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專家稱 美艾滋嬰兒治癒案例要謹慎樂觀

專家稱 美艾滋嬰兒治癒案例要謹慎樂觀

來源:美型男    閲讀: 2.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聞背景:3月3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和麻省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第20屆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大會上報告説,他們首次實現了對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嬰兒的“功能性治癒”。消息一出,各大媒體紛紛轉載。

專家稱 美艾滋嬰兒治癒案例要謹慎樂觀

然而,同樣來自這次大會的“壞消息”卻“無人問津”:被學界寄予厚望的預防艾滋病性傳播藥物“殺微生物劑”在一項5000多個樣本的臨牀試驗中,因依從性問題宣告失敗。

據報道,全世界目前約有250萬嬰兒感染艾滋病病毒。美國人蒂莫西·布朗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位獲得完全治癒的艾滋病患者。但他的根治得益於骨髓捐贈者先天攜帶的抗HIV的變異基因,但在中國很少有先天攜帶該抗HIV的變異基因的骨髓捐贈者。艾滋病嬰兒被“功能性治癒”是一個什麼概念?這對當前治療艾滋病有何積極意義?

姜世勃 (姜世勃,國家“千人計劃”學者,抗艾滋病藥物和殺微生物劑研究國際知名專家,現任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

最初我們看到這一消息時都很興奮,但是看到會議報告具體內容以後,又覺得好像並不太值得興奮,因為該艾滋嬰兒是否真的被“功能性治癒”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況且這種治療方式能否推廣也無定論。

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治療越早越好,早已獲得艾滋病臨牀治療專家的共識,但對於新生嬰幼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應多早開始用藥一直尚無定論。因為新生兒在機體功能還未建立起來時,大量使用毒副作用很強的抗逆轉錄藥物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臟器損害,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從倫理學上講,對嬰兒“早期治療”一定要徵得孩子父母的同意。

當然,如果早期用藥(在嬰兒出生30小時內)的確能達到像美國這個嬰兒一樣的治療療效,並真正獲得“功能性治癒”,就有可能擺脱“終生用藥”,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一輩子,那麼冒如此大的風險也許是值得的。

但是,該艾滋嬰兒所謂的“功能性治癒”是基於以下事實來認定的:該嬰兒在其出生後30小時內開始抗逆轉錄治療,體內艾滋病病毒載量開始逐漸下降,在繼續治療18個月後,停止使用抗逆轉錄藥物,並在停止治療10個月後檢測其體內艾滋病病毒及其抗體均為陰性。

艾滋病病毒以後是否會永不再現?答案尚未可知。因為現在並不知道艾滋病病毒是否曾在該嬰兒的體內建立“潛伏感染庫”;若已建立,“潛伏感染庫”中的前病毒是否已完全清除;科學家們對於“潛伏感染庫”中的前病毒在何種條件下、什麼時候被激活,是否會“捲土重來”,還不是很清楚。

預防HIV母嬰傳播的有效措施

新生兒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通過母親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來感染,二是嬰兒在出生過程中受到產道黏膜或黏液中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這兩種感染途徑都可以通過對母親進行抗逆轉錄藥物治療而降低其血液和產道黏液中艾滋病病毒的含量來阻斷。由於我國在這方面非常重視,使得我國母嬰傳播阻斷率高達99%。

由於第二個途徑是新生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可以通過使用剖腹產等積極預防措施,降低嬰兒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因此,我建議應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婦普遍(或強制)採用剖腹產,來進一步地降低艾滋病病毒母嬰傳播率。

對成年感染者早期治療的啟示

不過這個“功能性治癒”的案例,對成人,特別是艾滋病暴露後預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有更多積極的意義。

雖然目前醫學界一直強調對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應早期治療,但是否越早越好,尚有爭議。但通過這個案例表明,對於那些懷疑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醫務人員的針刺意外事故、遭強暴的婦女、性工作者或男同性戀者)應在事件發生後立即使用抗逆轉錄藥物,而不必等待化驗結果。雖然這些藥物對成人也有毒副作用,但絕大多數的成人還是能夠承受的。

為什麼不等檢測結果出來再決定是否用藥?因為確診最快也要一週的時間,等檢測結果出來恐怕就晚了。病毒一旦進入細胞,潛伏在人類基因組裏面,抗逆轉錄藥物就不能發揮效用。早期用藥能趕在病毒潛伏之前把它消滅掉,使其無法再複製。

抗逆轉錄藥物的不足之處

現在治療艾滋病,普遍使用抗逆轉錄藥物,特別是由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於1996年提出的“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因為藥物的配置方法和調配雞尾酒很相似,故得名“雞尾酒療法”。

該療法的應用可以減少對病毒單一用藥產生的抗藥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複製,使被破壞的機體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復,從而延緩病程進展,延長患者生命。現在有25種單獨藥物、5種複合藥物,共30種經美國FDA批准的藥物,用於雞尾酒療法中,非常有效。

但目前的抗逆轉錄藥物主要成分是逆轉錄酶抑制劑和蛋白酶抑制劑,這兩種抑制劑必須在細胞內發揮作用,即藥物只能等待病毒進入細胞之後,才能在細胞內抑制病毒的複製。這些藥物不能阻止病毒進入細胞內,也不能阻止病毒將其基因整合到人基因組內造成潛伏感染。然而,艾滋病病毒一旦進入細胞內,即使大部分病毒的複製被抑制,仍有小部分病毒可能整合到人基因組內,進入潛伏狀態。

因此,我建議對於新生兒的早期治療和艾滋病暴露後的早期預防性用藥,應在降低使用抗逆轉錄藥物的同時,使用“病毒進入抑制劑”,如T20多肽。T20多肽可以阻止病毒進入細胞內,避免病毒的潛伏感染。此外,T20多肽的毒副作用也遠遠低於抗逆轉錄藥物,對嬰幼兒更為適合。

T20多肽的價格要明顯高於抗逆轉錄藥物。不過,這個藥物只需要在早期使用數天即可,一旦確認使用者沒有被感染,可立即停藥。如果確認已經被感染,只需繼續使用抗逆轉錄藥物。(本報實習生趙廣立採訪整理)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