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猎奇 > 社会万象 > 中国下一代空间站核心舱曝光 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实现目标

中国下一代空间站核心舱曝光 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实现目标

来源:美型男    阅读: 2.7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18年4月4日讯,据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消息,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作为2022年冬奥会东道主进行了8分钟表演,期间,“中国空间站”首次亮相,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届时,也正是中国空间站建成之时。

中国下一代空间站核心舱曝光 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实现目标

中国下一代空间站核心舱曝光 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实现目标 第2张

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关键之年。近日,央视记者在天津航天城的厂房里,首次揭开了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的神秘面纱。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昊:空间站的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其中的一块大柱段部位,主要是航天员工作和实验的地方。而另一个小柱段,是航天员的睡眠区和卫生区,保证航天员的生活和正常的居住环境。

中国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每个舱都重达20吨以上,这种三舱构型可以对接两艘载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

中国下一代空间站核心舱曝光 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实现目标 第3张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对神舟飞船来说,它就相当于是一辆轿车。对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来说,它相当于是一室一厅的房子。到了空间站,它应该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此次采访中,记者也首次接触到了这支在外界看来较为神秘、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研制团队。

中国下一代空间站核心舱曝光 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实现目标 第4张

1995年,16个国家联合研制国际空间站的项目已启动,并拒绝了中国的加入。就在当年,中国空间站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加入了中国空间站研制团队。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要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靠自己。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联合完成。现在我们要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把所有技术在我们空间站上都要实现。

从提出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计划的第一天起,朱光辰和空间站团队就做好了开天辟地的准备。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他们花了整整11年时间。此后越来越快: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出舱活动的第一步;

2016年,景海鹏、陈冬伴随天宫二号,在太空整整遨游33天;

2017年,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中国的空间站时代做好了准备。

而在空间站研制过程中,舱体多,构型复杂成为设计的首要难题。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各种飞行器不同的组合状态,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新的航天器。和载人飞船对接上后,它是一个状态;和货运飞船对接后,又是一个状态。力学问题、组装过程中的通信问题、电源的获取……这些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

而在太空中,舱体更将面临失重、辐射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连再平常不过的太阳光也成了工程的阻力。

空间站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昊:这个核心舱一共布了300多个传感器,测量900多路信号,目的就是为了测量我们这个22吨的一个大家伙,在发射过程当中到底能够承受多大的载荷。

此外,科研人员还近距离展示了太空机械臂的相关操作。2016年11月9日,机械臂的孪生兄弟和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曾一起亮相天宫二号,成为世界上首次在太空中由航天员直接控制的机械臂。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设计师罗超:现在我们用机械手来抓一下这个水瓶。好,可以看到这个机械手抓这个水瓶,力是非常柔顺的,不会将这个水瓶抓变形或抓坏。

据了解,研制这款机械臂的是三个平均年龄不到32岁的小伙子,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从项目立项到马上交付使用,他们只用了不到三年。未来,机械臂将是空间站上辅助航天员进行工作的“好帮手”。

2022年,中国空间站将建成,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空间站研制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期待着2022年中国空间站的首秀,他们要用这份坚韧推动中国航天新时代的到来。

(原标题:中国空间站核心舱首次公开: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2018年4月2日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上午消息,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今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中国下一代空间站核心舱曝光 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实现目标 第5张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

这将是“天宫一号”最后的谢幕。天宫一号重量约8吨,比起重达约80吨的天空实验室、100余吨的“和平”号空间站而言算是小个头了。根据严密监视和科学计算,天宫一号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动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大部分器件会在这一过程中被烧毁,对航空活动及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极小。地球表面70%被海洋覆盖,航天器的残余碎片落向人口密集地区的概率更是非常小。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约有15000吨以上的人造航天器残骸落回地球,但从未伤害到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据权威消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所用燃料属于航天器普遍使用的燃料,再入大气层时剩余的少量燃料将随结构部件一同烧毁,不会对地面造成危害。

2010年10月,中国宣布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计划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还未腾飞,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巨龙,终究迎来了腾飞的那天!2011年9月29日,伴随着大地的轰隆声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一号,冲入太空。

天宫一号刚升空不久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程,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历史永远记得,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的蓬勃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出征时国旗前的敬礼,那是誓言,也是决心。

历史永远记得,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刘旺以不到7分钟,误差仅18毫米的中国精度,赢得世界喝彩……

历史永远记得,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那堂“太空授课”拉近了许多人与太空的距离,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从2011年9月29日到现在,6年多的时间里,天宫一号先后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任务,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技术及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指日可待。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今日荣归故里。据新华社 央视 央广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闲谈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