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尼美舒利事件被指競爭對手蓄意策劃

尼美舒利事件被指競爭對手蓄意策劃

來源:美型男    閲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尼美舒利事件被指競爭對手蓄意策劃

尼美舒利事件被指競爭對手蓄意策劃

強生美林曾經是國內兒童退燒藥市場的老大,然而,這幾年來,由於強生產品因質量問題召回事件的頻繁爆出,強生在退熱藥市場丟失了很多市場份額。而國產尼美舒利顆粒卻在這一時期由於療效好、價格便宜、安全性好而不段被顧客認可,去年,尼美舒利在兒童退燒藥領域已經超過美林。尼美舒利事件爆發後,強生曾被懷疑為尼美舒利事件的始作俑者。

事情的起因還要追溯到2010年。2010年11月26日,在北京兒童用藥安全國際論壇上,相關醫學人員提醒,在兒童發熱用藥的選擇上需慎用尼美舒利,該藥對中樞神經和肝臟造成損傷的案例時常出現。“該論壇是由著名國際兒童藥生產廠商強生所贊助的,論壇之後,強生給各大醫院醫生髮出了以兒童用藥安全為名義的警示短信,稱“尼美舒利”的成分涉嫌不安全。隨後,強生的官網明顯出現禁用“尼美舒利”的標識的圖片。”

另外,強生在去年年底花巨資在某搜索網站上購買了競價關鍵詞,人們只要一搜索“尼美舒利”,第一條便是“強生美林泰諾林不含尼美舒利”。而當強生被起訴時,一向擅長公關的強生,卻一直不迴應,種種跡象難免讓人心聲懷疑。強生是國際巨頭型企業,本土的藥企在輿論話語權的把控與媒體攻勢的運用上根本無法與之比擬,如果強生真是幕後推手的話,那麼尼美舒利事件的輸贏更像是一場跨國企業蠶食民族企業的殲滅戰。

一位社會學家表達了對尼美舒利事件的看法,他認為:“這種幕後推手製造的藥品安全爭議不但沒有更好的維護公眾健康,反而混淆了公眾的視聽,給人們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如果公眾被輕易誤導,勢必將陷入跨國企業藥品壟斷的佈局,讓那些在國外常因安全問題被召回的藥品在中國更加大行其道。”

專家觀點:

針對尼美舒利風波,2月19日,衞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專家孫忠實教授對此事發表了他的看法。“我認為,我國批這個藥符合慎重、科學、嚴謹的原則。理由是:此藥大量使用後,不良反應報告增多,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對其風險效益評價的爭議頗大,已經引起我國醫藥學界的關注和警惕。我們是在這些爭論基本平息、對該藥做出上市利大於弊的判斷之後批的。” 孫教授分析認為,與任何其他藥物一樣,服用尼美舒利也有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如對肝、腎的損害,對消化道刺激等。這些不良反應其他非甾體藥物都有,嚴重程度與尼美舒利也相當。因此,如果要求藥物不能有不良反應的話,我們將無藥可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有句名言:判斷一種藥物是否有益於公眾健康,要看它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尼美舒利來説,2002年和2007年國外相關學術論文報告,服用導致嚴重肝中毒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一,屬“非常罕見”級別。我國ADR(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這樣分級:非常常見(>1/10)、常見(>1/100,<1/10)、少見(>1/1000,<1/100)、罕見(>1/10000,<1/1000)、非常罕見(<1/10000)。

“而判斷尼美舒利是‘利大於弊’最有説服力的根據是2003年《英國醫學雜誌》刊出的一篇論文《尼美舒利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藥肝毒性的流行病學研究》。該文通過對1997年1月~2001年12月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萬個病例、200萬張處方的對列研究,肯定了尼美舒利解熱鎮痛的有效性,並得出其肝毒性與其他同類藥物相似的結論。”孫忠實教授指出:“這一超大樣本量和範圍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循證醫學價值,至少可以證明尼美舒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與同類藥物相當。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劑型,尼美舒利在我國一直是處方藥,必須經醫生處方並參照説明書服用。”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