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飲食營養 > 秋季六個節氣飲食養生要點

秋季六個節氣飲食養生要點

來源:美型男    閲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季三個月的飲食總原則: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減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澀的水果、蔬菜。秋季的養生準則與春夏兩季截然不同.是以養人體陰氣為本。飲食以滋陰潤肺,回收陽氣為主,即平穩地完成夏冬兩季熱、冷的交替。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涼之物,以固攝人體正氣。由於天氣燥涼變化不同,飲食原則可依據節氣的變化相應調節,即依據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做相應調整。

秋季六個節氣飲食養生要點

立秋、處暑節氣常人的飲食養生:

立秋、處暑是秋季的前兩個節氣,是人們還未忘記夏日暑熱的時期。常人飲食宜食用口味酸澀、性温的食品。主食宜選用高梁、小米、馬鈴薯,有條件者可食用藕粉糕。高梁又稱米稷、稷秫,味甘、澀,性温入肺、胃經。本品炒香與焦大棗共研細末,加適量白糖,温開水送下,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高梁的糠皮內含大量鞣酸與鞣酸蛋白,收斂止瀉作用非常強,是秋季收斂陽氣的飲食佳品。小米又稱粟米,味甘、鹹,性涼入脾、胃、腎經。粟米又稱硬粟,山東最多,五穀中最硬,但得漿水則易化。它含較高的蛋白質、脂肪,含豐富的穀氨酸、脯氨酸等,補益作用極強。小米鍋巴又稱黃金粉,健脾消食,止泄作用佳。馬鈴薯俗稱土豆、山藥蛋、洋山芋,味甘,性平入腎、大腸經,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見,本品可補中益氣,健脾腎,消炎。藕粉糕,取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g,將三者放入盆中加開水,揉成麪糰,放在籠內蒸熟即可。本品不但是立秋、處暑兩節氣的補益佳品,而且也是體虛胃弱、失血者的最適配方,以養血止血見功。

蔬菜以蘆筍、慈菇為佳,有條件者可食用驢肉湯。蘆筍又稱小百部、門冬薯,味苦、甘,性微温入肺經,是滋肺陰的上品。《食補與食療》中:“蘆筍100g,水發海蔘250g,調料加入少許,燴制。”是肺結核、癌症患者的輔助食品。美國《癌新聞月刊》報道,蘆筍有明顯抗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直接食用鮮品和煮熟的罐頭效果一樣,食量不限。慈菇又稱茨菇,味苦、甘,性微寒入心、肝、肺經。本品富含維生素B,澱粉、蛋白質含量高於荸薺。此外,含有磷及胰蛋白酶抑制物,炒用可去皮。治療紅腫熱痛,可搗泥加生薑汁外敷。驢肉,味甘、酸,性平,醬燜、煲湯均可。《本草綱目》:驢肉“補血益氣,治遠年勞損;煮汁空心飲,療痔引蟲”。驢肉湯,取驢肉不論多少,切於豆豉中煮爛熟,入五味,空腹食之。本品營養豐富,能益氣補血,適宜體質虛弱、頭昏眼花、乏力者常食用。

果品宜選用梅子、秋梨。梅子又稱梅實、青梅,味酸、澀,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本品具有良好的生津止渴作用,是防止秋燥的佳品。現代科學研究,梅子含有豐富的鉀,長期服用可利尿。秋梨又稱快果,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本草通玄》稱其:“生者消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立秋、處暑節氣好發疾病人羣的飲食養生:

立秋、處暑兩個節氣氣温已漸漸轉涼,但這兩個節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秋天,空氣中仍夾雜着暑濕之邪。故三伏天的潮濕、暑濕及秋日早晚的寒涼之氣,仍可導致痧病的出現。此外注意預防腸炎、乙型腦炎、痢疾等疾病,飲食配以生地粥為主。生地粥,取生地黃30g,煎汁100ml,陳倉米100g煮粥,粥成後加入生地黃汁,温服,可滋陰潤燥,以防秋日咳嗽。#p#副標題#e#

白露、秋分節氣常人的飲食養生:

白露、秋分是真正意義上的秋天,早晚温度下降很快,天氣轉涼,正午依舊很熱。身體逝去了暑濕的粘膩,但又彷彿增添周身的乏力,故適時調解飲食,就顯得尤為重要。白露、秋分兩個節氣飲食宜選用味酸、平,性温的食品。

主食宜選用玉米、大米、甘薯、養麥,有條件者可選用山藥茯苓包子。

大米、玉米是本節氣的主食,兼配養麥、甘薯,若能佐以山藥茯苓包子則更佳,蕎麥又稱烏麥、花蕎,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本草求真》:“蕎麥,……能降氣寬腸,消積去穢,凡白帶,白濁,泄痢……,是其所宜。”蕎麥全草中含大量蘆丁,常服可預防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對外傷出血有止血作用。本品俗稱淨腸草,能消積,與牛奶搭配食用最佳。甘薯又稱紅薯、白薯,味甘,性平入脾、腎經。古人常把甘薯煨熟食用,治療醉酒而致腹脹痛。現代研究表明,甘薯可提供人體大量粘液物質,能夠保護人體呼吸道、消化道和骨關節的粘膜組織,並起到潤滑、消炎的作用,同時可保護血管壁的彈性,減少和消除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可煮食,蒸烤食用味更美。山藥茯苓包子,取山藥100g,茯苓100g研粉放入盆中,加清水調成糊狀,上籠蒸半小時後取出,再加入白糖、豬油、紅綠絲、桂花調製鹹餡心。和麪粉作包子蒸熟後香味入鼻,具有補脾固腎的功效,適於食少便溏、尿頻、遺尿等症,又為糖尿病病人的首選佳品。

蔬菜宜選用水芹、白木耳、鴿肉,有條件者選用百合雞子湯相配而用。水芹又稱芹菜,為家常菜,味甘性涼入肺、胃經。芹菜食嫩莖,做萊餚,味香美,久食能消火。本品含鐵量較高,為缺鐵性貧血的食補佳品。芹菜葉中含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可作餡心、拌菜食用,但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白木耳又稱銀耳、雪耳,味甘、淡,性平入肺、胃、腎經,是滋陰潤肺的佳品。本品被譽為菌中之冠,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一味扶正壯陽良藥,以黃白色、朵大有光澤、肉厚為佳,對高血壓、血管硬化、便祕、月經過多者應經常食用。可作拌菜,或做銀耳冰糖粥食用。取幹銀耳6g,糯米100g,加水煮粥,待粥成後加入冰糖,温食。鴿子肉,味鹹性平入肝、腎經。《本經逢原》:“久患虛贏者,食之有益。”鴿子肉補益作用以白鴿肉最佳,對老年體弱、消渴尤為有益。食用方法:取白鴿子一隻,構杞24g,黃精30g,共燉或蒸煮食用。百合雞子湯為滋陰潤肺、清心安神的代表食療方。取百合7枚脱瓣後,清水浸泡一宿,待白沫出,去其水。放入鍋中,加清水,旺火燒沸後再改用小火煮約半小時,再加入雞子黃攪勻,再沸,根據自身口味,調以白糖進食。

果品的首選為楊梅和杏。楊梅又稱機子,它不同於梅子,味甘、酸,性温入肺,胃經。楊梅浸燒酒可治療痢疾,取紫紅熟楊梅,浸以酒,一週後即可啟用,每次1至2個,日服2至3次,清虛熱,止渴除煩,止瀉作用好。需注意的是,多食能損齒及筋,令人發熱、發瘡,特別是血熱火旺主人不宜多食,忌與生葱同食。杏又稱杏實,味酸,性温入肝、腎經,是生津止渴止瀉的佳品,但小兒不宜多食。

白露、秋分節氣好發疾病人羣的飲食養生:

白露、秋分兩節氣已經進入秋天的境地.早晚與正午的温差大,人們極易感受風寒,易生腹瀉等疾病。飲食上忌食生冷、硬粘食品,有條件者可選用豆蔻草果燉烏雞,調理脾胃、止瀉。製法:取烏骨母雞1只,草豆蔻20g,草果2枚,葱白、生薑各適量。將烏骨母雞常規處理備用,將豆蔻、草果放入棉紗袋裝入雞腹後,入砂鍋中,加清水、黃酒、葱白、生薑,旺火燒沸撇去污沫,小火燉至熟爛,再加食鹽,略燉即成。飲用可預防、治療脾虛日久而瀉,脾胃虛寒之泄瀉。本品宜空腹進食,濕熱泄瀉者不宜食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