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評論 > 《山海情》研討會在京舉行:實實在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山海情》研討會在京舉行:實實在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扶貧故事也可以很好看,最近一部講述上世紀90年代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寧夏西海固地區的人們走上脫貧道路的電視劇《山海情》得到大家的關注,並在豆瓣取得9.4的高分。

很多觀衆都成了涌泉村的“精神村民”,跟着一起操心金灘村的通電、通水,操心雙孢菇的銷路,甚至在積極爲村裏快爛掉的蘑菇想辦法,操心孩子們的輟學問題,挖掘原型人物搜尋閩寧鎮的真實歷史。

這部劇也打破了家庭代際,完成了對客廳遙控器的統一,追劇的觀衆中,有傳統的觀劇人羣,也有很多年輕人,很多我們以爲不會是這部劇受衆的00後。他們喜歡這部劇的土味和質樸,喜歡大西北的蒼涼和遼闊,喜歡這片土地和人民。

《山海情》研討會在京舉行:實實在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山海情》海報

1月27日,由國家廣電總局主辦的電視劇《山海情》創作座談會在京召開,《山海情》的主創們,福建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相關領導、總局相關司局和單位負責人,以及業界專家們出席了會議,此次會議設有北京主會場和福建、寧夏、浙江、上海、深圳五個分會場。

一百萬移民的心靈史

研討會上,《山海情》的主創代表進行了發言。

演員黃軒談道,自己在《山海情》中飾演了基層扶貧幹部馬得福,因爲《山海情》的拍攝,2020年的夏天變得非常特別:“作爲西北籍演員,在大西北拍戲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而這次拍攝的地點就是在寧夏,是真真實實地在西北廣袤的土地上取景拍攝的,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沙塵暴說來就來,每天都是吃一嘴沙子,體驗特別真實,當然也是這種真實讓我們更自然地融入角色,並與角色產生共情。這也是我第一次和侯鴻亮先生、孔笙導演、正午陽光合作,之前就很喜歡他們的作品。合作過程中,他們的專業、敬業,他們的質樸、純粹都讓我心生敬意。”

黃軒認爲,馬得福就是千千萬萬個扶貧幹部的縮影,他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都是扶貧幹部最美的印證。當他第一次聽到“塞上江南”這個詞的時候,一種信念感已經油然而生,也正是在這種信念感的驅動下,縱使困難一個接一個,他也從不說放棄。

《山海情》研討會在京舉行:實實在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第2張

黃軒

《山海情》的製片人侯鴻亮談了創作緣起:“2019年底,我們接到總局的任務,要拍攝一部展現閩寧鎮發展歷程的電視劇,心裏一直很忐忑,因爲這個命題的高度、難度,週期的緊張,更是因爲在接到任務之後,展開了採訪、創作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都沒有找到恰當的表達和切入方式。就像劇中主角馬得福一樣,看不到這件事的結果,不知道未來在哪裏,但是我們先紮紮實實地幹起來,舉全公司之力,集結最強的編劇力量和主創班底,在孔笙導演的帶領下,投入到創作中去。”

“我們做劇,一直在題材上進行着多元化的探索,也特別慶幸有《山海情》《大江大河》系列這樣的作品,包括王三毛老師正在創作的《生命樹》,幫我們培根固本,幫我們在多元化題材創作中,堅守住現實主義的方向,始終能紮根土地,紮根人民。”侯鴻亮說。

《山海情》研討會在京舉行:實實在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第3張

爲了《山海情》中滯銷的蘑菇操碎了心的網友們,成了“精神村民”。

導演孔笙說:“製片人侯鴻亮講的樸素的道德感,讓我很動容。從創作的角度來說,《山海情》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實,我們實實在在地講述了一個關於老百姓的故事,關於民生民情的故事。我們用了真實的故事和人物原型,搭建了真實的場景,使用了真實的方言,演員也投入了真實的情感和表演。我們在講述這些故事的同時也秉持客觀性,不迴避人性的弱點,也不迴避扶貧工作中會遇到的侷限和困難。讓大家看到扶貧工作的艱難和不易,正是因爲有着像馬得福、張樹成、楊書記這樣敢於擔當的好乾部和馬得寶、李水花這樣吃苦耐勞的普通老百姓,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的扶貧工作纔會有今天的成就。”

也是爲了這樣一種“實”,《山海情》的劇組在戈壁荒灘上從無到有建了一個村,從地窩子到土坯房,再慢慢改建到磚房。“可以說,我們和當年的移民一樣經歷了開荒建設,只不過我們用三個月的時間體驗了他們十幾年二十多年的生活。所有的演員都認真地去體驗生活,學習方言,找尋當地人的生活狀態。服化道各個部門本着專業嚴謹的態度,在籌備期查閱了大量的文字、圖片和影像資料,疫情期間也數次通過視頻會議不斷進行溝通和調整。”

《山海情》研討會在京舉行:實實在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第4張

《山海情》劇照

《山海情》的編劇王三毛是西北人,他所在的村子距離閩寧鎮雖說有好幾百公里,但西北人的生活習慣、早期的貧困落後,性格特點都差不多,“我在閩寧鎮和西海固採訪的時候,那些採訪對象都不陌生,我們村也有馬喊水,有李水花、李大有那樣的人。我父親就是一個主管農業的基層幹部,馬喊水身上,包括張數成,都有我父親的影子。所以,在前期採訪中,沒有難度,進入很快。”

也是在和孔笙導演第一次次溝通劇本時,大家大膽提出:這回不寫變遷史,寫一百多萬吊莊移民的心靈史。

閩寧鎮的故事厚重而宏大

扶貧題材的電視劇並不是一個新鮮的題材,爲什麼《山海情》這部扶貧劇能夠脫穎而出?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說:“我覺得題材的選擇非常重要,閩寧鎮的故事厚重而宏大,真實而具體。今天的閩寧鎮甚至可以去參觀了,作爲這樣一個標杆。在這樣的題材當中,它幾乎可以涵蓋中國式扶貧攻堅的全部內容。《山海情》集中體現了在消滅貧困的過程中,中國所具有的制度優勢、國家實力,還有像東西協作的大手筆,整體搬遷的大動作,改造環境、發展生產、養殖種植、勞務輸出、技術引進、加強教育等等這些改變貧困的中國式的手段方法、思路環節,在這部作品中都可以表達。”

《山海情》研討會在京舉行:實實在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第5張

《山海情》劇照

“真實”與“土味”是觀衆評價《山海情》時的關鍵詞。“創作者不迴避因貧困造成的殘酷的現狀。比如第一集中一頭驢就嫁掉了一個女兒,一家三口只有一條褲子,這些情節真實而殘酷。劇中的地窩子,土坯房,滿天黃沙和服裝道具這些細節真實的年代還原感,還有作品的那種篇章段落所採取的紀年式的結構和年代劃分的呈現方式,用這種方法來呈現發生年代和當時的真實環境,同時用真實的年代敘事來結構故事的情節走向。”李京盛說。

《山海情》研討會在京舉行:實實在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第6張

熱依扎飾演李水花

《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認爲,劇中人物不會稍縱即逝,這部劇既刻畫了一羣腳下有土地,心中有人民,恪盡職守,敢於奉獻的扶貧幹部,也還原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既有缺點,但又飽含情誼的人們。像馬得福,張樹成,楊縣長,陳金山,馬喊水,李大勇,凌教授,水花,麥苗,白校長……一個個栩栩如生。

“劇的開頭,它就拍了農民的短視與侷限。國家給村民送去扶貧雞,結果全被宰了吃了。鼓勵男人們去平原開荒地,第二天人全跑回家,村幹部挨家挨戶去勸,聽到的又全是怨言。保守,自私,但不失情義。凌教授要走,村民們捧着棗、餅、雞前來送行。感恩之情無以言表。一小夥客死他鄉,屍體無人認領,村民湊錢,給他打了口棺材,這是全劇我最愛的一幕。老人爲首,壯年擡棺,十里八鄉送他最後一程。馬家先人逃亡時被仁義的李家先人收留的故事也令人動容。這種深厚的情感確實跟蒼涼的土地是完全吻合在一起的。”鄧凱說。

責任編輯:程娛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