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世間印象 > 肝包蟲病

肝包蟲病

來源:美型男    閲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肝包蟲病患者

肝包蟲病

肝包蟲病(echinococcosisoftheliver)屬於自然疫源性疾病,人類作為中間宿主而受害。絕大多數細粒棘球絛蟲(犬絛蟲)的幼蟲,少數由泡狀棘球絛蟲的幼蟲入侵肝後致病,以形成寄生蟲性肝包囊為特徵,故又分別稱作肝棘球蚴病或肝泡球蚴病。

中國主要流行於西北、內蒙、西藏等牧畜地區,20~40歲的青壯年就診率較高,男女之比約為2:1。該病已見於世界上許多國家,成為日趨嚴重的全球性問題。狗是細粒棘球絛蟲最主要的終宿主,中間宿主可為羊、馬、牛、人等。成蟲寄生於狗的小腸內,蟲卵隨糞便排出,污染牧場、畜舍,常粘附在狗、羊毛上。蟲卵為人吞食後,在十二指腸內卵化成六鈎蚴,能穿過腸繫膜,進入門靜脈系統。

其中約75%的幼蟲被阻留於肝,尤其是右半肝內,少數可隨血循環散佈到肺(佔15%左右)、腦、腎、脾、眼眶、肌肉等部位。

分類

主要分為兩型:細粒棘球蚴和濾泡棘球蚴,前者較多見,稱單房型,後者少見,也稱多房型。感染途徑主要來自牲畜糞內的滌蟲卵進入人體後在胃酸的作用下孵化成為囊幼,囊幼穿入小腸腸壁後經門靜脈系統進入肝臟並形成包囊,其內壁(包括內層和角質膜)形成內囊。病變周圍與肝組織間反應性形成纖維外膜,稱為外囊,內囊的胚層可形成含有頭節的生髮囊,並形成子囊。

症狀表現

肝包蟲病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漸進性發展。就診年齡以20~40歲為最多。初期症狀不明顯,可於偶然中發現上腹包塊開始引起注意。發展至一定階段時,可出現上腹部脹滿感,輕微疼痛或壓迫鄰近器官所引起的相應症狀。如腫塊壓迫胃腸道時,可有上腹不適、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和腹脹等。位於肝頂部的囊腫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壓迫肺而影響呼吸;位於肝下部的囊腫可壓迫膽道,引起阻塞性黃疸,壓迫門靜脈可產生腹水。更常見的情況是病人因各種併發症而就診。如因過敏反應而有皮膚搔癢,蕁麻疹,呼吸困難、咳嗽、紫紺、嘔吐、腹痛。囊腫的繼發性感染是很常見的症狀。

臨牀表現潛伏期長達5~30年,不少病例,症狀常不明顯,偶因右上腹出現腫塊,或在屍檢時始被發現。包蟲囊可小如葡萄,大至囊內容達20,000ml。當包蟲囊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可有a.壓迫症狀:如肝頂部囊腫使隔上升、擠壓肺而影響呼吸;肝後囊腫壓迫下腔靜脈或門靜脈,導致下肢浮腫、腹水、脾腫大;肝下囊腫推壓胃腸道,發生飽脹,噁心、嘔吐等。b.囊腫潰破錶現:潰入膽管,因破碎囊膜或子囊阻塞膽道,合併感染,可反覆出現寒熱、絞痛,黃疸,有時大便裏檢出染黃的囊膜及子囊;破入腹腔,除發生腹膜炎外,由於囊液內所含毒白蛋白,

常致過敏、重者休克;破入胸腔;發生胸膜炎,進而破入支氣管,則咳出含有膽汁的囊液,並形成支氣管瘻。c.體查發現:肝區多能捫及圓形、光滑、彈性強的囊性腫物。當囊腔大於10cm,因子囊互相撞擊或碰撞囊壁,常有震顫感,稱包囊性震顫。若囊腔鈣化,則可觸及質地堅硬的實質性腫塊。

診斷依據

早期體格檢查時大多病員全身情況良好;少數巨大囊腫病人可有慢性消耗性表現如貧血,消瘦乃至惡病質。腹部檢查可見右季肋部隆起並向助下緣突出,並可能觸及邊緣整齊,界限清楚,表面光滑隨呼吸上下活動的半球形成包塊。由於囊液的張力較大,觸診時包塊硬韌,壓有彈性,叩有震顫即“包蟲囊震顫”是特徵性表現。囊腫多在肝右葉,常致左半肝有代償性增大。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