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名句 > 經典臺詞 > 電影鐵道飛虎經典臺詞

電影鐵道飛虎經典臺詞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影《鐵道飛虎》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由鐵路工人和平民百姓組成的鐵道飛虎隊巧妙擊敗日軍的傳奇故事,下面是影片中的經典臺詞,一起來欣賞吧。

電影鐵道飛虎經典臺詞
  電影《鐵道飛虎》經典臺詞

成龍:沒關係這邊安全我不想打仗,我想我娘

大海:你不神槍手嗎?

這橋爲什麼必須要炸,爲了打一場大戰,這炸藥包怎麼炸橋?

我命令你先走。

誰說小人物幹不了大事情。

王凱:你們就會嘴上打鬼子,瞎吵吵有什麼用啊?幹不了大事

黃子韜:你說咱們這麼多槍,咱們什麼時候能幹點大事呀

聽說他是神槍手,我能一槍幹掉一個。

馬原:我們從來沒正規過。

範川:神槍手子彈也不能拐彎呀?

幹,明天就幹

範川:你們也太不正規啦!

又是這隻長翅膀的貓

天靈靈,地靈靈,馬上就要出大事情。

八路軍沒能炸了橋,還有誰能炸橋啊

  拓展閱讀

  劇情簡介

該片講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穿過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成爲日軍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戰略交通線之一。在津浦鐵路棗莊段周邊,活躍着一支民間抗日遊擊隊,這支游擊隊主要由棗莊火車站的幾名鐵路工人組成,隊長叫馬原(成龍飾),是火車站的搬運工工頭。他們白天在日本人佔領並管理的火車站幹活,晚上出來祕密活動,利用對鐵路線的熟悉以及扒火車、開火車的特殊技能,以一支小小的游擊隊跟大批裝備精良的日本正規軍周旋較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地老百姓給這支隊伍起了一個響亮的名頭,叫鐵道飛虎隊。

  角色介紹

馬原

演員 成龍

馬原四十五左右,鼻子大如鬥,絡腮像雜草,菸斗不離手。他是飛虎隊的帶頭大哥,性格沉穩,不善言辭、辦事可靠,口頭禪是:“少說話”,總是笑笑的樣子,也有可愛的一面。

大海

演員 黃子韜

大海二十來歲,目帶桃花,常玩剪刀,是個嘰嘰喳喳的小裁縫。屬於心直口快的類型,總嚷嚷着要“幹大事”。做事太沖動,說了就要去幹,有點任性,比較血性,酷愛表現。

範川

演員 王凱

範川三十出頭,濃眉眼亮,故作高冷,擅長手槍,是個神槍手。性格高冷,喜歡懟人。是個退伍軍人,開了個小麪館當老闆,被旁人稱作慫包。後來跟着飛虎隊們開始了抗日。

大國

演員 王大陸

大國是個硬脾氣的八路軍,是整個飛虎隊成員中“唯一的正規軍”,全程憂心忡忡,覺得他人不正規。性格太過單純倔強,別人說什麼他都信。

  影評:大巧若拙

(作者:左 衡 來源:中國電影資料館)

跨年的影片相當不少,其中票房最高、被批評最烈的是《長城》,同樣遭受巨大質疑的還有《擺渡人》,影評圈關注度高、點贊多指摘少的是《羅曼蒂克消亡史》。與這些影片相比,成龍出品、丁晟導演的《鐵道飛虎》(下稱《鐵》)有些不動聲色,截止1月1日拿下了4.94億票房,也是當日票房冠軍。

從觀衆和市場的角度看,這樣的成績很容易會被歸於三個因素:一是成龍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二是幾位年輕偶像的吸粉能力,三是元旦檔期觀衆的選擇傾向(更傾向於自己熟悉和信任影片形態)。不可否認,這些因素確實保證了影片的票房,但如果只看到這些因素,對《鐵》達到的電影水準就有失公平了。

一位瞭解《鐵》項目首尾的朋友告訴我,由於版權問題,此片只能使用原作故事中三分之一的'篇幅。這就不可能保有原來的起承轉合結構了,主創們必須想出辦法來解決這一窘境。

現在觀衆看到,是一個當代兒童關於戰爭和歷史的幻想,這個幻想的視角構成了第二敘述者。在進入故事主幹後,又使用了類似傳統連環畫的元素,用誇張的美術字和簡筆畫將幾個沒什麼連接感的事件和場景組接在一起,搭起雖顯鬆散、而能說得過去的結構,同時也突出了非現實的敘述聲音與這種連環畫形式相呼應,影片在喜感的分寸把握上也很精巧。

例如,關於日本的笑話民間流傳很多,大都不免過火,在本片裏只用山東煎餅和日本國旗相似點做笑料,無傷大雅。有些批評認爲,《鐵》是大銀幕上的抗戰神劇,這樣的指責顯然沒有意識到,主創已經清楚地表明,影片無意於歷史考據,而只承擔近似民間傳奇和兒童故事的功能。

不但如此,《鐵》一直在自我調侃,借劇中神槍手之口指摘游擊隊員“太不正規了”,游擊隊員迴應道“我們從來就沒正規過!”《鐵》就這樣走過了敘事倫理的鋼絲。

《鐵》使用了大量喜劇元素,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對演員和角色兩種身份的間離化處理。成龍飾演游擊隊頭目馬原,他的兄弟稱他“大哥”,這其實是成龍本人在圈裏最常見的稱謂。成龍在片中用了一個象聲詞duang,這個詞從對成龍的網絡惡搞被他用作個人喜感的標籤。

此外,如成龍哼唱《大兵小將》(成龍主演丁晟導演的成功作品)的插曲,唱《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時和兄弟爭辯跑調還是低調,一幫人七嘴八舌表白抗日鬥志時順口說出“精忠報國”又使人想起丁晟導演的《硬漢》,如此等等,都透着輕鬆調皮,將文本間性的問題變成了遊戲。

正片結束後,又是成龍作品的經典做法,花絮起底,讓觀衆看到拍攝時發生的失誤和事故,而且看得津津有味。老實說,丁晟導演的幽默感有點冷和沉,比較像山東人的氣質,他和成龍一起卻會起化學反應,好像兩個老男孩。

他們兩人合作的影片還離不開另一個重要人物,攝影師丁豫。《鐵》採用了3D技術,這給了丁豫一個顯示自己攝影功力的機會。當年,《警察故事2013》是在後期轉爲3D格式發行的,這曾給丁豫造成一定困擾,因爲他原本設計的構圖和運動都按照2D來完成的,視覺體驗的差異很難轉換。

在《鐵》中,運動中的火車等、縱深感醒目的車廂、空間層次清楚地倉庫,都是一開始便按3D的特點來構思設計的,視覺感受很舒服。

其實,對我來說,這部影片更動人的鏡頭遠遠不是3D的部分,而是讓攝影機走出攝影棚時所得到的視覺體驗,那是中國的北方大地,真實的湖泊、蘆葦蕩。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很多外景不是在山東微山湖拍攝的,而是遠赴東北,在那裏獲得更真切也更自然的美感。雪花苦寒誠然難耐,但在藝術作品裏卻令人流連,這就是好的藝術能夠帶給人的審美體驗。

遺憾的是,這樣的外景實景鏡頭在今天的國產劇情片中太過少有,對看慣了攝影棚、數碼影像、時尚攝影的觀衆也太遙遠,遙遠到少有人察覺。這確實是需要警惕的問題。

《鐵》的另一個技術特點是大量應用實物模型,儘量減少數字虛擬形象。當然,模型和數字技術各有利弊,很多時候是主創人員的取捨問題。就此片來說,一方面,實物模型的在力度動感上比數字形象要更接近現實經驗,另一方面,受限於時間和成本,很多模型顯得太新,質感較弱。

就風格來看,信奉真功夫的成龍和對電影本性有深刻理解的丁晟合作,就決定《鐵》不可能是徐克《智取威虎山》那樣的作品,同時也不可能是目前國產類型片追求娛樂和時尚感的主流形態。它非常難得地沒有迎合大衆,沒有被市場左右,沒有被巨星和偶像淹沒,也沒有試圖去超越類型,而是選擇了一條相對傳統的路徑,工作紮實,功力結實,態度誠實,或許有些太過求穩。

這一點,如果和成龍暑期檔主演的《絕地逃亡》相比就非常明顯。其實,以主創的實力,完全可以大膽一點,張揚一點。不少觀衆覺得,這部影片還少了一股推動劇情、也推動感情的力量,不夠興奮也不易動容。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機緣巧合,我與丁晟丁豫二位就《警察故事2013》做過電視訪談,與丁晟導演就《解救吾先生》做過對談(見《電影藝術》2015年10月號)。這篇影評裏所做的判斷一定程度上來自對他們兩位、特別是對丁晟導演的瞭解。

我個人認爲,《解救吾先生》是丁晟導演迄今爲止最好的作品,原因恰恰在於他對整個項目的掌控度使他得以將自己的創作能力和才華充分發揮出來。我們有理由期待他們能不斷突破自我,以作者的姿態彰顯功力和魅力。無論是更加主流的商業類型片,還是更加自我的超類型片,相信他們都可以把握。

於是,如何定位,如何選擇出色搶眼的項目,運用好自己可以調動的業內資源,可能是他們當前最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