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婦科 > 如何診斷原發性痛經

如何診斷原發性痛經

來源:美型男    閲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發性痛經

如何診斷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是指在有排卵週期中伴隨月經而來的週期性下腹部疼痛,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生殖器官沒有明顯的病變,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初潮後不久的青春期少女和未生育的年輕婦女。中醫學稱之為“經行腹痛”。

[臨牀表現]

疼痛多在月經來潮後數小時,也可於經前1-1天開始,經期加重。多表現為下腹墜脹痛,或下腹冷痛、絞痛,可放射至腰、肛門、會陰部。疼痛可持續數小時或2—3天,其程度因人而異。重者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甚至暈厥。還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尿頻、頭暈、心慌等症。若為膜樣痛經,在排出大塊子宮內膜前疼痛加劇,排出後疼痛減輕。

[診斷]

1.具有典型症狀。

2.婦科檢查子宮及附件均無異常。

3.B超檢查可排除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

4.應注意和繼發性痛經相鑑別,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盆腔炎、盆腔淤血癥、宮內異物、於宮畸形等,根據婦科及B超檢查即可確診。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止痛、鎮靜、解痙治療:複方阿司匹林1片,每日3次;消炎痛25、50Ie口服,每日3次;氯滅酸200—400nle,每日3次;安定2.5-5mg每晚,用於精神緊張型;654—2肌注,可緩解子宮痙攣性疼痛;杜冷丁、嗎啡類等用於嚴重痛經,但易成癮,不可久用。

(2)激素治療:小量雌激素用於子宮發育不良者;雌孕激素聯合治療,如口服避孕藥I號、Ⅱ號、18甲等,但可抑制排卵,需選擇應用。

2,中醫藥治療

(1)氣滯血淤: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坐卧不寧,月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痛減,平時煩躁易怒,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黯或舌邊有淤斑淤點,脈弦或弦澀。

治法:理氣活血,化淤止痛。

方藥:枳殼、元胡、烏藥、制香附、當歸、川芎、紅花、丹皮、炒五靈脂各,O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炙甘草6克。

中成藥:調經姐妹丸。

(2)寒凝血淤:經前經期小腹冷痛或絞痛,得熱痛減,拒按,經量少,色紫黯,有血塊,塊下痛減,畏寒肢冷,舌質紫黯或有淤斑淤點、苔白滑,脈沉弦或沉緊。

治法:温經散寒,活血止痛。

方藥:炒小茴香、乾薑、肉桂、川芎、生蒲黃(包)、五靈脂、元胡、制沒藥各10克,當歸、赤芍各15克。

中成藥;痛經丸。

(3)濕熱淤結:經前經期小腹灼痛而脹,拒按,或伴腰骶部脹墜疼痛,或平時小腹脹痛,經來加劇,經色黯紅,質稠有塊,平時低熱起伏,帶下量多,黃稠,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除濕,祛淤止痛。

方藥:丹皮、黃柏、川芎、桃仁、紅花、制香附、元胡各10克,生地、赤芍、莪術、敗醬草、生苡仁各15克。

中成藥:愈帶丸。

(4)胞宮虛寒:經行小腹冷痛,連及腰骶,喜温喜按,經量少,質稀,色淡黯,腰膝酸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潤,脈沉細無力。

治法:温陽暖宮,調經止痛。

方藥: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膠(烊化)、炙甘草各10克,當歸、赤藥、丹皮、麥冬各15克,艾葉6克。

中成藥:蔘茸鹿胎丸。

[預防與調養]

1.平時調暢情志,樂觀豁達,保持心情舒暢。消除經前恐懼心理,學習生理衞生知識,正確對待月經來潮。

2.注重經期、產後攝生保健,經前經期忌生冷,慎起居,勿游泳、涉水,防止寒邪入侵,並保持外陰清潔,勤換紙墊。

3.節制房事,注意避孕,經期嚴禁房事。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