首頁 > 獵奇 > 民間故事 >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 伍子胥和楚平王有何恩怨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 伍子胥和楚平王有何恩怨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不過這也只是民間傳說,關於是否真有其事,歷來史學家有着諸多的爭議。據說當時伍子胥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竟然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下。那麼伍子胥和楚平王究竟有着怎樣的深仇大恨,讓他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呢?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 伍子胥和楚平王有何恩怨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

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前522年)楚平王聽信奸臣費無忌的讒言。殺害了伍奢,井追殺伍子胥,欲斬草除根。伍子胥費盡周拆終於投到吳王門下。幫助吳王整軍經武,日益強盛起來。後帶兵攻陷楚國都城郢,倔開楚平王之墓,鞭屍三百,痛斥平王聽信讒言,殘殺忠良一泄心中怨恨,不少史書對此事給以肯定,認爲伍子胥爲父報仇是正義的。

伍子胥之父兄爲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報仇,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廬攻破楚國的郢都。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用鞭子抽打300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重新坐上車之後的伍子胥一面擦着額頭的汗珠一面回想着剛纔的一幕幕情景。雖然沒有完全腐爛仍能看出一點楚平王生前的模樣,但畢竟死體與活人還是很不一樣的。在這張死人的臉上,一點也沒有了當年的殘忍沒有了當年的盛氣凌人,死人就是死人。一鞭子下去,沒有聽到痛苦的慘叫也沒有看到呲牙裂嘴和皮開肉綻,有的只是蒼蠅亂飛驅蟲亂爬。腦袋被抽掉了下來,也只是在地上滾動一下,沒有哀嚎沒有求饒,有的只是旁觀者捂住鼻子表情古怪。

伍子胥在想:我奮力把這個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打得更不成樣子,又得到了什麼?是的,想當年父兄爲楚平王所殘殺,自己死裏逃生,內心的仇恨喚醒了無盡的能量,幫助吳王打敗楚國,就是爲了報這殺父之仇。可是,鞭打一個死人一具死體和折磨一個活人還是不一樣的。如果鞭打一個活人,就免不了會有慘叫哀嚎和求饒,免不了會有血肉橫飛皮開肉綻。我的仇恨也就會在他人的慘叫哀嚎血肉模糊之中消失。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 伍子胥和楚平王有何恩怨 第2張

如果沒有,如果楚平王是條硬漢子緊咬牙關不哭喊一聲甚至還在不停地辱罵我一家子,那他的寧死不屈也更能刺激我鞭打的力氣啊!可是,這些都沒有發生。要是能在自己滿腔怒火燒得最旺的那一刻把楚平王千刀萬剮就好了!但這一切註定都不會發生。在仇恨燃起的那一刻,我殺不了他;而在我能殺他之時,仇恨已逐漸消退。

最最無奈的是,我沒有可能帶着眼前的精兵良將去與若干年前的仇人廝殺。過去的作惡者不是現在眼前的這具屍首,過去的受虐者也不是現在的我。

不去想它了,伍子胥對自己說。仇與恨的問題有點玄乎,但體力的消耗卻很實在。在馬車的搖晃之中,這位必將流傳千古的人物很快進入了夢鄉,打起盹來了。

伍子胥是否真的做過如此瘋狂的舉動?

但是史學家們經過考證,伍子胥是掘墓鞭屍還僅是鞭墳三百?說法不一。近年來有的學者經過研究。甚至認爲伍子胥根本就沒有參加過攻陷楚國首都的戰爭。那就更談不上鞭屍之舉了。衆說紛紜。更使鞭屍之事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 伍子胥和楚平王有何恩怨 第3張

鞭屍之說最權威的來源,出自司馬遷所著《史記》,在《史記 伍子胥列傳》中記載吳兵攻入楚國首都,伍子胥沒有捉到楚昭王,怒氣難消,便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拉出屍體,狠狠抽了三百鞭。到了東漢,越人趙曄在《吳越春秋》有了更詳細的記載:不但鞭屍三百,還腳踏其屍,憤怒的斥責楚平王聽信奸臣之言,冤殺父兄。鞭屍說便流傳下來,並不斷被渲染和加工。幾乎已成定論。

鞭墳之說最早見於先秦《呂氏春秋·首時篇》,文中說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墓三百,“荊”爲楚國的別稱,“平”爲楚平王的簡稱。由於《呂氏春秋》成書早於《史記》一百多年,其所記載的內容可信性較高,史料價值爲世人所公認。在《春秋樑傳》《淮南子,泰族訓》、《越絕書·卷一》中也都有“鞭墳”的類似記載。《越絕書》主要是根據收集的民間傳聞而寫成的。可見在成書之際,民間仍有“鞭墳”的傳聞存在。從以上的史料來分析,“鞭墳’之說有根有據,伍子胥只是率士卒鞭楚平王墳三百鞭而已。

另一個說法是:伍子胥根本就沒有掘墓鞭屍,甚至可能都沒有參加破郢之戰。

張君在《武漢大學學報》1985年第三期發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屍》一文就是此說的代表。該文認爲《春秋》、《左傳》、《國語》是研究春秋時期史實最有權威的史籍,三種書內根本就沒有提及鞭屍鞭墳之事。視犯上作亂爲大逆不道的《春秋》對破郢之戰僅有“庚辰、吳入郢,幾字記載。如有鞭屍犯上之舉,《春秋》一定不會放過,而大加鞭撻的。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 伍子胥和楚平王有何恩怨 第4張

《左傳》用兩千八百多字翔實記述歷時一年多的吳破郢之戰。書中不但沒有記載伍子胥掘墳鞭屍或鞭墳之事,甚至在記述破郢過程中連伍子胥都沒有提及。看來,伍子胥很可能根本就沒有參加這場戰爭。據《春秋公羊傳》記載,伍子胥曾對吳王表示:“事君事父也,虧君之義,復父之仇,臣不爲也。”表示將君臣之義置於父子之情之上,不幹冒犯君王之事。由此可見,伍子胥本人也不願意做犯上之事。

掘墳鞭屍之說始於司馬遷,經他極力渲染後才流傳開來。司馬遷之所以渲染之事,可能和他蒙冤遭受宮刑之辱有關,他要大力讚揚“伍子胥”的復仇精神,以此來宣泄自己心中的怨恨。

兩千多年來,伍子胥掘墳鞭屍的事被許多小說和戲曲傳播,成爲傳頌千古,家喻戶曉的動人故事。但歷史上確有其事嗎?這很可能成爲千古之謎了。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