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内科 > 走近同性恋者

走近同性恋者

来源:美型男    阅读: 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提起同性恋者,很多人都想到它那与众不同的地方,连日来,记者通过种种渠道接触了几位同性恋者。

走近同性恋者

女老总快餐店叙往事

陈小姐是个集团公司分公司的一个副总经理,今年32岁,是个上海人,身材高挑而不失丰满,女人味十足。如果不是先入为主的念头,是绝对想不到她会是个同性恋者。

采访她,颇费了一番周折。听说记者来访,陈小姐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后来通过朋友的几次好说歹说,她终于答应与记者见面,说好只谈公司的事,不谈私事。记者答应了。12日中午,她约记者来在东街口见,本以为她会约记者到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坐下好好聊,然而他却约了记者来到达明路上的一家餐厅。

虽然约好只聊公事,但是我们的话题还是触及到了她的心灵深处。她说,从她懂事那天起,父母就经常吵架,每一次吵架都是父亲挑起来的,而每一次受伤害的总是母亲,至今,陈小姐不知道为什么母亲自始至终没与父亲离婚。

餐厅里,四周都是锅碗声和吵闹声。陈小姐托着下巴陷入深深地回忆中。朋友告诉我,或许正是小时候所受的心灵创伤,使她对异性产生了很强的敌意。

当记者小心翼翼地提到她的同性恋朋友时,她沉默了约四五分钟,突然说:“我有朋友,一个很好的朋友,但不是你们眼中的男朋友,她也姓陈,是一个药剂师。自己平时喜欢和她到迪吧蹦迪,经常蹦到下半夜。……或许你们觉得不可理解,但这是我们自己的私事,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交谈的近一个小时内,她的电话响起了三次,她告诉记者,两次是她朋友打来的。她说,自己来福州整整8年了,她和她的同性朋友已经交往3年多了。她们在一起过得非常愉快。只是最近比较忙,见得时间少了,但是们每天都要通上几次电话。

说到这,她的脸上充满了幸福感。#p#副标题#e#

网上女教师呼唤理解

在网上,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绿篱笆。绿篱笆姓杨,她说自己喜欢上网,一天用在网上的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

她给人的感觉是思维很活跃,打字速度也很快。她说自己毕业于北方某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现在是一个大学老师。

头一次听她说自己是个同性恋者,吃惊不小。她说自己从不忌讳这点,只有这样,才能跟真正的Q友聊天,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真正的朋友。

杨老师说,在网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少人心怀鬼胎,甚至骗人下水。而对于同性恋,大多数人又是怀着排斥的心理,因此,真正跟她聊下去的人很少,起初一些人还以为她跟对方开玩笑,但是后来知道了她是同性恋者,就自动停止了。

记者问她如此坦诚,就不怕有什么影响?对此,她自有她的道理,她认为在网上,其实没必要遮遮掩掩,上网,双方彼此看不到,平时不好意思说的话,都可以在网上畅聊。

她的另一半也是她的同学,从小她们就是同桌,感情很好,现在她们经常上街。最爱的活动,除了上网外,就是爬山。

几次聊下来,出于好奇,记者还是与她通了电话,她说,自己自信是一个好老师,在私生活方面,她不想让别人来干涉,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对于同性恋的原因,她不肯说,只是希望更多的人理解同性恋者。

杨老师是网上记者接触的三个同性恋中的一个。与杨老师一样的是,当记者以真实生活与他们交谈时,他们都希望别人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来对同性恋者。

“同志酒吧”情深义重

在有些地方,人们把同性恋者叫作“同志”。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泡吧,泡另类酒吧。有的人干脆把一些另类酒吧直接称作同性恋酒吧。据了解,另类酒吧在福州的出现也是近年的事情。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几家另类酒吧。印象较深的是五四路的一家另类酒吧,这家酒吧到了晚上十点才算正式营业,那晚,记者步入了—家“同志酒吧”,在昏暗的灯光下,靠近酒吧大门的一个角落里,一对恋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从他们穿着,记者一眼就辨认出他们是两个年纪约二十五六岁的男人。过了几分钟,他们开始大胆地接吻,记者实在无法多看一眼,同去的朋友一把拉住记者,说:“这在同志酒吧,是很正常的现象。”

酒吧的生意不错。在嘈杂的音乐笼罩下,是一盏盏柔和的蜡烛灯。借着烛光,依稀可见不少“同志”者,他们或相拥而坐,或面对相饮,这些人全然不顾周围走动的人。据了解,来此消费的人绝大多数是同性恋者。

在另一家同志酒吧,有这么一幅装饰画:两个男的穿着西装,整个头裹着围巾,只突出脸阔,他们在接吻。这幅画也许可以作为不少同性恋者现阶段的心态———想超越现实,但又得遮遮掩掩。

采访同性恋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只有在这些同志酒吧,他们才真正地把你当作“同志”而乐于与你交谈。#p#副标题#e#

除了同志酒吧,记者还发现在东街口的两个小巷,也是同性恋者聚集聊天的地方,所不同的是,来此相聚的人,都是一些生活水平不高的人。

心理学专家谈同性恋者

对于同性恋现象,记者采访了心理学专家。对于同性恋产生的原因,林斯坦说,其中有心理上问题。从佛罗依德的观点来讲,有些同性恋者是在幼年时看到了某种现象,这种现象对他(或她)产生了刺激,从而使他(她)对异性产生了恐怖。

这种心理上的疾病,除了先天因素外,还有后天的影响,如后天的一些事件的刺激,以及长期压抑等,也会造成同性恋现象的产生。

更多的人却是出于自身的一种偏好,林斯坦说,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这部分人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人纯粹是出于本身的一种喜好,当两个同样有此偏好的人接触在一起,彼此双方互相吸引,就有可能产生同性恋。

不少的同性恋者还是双性恋者。这些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与常人无异,他(她)也会结婚生子,与此同时,他(她)对特定的同性也产生出于友情之外的好感。

同性恋者到底有多少,目前没有一个地方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同性恋现象在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它顶多属道德的范畴。在过去,人们往往把它归入伤风败俗一类,现在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一般而言,只要双方自愿,别人也不大管他们,也即不告不理,除非同性恋给一方的家庭造成了影响,妨碍了别人正常的生活,人们才会出来干涉。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