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新冠疫情最新消息:張文宏表示做好應對新冠二次感染準備

新冠疫情最新消息:張文宏表示做好應對新冠二次感染準備

來源:美型男    閲讀: 3.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4月20日下午,在由上海市免疫學會與Frontiers期刊中國區共同承辦的“感染免疫高峯論壇(2023年度)”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做了題為《新冠二次感染》的演講。

他介紹,數據顯示,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6個月後會慢慢出現二次感染,一般規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變異有效突破了人體為對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會形成感染高峯。他表示,應對新冠二次感染,需關注脆弱人羣,不斷地監測、預警,做好藥物儲備,對任何變異株的到來做出快速反應。張文宏呼籲,建議脆弱人羣在6個月以後(再次接種疫苗),二價苗和一價苗都可以。

新冠疫情最新消息:張文宏表示做好應對新冠二次感染準備

新冠的變化

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台灣、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均出現了兩波新冠疫情。張文宏解釋,二次感染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過的人免疫力逐漸衰減,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據監測數據,目前中國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況都是後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董晨教授在張文宏演講後提問,為何不同國家二次感染的峯值有高有低?張文宏引用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的話稱,“新冠病毒會找到每一個人。當羣體免疫的屏障建立起來後,新冠病毒會去尋找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的人。所以第一波感染控制較好的國家,第二波感染的峯值就會比較高。”

“目前,中國存在的幾個新冠變異株主要是BA.5、BF.7、XBB。XBB在美國流行的毒株中佔90%,在中國香港佔50%,接下來在中國大陸的佔比也會逐漸上升。它會把有效的中和抗體的保護時間縮短,從6個月縮短至4-5個月。但中和抗體仍然具有保護作用,在感染後6個月時,中和抗體的保護率仍然有50%。”張文宏説。

張文宏還表示,“如果在XBB以後,沒有新的病毒變異株出現,那麼這一波的感染可能從此就慢慢遠去,我們一直會看到低水平的、反覆存在的epidemic(流行病),如果在XBB以後,又不斷有新的變異株出現,那麼又會有一波新的感染。但毒力最強的毒株在哪裏,我們不知道。”因此,中國正在積極監測。“一方面監測有沒有新的變異株進入,另一方面監測新的變異株造成的重症程度是否更高。”

對於新冠病毒未來的趨勢,董晨院士拋出另一個問題,新冠病毒是否會流感化?張文宏表示,流感每年都會出現很多亞型,會基因重組,變異株更多,波動性更大;而新冠病毒的亞型是取代式的,後一種取代前一種,不會基因重組。如果不發生特殊情況,它會越來越像已有的冠狀病毒,一直會存在,但存在感沒那麼強。它最終是否會流感化,還取決於它後期變異的特徵。

面對二次感染,需關注脆弱人羣

面對二次感染,仍然需要關注重點人羣。丹麥的一項納入了7000人的研究對二次感染進行了分析,發現奧密克戎(Omicron)非常容易導致二次感染,其它毒株則不太容易導致二次感染。女性、年輕人、醫務工作者更加容易二次感染。

張文宏提醒,國際和國內的數據均顯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來臨時感染的風險較高。而對於二次感染,大約60歲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種疫苗的人感染風險較高。

當地時間3月28日,世界衞生組織(WHO)免疫戰略諮詢專家組(SAGE)修訂了優先使用新冠疫苗的路線圖,6個月至17歲的健康兒童和青少年為低優先級人羣,SAGE建議各國依據具體情況考慮是否為他們接種新冠疫苗;老年人、患有嚴重合並症(如糖尿病和心臟病)的年輕人、免疫力低下的人、孕婦和一線衞生工作者為高優先級羣體,應在最後一次接種後6個月或12個月再進行一次加強免疫。“6個月後如果再打疫苗,抗體水平就又開始變高,從而防止感染;抗體水平調高以後,免疫系統更加容易recall(重新被喚醒),從而顯著降低感染風險。”張文宏説。

此外,張文宏表示,仍需進行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的儲備。同時一個很重要的舉措是建立起可以在48小時內及早治療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區衞生中心測抗體或抗原,給予相應的藥物。

“我相信,不斷地監測、預警,做好藥物儲備,而且對任何變異株的到來做出快速反應,我們一定可以跑到下一波疫情的前面。”張文宏説。

此前,多位專家也就新冠疫情發表了看法。

4月1日,鍾南山院士在2023年海峽兩岸醫藥衞生交流協會呼吸病學專委會學術年會上,強調了預防新冠再感染疫苗是關鍵,面對可能到來的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峯,疫苗接種是“保持人羣對新冠感染的高免疫性”。

4月1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2023新京智庫春季峯會上演講時表示,回顧剛經歷三年的新冠疫情,還是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冠流行不僅對普通老百姓,對專業人員一些原本的認知也造成了衝擊,混淆了已經理解“很全面”的基本概念,比如“死亡”。如果疫情感染的人數很多,雖然病死率很低,但造成的死亡人數規模也可能很大。所以,疫情規模對於死亡的數量和對判斷疫情是否嚴重起着決定性作用。“從世界衞生組織網站公佈的全球疫情數據來看,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經趨於結束,“新冠的發病和死亡對人類的威脅已經不再那麼嚴重”,吳尊友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官微)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