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中風患者愈後如何保健

中風患者愈後如何保健

來源:美型男    閲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共有中風病人約有515萬~744萬人,其中大約25%~45%的中風老人會出現吞嚥困難。

中風患者愈後如何保健

突發中風之後,經過精心調治,趙伯的病情逐漸穩定。遺憾的是,雖然中風已經痊癒,但他卻留下了吞嚥困難的後遺症。因為吃什麼都困難,趙伯日益消瘦,體重從生病前的60多公斤降至不足40公斤。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舒建昌指出,像趙伯這種因為中風或頭頸部癌症引發的進食障礙患者很多,僅中風患者中就有約25%~45%發生吞嚥困難,但其中得到正確救治的只佔很小一部分。

專家提醒,如及時進行吞嚥康復訓練並輔以胃鏡下胃造瘻手術,很多患者不用插胃管卧牀,就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得到充足的營養補充。

約45%的中風老人會出現吞嚥困難

“胃腸功能完好,但口腔咽喉部肌肉和神經受損。雖然肚子餓得咕咕叫,卻張不開嘴或者無法咀嚼、難以吞嚥,沒法把食物送到胃裏面去,這類患者就叫做進食障礙患者。”舒建昌説,患者一般在進食後即刻或8~10秒鐘內,在咽部、胸骨後或劍突後的粘着、停滯感,嚴重時甚至不能嚥下食物。舒建昌介紹,進食障礙患者很多,90%的食管癌患者、大部分鼻咽癌、喉癌等頭頸部癌症患者都存在明顯的吞嚥困難,而根據統計,在腫瘤發病中40%是頭頸部癌症。

此外,我國共有中風病人約有515萬~744萬人,其中大約25%~45%的中風老人會出現吞嚥困難。按此計算,每年至少會增加50~90萬出現吞嚥困難的中風患者。而在進食障礙患者中,很多因為怕被嗆而拒飲水、進食和服藥,大部分像趙伯一樣存在營養不良的狀況。

吞嚥困難易致反覆肺炎

除了營養不良,吞嚥困難所帶來的不良後果還有很多。“有的患者實在餓得不行了,想吃一塊鴨子,卻被梗得窒息昏迷,差點就丟了命。”舒建昌説,口腔是消化系統的第一關,食物吃不下去就會發生嗆咳,一不小心還會走“岔道”掉進氣管,從而引發肺部感染。而病人舌肌和軟齶部肌肉功能減退,不能將食物送入咽部,食物還會殘留在口腔內,引發口腔和牙齒疾病。進食障礙患者還會經常流口水,給護理帶來困難。因為患者口部肌肉控制減弱,不能縮脣,使得舌肌運動減弱,不能將口水送到咽部吞掉。

對於頭頸部癌症患者來説,營養不良會導致體重減輕、食慾減退等,使得患者死亡率升高,同時還會增加術後併發症的風險。有研究顯示,癌症病人如果營養情況良好,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為8%,而如果癌症病人營養不良,術後併發症的出現率為70%~80%。

及早康復訓練可改善吞嚥功能

吞嚥障礙發生的頭半個月,可以通過腸外營養也就是打吊針的辦法來緩解。但是,每天打吊瓶需要卧牀治療,費用比較昂貴,所接受的營養並不全面,只可短期內適用。兩週後如吞嚥功能仍沒有恢復,可以用插胃管的辦法,即從鼻孔把營養管插入。插胃管比較簡便,但是患者根本沒法下牀活動,而管子必須一個月更換一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對於中風失語者尤為不方便,會影響到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

專家提醒説,在進食障礙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通過及早進行吞嚥功能的康復訓練來逐步恢復進食功能。康復護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吞嚥基礎訓練和攝食訓練。

吞嚥基礎訓練是指進行與攝食、吞嚥有關的器官功能訓練,在進行攝食訓練時環境要安靜,使病人注意力集中,以免嗆咳,進食訓練初期用的食物應選擇既容易在口腔內移動又不易出現誤咽的均質膠狀或糊狀食物。對舌肌麻痺導致攪拌失靈者,可將食物團送至舌根部,利用吞嚥反射將食物吞下。這種康復訓練必須持續較長的時間,才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要求患者及其患者家屬要有耐心,持之以恆。而在吞嚥功能恢復之前,還是要採用輔助醫療辦法來補充營養。

無法吞嚥者可做“人造嘴”

對於無法恢復吞嚥功能的患者,最好在胃部做一張“人造嘴”。

舒建昌説,所謂“人造嘴”,其實就是胃造瘻手術,在肚子上裝一個“開關”,通過這個“開關”把攪拌好的食物直接放入胃腸中,跳過正常人的咀嚼吞嚥過程,讓胃腸直接吸收營養成分。胃造瘻手術後,患者不但能“吃到”充足的營養,而且不用卧牀,可恢復正常的行走和人際交往,這對於緩解患者沉重的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量大有好處。

胃造瘻手術的適應範圍很廣,像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導致吞嚥障礙者如腦卒中、腦外傷、植物人等,頭頸部腫瘤放療或手術前後,食管腫瘤晚期有可能梗阻且不能手術者,胃扭轉患者,呼吸功能障礙做了氣管切開需長時間管飼者,有正常吞嚥功能但攝入不足,如燒傷、艾滋病患者、厭食、骨髓移植後者,以及慢性疾病如囊性纖維化、先天性心臟病者,急性口服中毒洗胃搶救等等,都可以採用這種手術辦法。

吞嚥障礙者多因治療不合適

“胃造瘻手術可通過兩種方式做,一種是傳統的開腹方式,另一種是胃鏡下微創手術。”舒建昌指出,和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胃鏡下胃造瘻手術時間短,只需15~30分鐘即可,而且創口小、無需全身麻醉,價格也比前者便宜好幾倍,但是推廣卻遇到難題。

“在我國,每年至少有數十萬患者適合做胃鏡下胃造瘻手術,但實際上接受手術者不足千例。經常接診到從下面市縣醫院轉來的患者,他們花貴价做了開腹手術下的胃造瘻,但是最後卻引起併發症,又到醫院‘回籠’!”舒建昌對此很痛心,調查發現,胃鏡下胃造瘻手術在國外已經推廣了20多年,在我國也有10多年,但是不僅患者對手術的瞭解少,很多三甲醫院非消化科醫生也不知道有這種省力省錢的手術辦法。“適宜做胃鏡下胃造瘻手術的患者基本上都是住在腫瘤科、神經內科等,但是這些科的醫生並不瞭解吞嚥障礙應該怎麼治療。而消化內科醫生知道怎麼治療,但是卻沒有這樣的病人。”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