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理 > 健康 > 爲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

爲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個人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固定睡眠時間,但有很大一部分睡了十一個小時後卻仍然會覺得很疲勞,感覺自己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我們都知道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有1/2的時間用在睡眠上,那麼人爲什麼要睡覺呢?

爲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

你對休息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很多人會說讓身體與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當你睡一覺醒來後發現體辦得到恢復,那就是高質量的睡眠。

都說要去KTV,去夜店,去遊樂園就能忘掉不快,更帶勁地開始新的一天,但是盡興歸來心裏只剩空虛?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並不能爲你帶來這些,那麼,無論這些活動的名字聽起來有多輕鬆,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種錯誤。

拋棄它們,來一場休息革命!

首先,來看看我們對休息有哪些誤解:

一、腦力勞動者,補瞌睡對你沒什麼用

當我們一感到疲勞時就會想去“睡睡”,如你寫了一天的方案、工作了一天,當一切結束時你說太累了,要好好睡上一覺,這會使我們的大腦或身體產生的一反應就是“躺下睡覺”,但這是一個壞習慣。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着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對體力勞動者來說,“疲勞”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如果十分疲勞,應採取靜的休息方式。

通過睡覺,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牀上先躺一躺,閉目靜息,讓全身肌肉和神經完全放鬆後,再起來活動活動。

但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對待這種疲勞,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連正常睡眠時間都達不到)因爲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鬆下來。

現在你是否瞭解爲什麼你週末兩天不出門依然感覺身體很,而下班回來後游泳半小時會覺得很有精神的原因了吧!

二、不必停下來,只是換一下

既然睡覺不能幫助我們休息大腦,那什麼辦法纔可以?

答案是不停止活動,而只是改變活動的內容。

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

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

爲了消除右手的疲勞,他採取了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兩隻手靜止休息,另一種是在右手靜止的同時又讓左手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再進行測試。

結果表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證明變換人的活動內容確實是積極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還有一點,當你無法選擇由腦力勞動轉入體力勞動時,你不妨在腦力勞動內部轉換。

法國傑出的啓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爲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

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而用不着休息一下腦筋。

於是,我就在我的治學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的這一特點,來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

所以,這天你要是有好幾個問題要處理,最好交替進行,而不要處理完一個再開始的二個,那樣會很快被耗盡。

三、最好的休息,是讓你重燃生活的熱情

我們的疲憊主要來自對現有的一層不變的生活的厭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項目就是那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

如果你幹完一件事,能夠幸福地感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恢復熱情,調節情緒的方法。

但可惜,我們缺乏對“休息”的想象力。我們所能想出來的休息方法不是癡睡就是傻玩。

我們給你開了下面一些活動清單,基本思路是以“做”來解決“累”,用積極休息取代消極放縱。當然,最適合你的方法還是要你自己探索。

事實上如果你覺得打掃衛生比坐過山車是更好的放鬆,那麼就去吧,別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麼。

也許你可以:

1、用看兩小時讓你開懷的漫畫或小說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變的口水歌。

2、試着放棄在週六晚上去酒吧,10點入睡,然後在7點起牀。去沒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早間劇場,你會發現這一天可以和過去的千萬個週末都不相同。

3、不要再去你已經去過無數次的度假村找樂子了。找一條你你從沒去過的街道,把它走完。你會發現這個你感到膩味的城市結果你並沒有完全體會到它的妙處。

4、旅行,而不是換個地方消遣。去一個地方對那個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對自己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而不是坐了5小時飛機,只是換個地方打麻將,換個地方游泳,換個地方打球......

從這個週末起學習一項新的技藝,比如彈電子琴,打鼓......每週末練習1小時以上。

5、去社交。不要以爲它總是令人疲憊的。雖然和看書比起來,它稍有點令人緊張,但也能讓你更興奮,更有認同感。你必須每週有兩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親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讓你在朝九晚五的機械運行中不至失去活潑的天性。

女性朋友們尤爲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會,這些時刻你不再是滿臉寫着“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個裙裾飛揚的魅力焦點。

6、做點困難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級緊張的人。心理學家發現解除神經緊張的方法,是去處理需要神經緊張才能解決的問題。曾經一位精神即將崩潰的總經理找到一位醫師給出治療建議,結果他得到的處方是去動物園當馴獅師。一個月以後完全康復。

所以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你可以爲自己再找分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職業類似的。比如去孤兒院做義工,或者去一個複雜的機械工廠從學徒幹起,或者做一道超級複雜的數學題。

人爲什麼要睡覺

恢復論(restoration theory)與保養論(conservation theory)是解釋睡眠必要性的兩個理論。按恢復論的說法,睡眠具有恢復精力與[恢復疲勞]的功能。 恢復論所指的[恢復],包括生理的與心理的兩個層面。。一種理論認爲睡眠有助於使大腦保存人類在清醒時接受的一切信息。而另一種觀點則稱睡眠是爲了恢復能量。

還有一部分人提出睡眠往往利用一些神祕的形式幫助我們掌握各種技能。 有一派科學家相信,睡眠可切斷神經元間不重要的連結,防止大腦超載;另一派科學家則認爲,睡眠可鞏固前一天的記憶。

就生理層面講,個體在清醒時的一切活動,如果一直不停,不得充分休息,無論在神經系統的傳導,或是在肌肉腺體的運作上,既不能達到充實完美的境界,也無法適時完成新陳代謝作用。體力消耗後需要睡眠休息,有如營養消耗後需要飲食補充,是一樣的道理。人的體力像一座水庫,水庫中的貯水耗用到一定地步,必須將出水口暫時關閉,或將出水量減少,俾使水庫內貯水量增加,以維持長久的供水功能。

此一生理層面的恢復作用,多半在沉睡階段發生。 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恢復大腦的疲勞。科學家列舉了海豚的睡眠事實。有一種海豚可以在清醒狀態下使 身體休息,但是它們仍需睡眠,睡眠的方式很奇特:在一小時內輪流使一半腦子睡眠,另一半腦子保持清醒狀態。據測定, 這一半睡覺的腦子是以深睡眠爲主要睡眠方式的,由此看來,海豚的睡眠主要是恢復大腦的疲勞,而與體力恢復無關。海豚 在睡眠時,身作依然在水裏遊弋。英國劍橋大學實用心理學專家威爾金森博士對海豚的例子不屑一顧。

他認爲:動物的睡眠模式不能說明人的睡眠,動物和人的進化環境不同,各自的睡眠機理當然有能相提並論。威爾金森等人發現:在禁止睡眠的實驗初期,不眠者仍能隨着旭日 東昇而精神振奮,在許多方面與平時並無差異。據統計,75%的人在一夜不眠之後,用腦電圖反應正常。即使在長期的禁止 睡眠的實驗中,受試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也未見失調跡象。

就心理的層面講,睡眠可以幫助個體完成清醒時尚未結束的心理活動。在學習心理學上早有實驗證明,練習過後立即睡眠者,醒來之後會有較好的記憶。原因就是練習後立即睡眠,可供未完成的訊息處理工作,繼續在睡眠時完成。按此種心理層面的恢復作用,多半在淺睡階段發生。作夢是一種心理活動,而且夢中情境常與日間生活有關,甚至日間未能解決的問題,在夢中可能獲得答案,此事也可做爲睡眠具有恢復功能的佐證。按心理學家的研究,只有在淺睡階段纔會作夢。

某次,科學家們突然明確了記憶研究的方向。在過去的幾年間,斯蒂克高德與他的同事馬修。沃克一起在美國波士頓的貝思醫學中心研究睡眠對於運動技巧的程序記憶的影響。他們讓使用右手的受訓者使用左手一遍又一遍儘可能快地打一串數字。他們發現,不管這個實驗是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進行,受訓者的精確度都會在6分鐘之後提高60%-70%.而如果受訓者在早晨接受實驗,12小時之後再重新測試一次,他們的精確度並沒有什麼大的提高。但是當受訓者在晚間受訓,並在起牀之後再接受測試,他們的速度將提高15%-20%,精確度將提高30%-40%.

令專家吃驚的是,那些擁有最大提高的受訓者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在非速眼動睡眠上。而其他關於視覺或知覺能力的訓練則要求受訓者擁有較深的睡眠或同時擁有慢波睡眠和速眼動睡眠,有些時候,就算是合上眼睛一個小時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而其他時候,整晚的良好睡眠是非常必要的。

關於睡眠與其他有感知的技能的關係仍在繼續着。德國盧比克大學的JanBorn和他的同事們公佈了一項研究表明爲什麼睡眠往往給人們帶來比較好的結果。

他們讓106名受訓者利用簡單但枯燥的數學等式將一串數字轉換爲另外一串。受訓者們並不知道這其中有個隱藏的計算訣竅可以縮短他們的反應時間。而夜間良好的睡眠將參與者發現這種訣竅的機率從23%提高到了59%.也就是說,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了兩件事,將研究工作的重點引回了睡眠的實質目的。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的科學家於1994年提出學者們的研究應着眼於關於錯誤的記憶處理問題上,而窺視睡眠狀態下的大腦的科技也在那時大大提高了。 魏茨曼科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人們獲取的速眼動睡眠量直接關係到他們在電腦屏幕上識別固定圖案的能力。這種技術被稱爲程序記憶,需要重複操作和實踐。

而記憶事實,例如記憶美國總統的名字,便是陳述性記憶———一種與速眼動睡眠無關的能力。哈佛大學醫藥學院的神經學專家羅博特。斯蒂克高德說:“關於記憶,我們的理解總是很天真的。

目前科學家研究得最多的是REM睡眠。目前流行的理論認爲,REM對鞏固記憶力至關重要,這一階段的大腦有充足的時間處理清醒時獲得的大量信息。可是,英國達勒姆(Durham)大學的睡眠專家伊莎貝拉?卡佩里尼(Isabella Capellini)不同意這個說法,她舉了一個反例:抗抑鬱藥百憂解(prozac)能夠減少服用者REM睡眠的比例,很多服用prozac的人甚至可以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裏完全沒有REM,可這些人的記憶力並沒有受到影響。

通過腦電圖觀察人類在速眼動睡眠過程中的狀態,你會發現儀器將顯示很多大腦的行爲,如果你在這期間把睡眠者喚醒,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剛剛夢到了什麼。而在非速眼動睡眠過程中的夢的組成不會超過一兩幅簡單的畫面。不理會那些關於夢的神話,那些試圖尋找夢境隱含意義的科學家們的工作進程卻不容樂觀。目前對於夢的解釋最普遍的觀點是夢境不過是重複了一小部分先前發生過的事。

腦電圖描記器將非速眼動睡眠由淺至深劃分爲4個部分。第3、4部分表現爲明顯的低頻率腦電波,被專家稱爲慢波睡眠。而人類在夜晚的頭三個小時花在慢波睡眠狀態的時間遠大於起牀前的一個小時。

小孩最容易進入慢波睡眠狀態,因此在把他們從車裏抱到牀上去的時候他們總是睡得非常好。另一方面,成年人擁有非常少的慢波睡眠,或許是因爲他們在半夜起來的次數總是很多。 慢波睡眠 良好的儀器可以幫助研究者們更進一步瞭解慢波睡眠究竟爲我們帶來什麼。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的神經病理學家及精神病學家託諾尼表示大腦中那些在清醒時需要忙碌學習新技能的部分需要更長時間的慢波睡眠,這樣才能表現得更好。

託諾尼的實驗室有11名志願者,他要求他們利用鼠標在電腦屏幕上點擊目標。但志願者們並不知道研究人員利用改變鼠標光標的形式加大了操作難度,他們需要對鼠標進行修正才能成功點擊目標。

志願者被分成兩組,一組在練習與測試之間擁有充分的睡眠,而另一組則不睡覺。睡覺的一組大腦電波強度遠大於了另一組人,而他們第二天的表現也出色很多。 這到底意味着什麼?託諾尼推測慢波睡眠其實削弱了所有神經之間的聯繫。聽起來很有悖常理,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自我保存。“總的來說,大腦消耗整個身體20%的能量。”託諾尼解釋道。大多數能量用於神經元的連接,而你學習得越多便擁有越多的神經鍵。“因此最後,如果你的神經鍵非常強大,證明你運轉大腦將消耗更多的能量。”

託諾尼說:“或許是另一個20%.”然而幾天後,大腦中一些新的神經鍵需要更多的能量而身體或許不能給予。因此其中一些神經線連接將會變弱———這被猜測是在慢波睡眠過程中發生的。這種解釋仍然是個假設,但託諾尼認爲他已經擁有了證據。“在慢波行爲中,所有的神經細胞都活躍半秒鐘再沉寂半秒鐘。”他說,或許睡眠只是重複修剪並加固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以確保我們在學習新東西的同時不至於忘掉以前學過的。

保養論是恢復論的補充。按保養論的說法,個體之所以需要睡眠,主要是爲了保存精力,涵泳生機,以免疲勞過度,危害健康。換言之,對維護身心正常功能而言,睡眠具有自動的調節作用。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有個“睡眠研究中心”,曾經專門研究過補覺問題。科學家們找到一批志願者,每天只允許他們睡4個小時,然後研究這些人週末需要補覺多少小時完全恢復正常。結果他們意外地發現大約15%~20%的志願者完全不需要補覺,有的人甚至在40小時不睡覺的情況下也只需要睡上8小時就能徹底緩過來。

當人類知道了如何測量腦電波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科學家們按照腦電波的不同把睡眠分成兩大階段。一個叫做“快速眼動”(REM)階段,此時人的眼睛會快速轉動,腦電波異常興奮。另一個則簡單地叫做“非快速眼動”(NREM)階段,其中包括一段關鍵的“慢波睡眠”期,此時人的腦電波的頻率和強度都降至最低點,所以又叫做深度睡眠。人在深度睡眠時被叫醒會感到格外難受,因爲此時人的腦幹也處於休眠狀態。要知道,腦幹控制着人的呼吸和心跳等基本生理功能,如果此時被叫醒,腦幹來不及興奮,人肯定好受不了。睡眠太少就會造成“睡眠債務”,就跟在銀行裏透支一樣,最終,你的身體將要求這個債務一定要償還。我們似乎不能適應睡眠時間比需要的時間要少,即使我們可能習慣了減少睡眠的日常工作安排,但我們的判斷力、反應能力以及其它官能仍會被削弱。

卡佩里尼認爲,要想回答人爲什麼要睡覺的問題,必須研究其他哺乳動物的睡眠習慣,從中尋找答案。所幸近幾年來科學家積累了大量相關數據,爲進行這類系統性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卡佩里尼通過檢索相關文獻,收集了對115種哺乳動物的研究結果。她發現,動物的睡眠模式和種羣的遺傳相關性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親緣關係越近的動物,其睡眠模式就越接近。

卡佩里尼還發現,新陳代謝水平越高的動物睡眠時間越少。這個發現顛覆了曾經流行一時的自由基理論,該理論認爲睡眠能夠幫助消除動物體內的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組織的破壞。可是,代謝水平越高的動物產生的自由基就越多,理應更能睡纔對。

對此結果,卡佩里尼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說。她認爲新陳代謝速率越高的動物需要的食物也就越多,這就意味着該動物必須花費更多時間覓食,而不是睡覺。

事實上,大量數據證明,動物的睡眠習慣和身高體重沒有關係,卻和它的生活習性更加一致。比如,獅子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而同樣重量的野牛卻每天只睡4~5個小時。蝙蝠是個出名的瞌睡蟲,一天要睡20個小時,而大部分候鳥卻幾乎不睡覺。生活在水中的大部分哺乳動物都不需要睡覺,尤其不需要REM。比如海豚的左右腦可以交替進入慢波睡眠狀態,沒有REM。一種毛皮海豹(FurSeal)出海捕魚時採用海豚式的左右腦交替睡眠模式,可它們一旦上岸,就會迅速恢復成陸上動物典型的REM睡眠方式,而且並不需要像陸上動物那樣補充失去的REM。也就是說,它們完全不需要補覺。

針對這些有趣的事實,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睡眠專家傑裏?西格爾(Jerry Siegel)提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他認爲,睡眠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有着某種不可代替的生理功能。睡眠只是動物節省能量的一種方式。在相同的條件下,睡眠時間越長的動物反而越安全,因爲它們可以選擇一個隱蔽的地方休息,減少了被天敵發現的機會,以及因亂動而造成的意外傷害。生活在海里的動物沒有這個優勢,因此它們普遍不睡覺。

西格爾的這個理論很容易解釋某些動物之間睡眠模式的差別。比如,獅子一旦捕食成功,就可以獲得大量高熱量的食物,因此,它們完全不需要再去浪費體力,選擇睡覺纔是最經濟的方式。相比之下,野牛需要吃進大量低熱量的草,因此它們必須不停地進食。遷徙時的鳥當然要一刻不停地飛才能儘快到達目的地,而蝙蝠最愛吃的食物——蚊子只在每天黃昏的時候才集體出來交配,只要抓緊這段時間吃個飽,蝙蝠就可以安心去睡覺了。

西格爾承認他的這個理論還有很多需要解釋的地方,尤其對於深度睡眠還有很多謎沒有完全解開。但是,一旦他的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必將爲“清醒藥”的研究打開一扇大門。

科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睡眠是讓大腦和小腦休息的。動物需要睡覺,而沒有大腦的植物不睡覺;人體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臟,是不休息的。這表明睡眠是整個腦部特有的現象,至少慢波睡眠可以使腦部修補自由基所造成的損害。自由基是新陳代謝的副產物,可損傷人體細胞。

其他器官可以通過放棄和替換受損細胞來修補這種損害,但腦無法這樣做,只能讓人進入睡眠狀態,尤其是慢波睡眠狀態,人體組織才能利用這段難得的“閒暇時間”進行“搶修”作業。那麼快波睡眠又有什麼作用呢?有些研究者提出,這是腦部在進入慢波睡眠之前所做的“準備動作”和“整理動作”,是對慢波睡眠的補充。可是也有研究者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爲快波睡眠可能與早期腦部發育有關,但持這種觀點的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睡眠在20歲時會突然產生變化

我們的作息都是受生物鐘控制。這個週期一般是24小時。但是這也因人而異。作息週期短的人屬於“雲雀型”,他們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而另一種被稱爲“夜貓子型”,這類人晚上異常活躍,早上則很晚才起牀。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提爾·隆納柏格教授和他的同事對人一生中各個時期作息時間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對25000名年齡在8歲與90歲之間的研究對象進行了調查。在一一詢問他們的作息時間後,研究人員獲得了相關的一些數據。青少年早上嗜睡是因爲他們晚上去舞廳跳舞的緣故,還是他們因爲晚上要去舞廳纔在早上“養精蓄銳”?通過調查,研究人員計算出他們睡眠的“平均中間點”,即他們入睡後與睡醒前的中間時間。

在將這些“中間點”與每個人的年齡對比後,研究人員發現,在20歲前,兒童的睡眠時間會逐漸延長。20歲後,這種情況會突然改變,時間點又開始向前推移,也就是說,他們的起牀時間開始提前。隆納柏格教授說,他還無法確定這種變化究竟是由於行爲原因還是環境因素。但他相信這種作息習慣的突然改變與人的生理有關。“我們第一次找到了青春期結束的時間分水嶺。”

他指出,這種時間變化的早晚同時也表明女性比男性發育的要早。根據研究人員的調查結果,女性一般在19.5歲時青春期就已結束,而男性結束的時間到20.9歲時纔會到來。

科學家還發現,睡眠太少就會造成“睡眠債務”

科學家們發現,每個人需要睡眠的時間長短依賴於多種因素,包括年齡。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每晚7至8個小時是最佳的睡眠時間,當然,有些人可能睡的時間少一些,每晚只需5個小時,而另有一些人則可能長一些,每天多達10個小時。如果一個人在前幾天缺覺的話,那麼他或她需要的睡眠時間也會增加。

美國的研究人員曾做過實驗,結果表明,如果人連續40個小時不睡覺,處理數字、正確說出色彩名稱、回憶某件事情等精神作業能力就會明顯下降;如果是50個小時不睡覺,活動能力、體力、人格等方面都會下降;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把受試者單獨放在一個房間內,受試者便會出現精神病似的幻覺和類似幼兒的舉動;如果連續70個小時不睡覺,人的注意力和感覺就會麻痹;到了120個小時後,人就會陷入精神錯亂的狀態。如果不睡覺的情況延續下去,前面所提及的症狀會日趨嚴重,到最後會導致死亡實驗證明:人最多可以連續5天不睡覺。超過這個時間,不管你願意如何也會進入睡眠。

呵欠是提醒我們睡眠不足的第一個標誌。如果18個小時沒有入睡,人類的反應時間將從0.25秒變爲0.5秒並繼續變長。而普通人將開始體驗陣發性昏睡,不管在任何地方,大約持續2到20秒,之後你會發現需要重新讀一遍剛纔讀過的東西。你的眼皮變得越來越重,到了20個小時時,你將開始打盹。

而根據研究表明,這時正常人的反應速度基本等同於血液中酒精含量爲0.08的人———若保持這個數值駕車,你將在很多國家遭到拘留。你還會忘記很多事情。

最有說服力的觀點要數美國波士頓精神健康中心睡眠實驗室主任哈特曼教授。他認爲,睡覺有兩個功能:第一是消除 體力疲勞,第二是消除精神疲勞

(整理本文中我簡單的理解 睡爲了解決體力問題;眠爲了解決精神和心理疲勞問題和記憶整合等。很多老年人需要休息而不需要特別多的睡眠,臨牀常常作爲失眠處理是有待商榷的。)人們變老後,儘管他們所需的睡眠時間與青壯年時所需的睡眠時間一樣多,但他們的睡眠會更“淺”,而且時間跨度也更小。也就是說,每一覺的時間少了。

差不多有一半的65歲以上的老人經常面臨睡眠問題,比如失眠等,而許多年紀大的人的慢波睡眠階段經常變得非常短,或者完全沒有,這種變化對老年人來說是正常的,或者是因爲老年人普遍存在着的健康問題引起的,或者由於對這些健康問題進行治療而引起的。

睡眠不正常就有可能損害人的健康,或者引發混亂、挫折、沮喪等情緒

睡眠和健康關係密切,睡眠不好,身體機能就會發生紊亂,比如,中風和哮喘這樣的問題就經常發生在夜晚或凌晨,這可能是因爲荷爾蒙、心跳速度以及與睡眠有關的其它特性變化引起的。

幾乎所有精神失調的人都有睡眠方面的問題,比如心情沮喪的人經常在凌晨時醒來,而且無法再入睡。缺乏睡眠還會引發癲癇症發作。健康的人如果極度缺乏睡眠,可能會導致進入精神疾病的偏執狂和幻覺階段,而中斷睡眠則會引發燥狂抑鬱症患者的癲狂(興奮和極度活躍)。

有其他身體機能紊亂的人,包括阿爾海默症、中風、癌症和頭部受傷等,也經常發生睡眠問題。這些睡眠問題發生在腦區和控制睡眠的神經傳遞素髮生變化時,或者由於服用控制其它紊亂症狀的藥物時發生。一旦發生睡眠問題,就有可能損害人的健康,或者引發混亂、挫折、沮喪等情緒。不能睡眠的病人會更注意身上的疼痛,也許會增加止疼藥的服用量。

現在的人們普遍有一種“濫耗精力”的習慣,這會讓人們極度缺乏睡眠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你在白天感到昏昏欲睡,這說明你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如果你躺下5分鐘後就睡着了,說明你也許嚴重缺乏睡眠。醒着時有時會出現短暫的昏睡(尤指失去正常睡眠者的陣發性昏睡,通常僅持續1至10秒鐘)或者很短的睡眠現象,這也是睡眠缺乏的另一個標誌。在許多情況下,人們不知道自己經歷過短暫的昏睡現象。現在的人們普遍有一種“濫耗精力”的習慣,這會讓人們極度缺乏睡眠。

許多研究清楚地表明,缺乏睡眠是危險的。用駕駛模擬器或者進行手眼協調工作進行試驗,結果發現,缺乏睡眠的人與喝醉了酒的人表現一樣差,甚至是更差。缺乏睡眠還會增加酒精對身體的傷害作用,所以,一個疲勞的人喝酒的話會比休息好的人喝酒更有害。

有相反的結論:有一種觀點走得更遠,認爲人的睡眠根本沒有恢復體力的作用,僅僅是人們打發黑夜的多餘的本能行爲。加里克認爲,一個人不管從事何種體力或腦力勞動,不管疲勞程度如何,即便一連8~11天不睡覺,身體功能仍無損害。 研究人員在一項睡眠實驗中檢查了3~5天不睡覺的人的尿液,發現這些人的尿液中氮的含量變化不足百分之一。

氮是體內蛋將會產生何種影響?以往心理學家,從事過很多實驗研究,所得到的結果頗爲一致,而且是頗爲令人意外的結果。

剝奪睡眠(到了睡眠時間不準睡或自願不睡)實驗中,時間最長的記錄是200小時(八天多)。結果發現:受試者除了感到極度疲勞,昏昏欲睡之外,在其身心功能方面,並無顯着異常現象發生。甚至曾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連續維持十一天不睡眠的受試者,在智力測驗的表現上,居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學者們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意見。以上數種觀點究竟孰是孰非,目前還難以定論。由於腦內控制睡眠的神經環路極爲複雜,這就給揭示睡眠的祕密帶來了 很大的困難。

英國皇家學會會報公佈了一則歷史記錄,記敘了17世紀末葉一個特別會睡覺的人,名叫塞謬爾. 希爾頓。希爾頓 身體結實健壯,並不肥胖。1694年5月13日希爾頓一覺睡了1個星期,周圍的人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喚醒他。1695年4月9 日,希爾頓及大睡起來。人們請來醫生給他放血,用火薰燙,施以各種刺激。可是全然無用。希爾頓這一次睡了17個星期, 到8月7日才醒來。

與此相反的是,有些人的睡眠時間卻少得出奇。美國《科學文摘》雜誌載文介紹了一個每天只睡兩小時的人。他名叫列 奧波德·波林。每天又睡兩小葉的波林並不是在牀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他象一般人—樣安甜地入睡。而且波林白天要連續 工作10小時,從不感覺疲勞或頭昏眼花。據波林自己回憶,在他五六歲時,每晚只睡6小時,而其他孩子在這樣的年齡至少要睡10小時。

結語:對於睡覺的質量我們都希望越高越好,但你要知道睡覺的質量好壞與你的日常習慣有着很大的關聯性,睡眠不好身體機能就會出現紊亂,幾乎所以有精神失調的人都有睡眠方面的問題,健康的人一旦缺乏好的睡覺質量也會使自己的精神系統受損。

護膚
髮型
香氛
健康
整形
妝容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