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維生素K的生理功能和臨牀意義

維生素K的生理功能和臨牀意義

來源:美型男    閲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維生素K的生理功能和臨牀意義

        維生素K是具有葉綠醌生物活性的一類物質。有K1、K2、K3、K4等幾種形式,其中K1、K2是天然存在的,是脂溶性維生素,即從綠色植物中提取的維生素K1和腸道細菌(如大腸桿菌)合成的維生素K2。而K3、K4是通過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維生素。最重要的是維生素K1和K2。

維生素K是黃色晶體,熔點為52℃~54℃,通常呈油狀液體或固體,不溶於水,能溶於油脂及醚等有機溶劑。 所有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都較穩定,能耐酸、耐熱,正常烹調中只有很少損失,但對光敏感,也易被鹼和紫外線分解。

維生素K最早於1929年,由丹麥化學家達姆從動物肝和麻子油中發現並提取。

生理功能

1、促進血液凝固,所以維生素K也稱凝血維生素。

維生素是凝血因子γ-羧化酶的輔酶。而其它凝血因子7、9、10的合成也依賴於維生素K 。人體缺少它,凝血時間延長,嚴重者會流血不止,甚至死亡。對女性來説可減少生理期大量出血,還可防止內出血及痔瘡。經常流鼻血的人,可以考慮多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K。

2、維生素K還參與骨骼代謝。

原因是維生素K參與合成BGP(維生素K依賴蛋白質),BGP能調節骨骼中磷酸鈣的合成。特別對老年人來説,他們的骨密度和維生素K呈正相關。經常攝入大量含維生素K的綠色蔬菜的婦女能有效降低骨折的危險性。

3、維生素K在體內的活性形式是2-甲基1,4萘醌的形式。

臨牀意義

健康人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低而膳食中含量比較多,原發性維生素K缺乏不常見,臨牀上能見到的由於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表現是繼發性出血如傷口出血,大片皮下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出血等。胎盤轉運維生素K量少,新生兒初生時體內儲存量低及體內腸道的無菌狀態阻礙了利用維生素K,母乳中維生素K含量低,新生兒吸乳量少以及嬰兒未成熟的肝臟還不能合成正常數量的凝血因子等原因,使新生兒、小嬰兒普遍存在低凝血酶原症。已知最常見的成人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多發生於攝入含維生素K低的膳食並服用抗生素的病人中,維生素K不足可見於吸收不良綜合徵和其它胃腸疾病如囊性纖維化、口炎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小腸炎、短腸綜合徵、膽道梗阻、胰腺功能不全等,以上情況均需常規補充維生素K製劑。即使進食大量富含天然維生素K1的膳食也未發現有產生毒性反應者,但服用超過藥理劑量的維生素K2能導致新生兒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癥和肝中毒,在成人則可誘發心臟病和肺病。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