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網友迴應專家催生言論 粗暴的勸生把年輕人都嚇跑了

網友迴應專家催生言論 粗暴的勸生把年輕人都嚇跑了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經濟學家:年輕人不生小孩不對,子女也是消費品!媒體評論稱嚇跑年輕人,網友:建議多生少說。

網友迴應專家催生言論 粗暴的勸生把年輕人都嚇跑了

4月12日,多個關於“生小孩”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其中#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關注。

在評論區,陳文玲的言論並沒有得到年輕人的支援。網友表示:“年輕人不好騙了”,“建議專家多生少說”,“消費品?有娃的沒娃的當娃的聽了都沉默了”……

媒體評論:粗暴的“勸生” 反而把年輕人都嚇跑了

雖然專家高舉經濟學家的理論招牌,可這段話說到底,更像是重複一個老掉牙的說法——養兒防老。角度說辭雖然不同,核心意思無非是,生孩子不只是付出,在“消費”孩子的過程中,還有持續的回報和收穫。而長週期加耐用,可能就是說老了還能享到兒孫福吧。

評論表示,這種以經濟學視角解讀生孩子,即便在理論上能夠自圓其說,卻很難達到“催生”的效果,招人反感也是可以想象的。就像有網友感慨的,這都不拿人當人看,人都變成“消費品”了,生再多有什麼意義呢?而且這完全是父母視角,當孩子聽到自己成了“耐用消費品”,誰的心裡會舒服呢?所以專家這番自以為高明的發言,真是誰聽誰彆扭。

另外,北京日報評論指出,雖然國家鼓勵生育,但沒有強制生育,更是通過各種政策調整解決生育的後顧之憂。相比之下,專家一句“年輕人不生小孩就不對”與政策不符,並且缺乏與年輕人的共情;“子女是長週期耐用消費品”的比喻,則是典型的引喻失義,是對生命延續和傳承的誤讀。

而紅星新聞評論則表示,粗暴的“勸生”,可能起不到勸的作用,反而把年輕人都嚇跑了。如果真要勸生,不妨先弄清楚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勸生”的言論應該站在人的角度,考慮人的想法,把人當成人。要潛移默化地從觀念上引導、培養年輕人的生育意願,也要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育環境,讓他們能自主自願地生,無所顧慮地生。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

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談到出生人口未來趨勢時表示,20-34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女性規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顯,這將給出生人口帶來較大下行壓力。

一是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規模下降。

“十三五”時期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年均減少340萬,2021年相比2020年減少了473萬。這是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是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

當前,90後、00後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婚姻推遲增加了女性終身不婚的可能性,進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時,生育意願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2017年調查為1.76個,2019年調查為1.73個,2021年調查降到1.64個。

三是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顧慮。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住房、教育、就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輕人生育顧慮。相關配套支援政策不太銜接,托育等公共服務不太健全,讓許多年輕人在生育問題上猶豫不決、望而卻步。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