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拒絕老一輩“文盲”式育兒

拒絕老一輩“文盲”式育兒

來源:美型男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拒絕老一輩“文盲”式育兒

 1.給孩子穿衣服套了一件又一件

生完孩子之後,醫生都會囑咐一些育兒知識,比如寶寶不用穿太多衣服,可以比大人少一層。但是爸媽心理上卻做不到,還是會讓寶寶穿跟大人一樣多,甚至更多,生怕寶寶著涼生病了。

然而寶寶受熱比著涼更嚴重,尤其是在寶寶運動之前如果沒有先給寶寶減一件衣服,而等到運動後出汗了再減,這時候開放的汗毛細孔吹風了就能讓寶寶感冒生病。因此,父母要做的事讓寶寶保持涼快,而不是熱到寶寶,不要把寶寶穿的跟熊一樣,行動還更不方便了。

2.生怕寶寶吃不飽,不停的給寶寶吃東西

老人家經歷過改革開放前的困難時期,擔心寶寶吃不飽影響發育,所以常拿著奶瓶、端著飯碗到處追著寶寶跑,只為讓寶寶儘量多吃一口飯、多喝一口奶。怕寶寶正餐吃不飽,還會在寶寶玩的時候不時的塞個蘋果、香蕉、麵包之類的給寶寶當點心。

其實不管大人小孩的胃都是需要休息的,讓吃下的食物有足夠的消化時間,所以才有三餐按時吃飯的講究。所以如果平常給寶寶吃太多零食,正餐就不好餵養了,寶寶的胃很小,只要一點東西就夠了。

3.愛護寶寶像對待殘疾人

爺爺奶奶照顧寶寶的時候生怕寶寶走路摔倒,在地上玩磕著碰著,所以都喜歡抱著一直抱著寶寶。但對寶寶來講,是需要更多活動來鍛鍊身體的,寶寶經過運動有助於新陳代謝,更愛吃飯且睡眠質量也好了。

所以寶寶自己有手有腳,應該讓他多走走、跳跳、跑跑,不能老是抱著,這樣寶寶會形成依賴性,到了幼兒園還想著大人抱。

4.怕寶寶噎著,不讓寶寶咀嚼

爺爺奶奶喂寶寶吃東西時,總害怕飯太乾、餅乾太硬,所以都喜歡把食物泡軟,再讓寶寶吃,省了咀嚼食物的步驟,還提高了寶寶吃飯的速度,看似兩全其美的辦法其實是在傷害寶寶。

食物是需要經過咀嚼後讓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在進入胃裡的,這樣有助於和胃裡的胃酸共同發生反應,促進消化系統迴圈。如果食物沒有充分粉碎就讓寶寶直接嚥下去,會加大胃的壓力,同時還阻礙寶寶咀嚼肌的訓練,以後得近視的可能性更大。

5.“不能”是對寶寶的口頭禪

害怕寶寶受傷,所以對寶寶的行為是各種“不能”掛在嘴邊,這樣讓寶寶少了探索新事物的機會,對於真正危險的東西反倒更容易去碰。所以對於不威脅寶寶安全的東西、玩具都應該讓寶寶自己決定要不要玩,如果是熱水壺、刀、插頭等危險的東西才要阻止寶寶。

6.手擋背破壞了感知發育

很多老人家怕寶寶坐不穩會摔倒,在沒有椅背或依靠物的情況下,都習慣用手擋住寶寶的背,保護寶寶。這種做法是會給寶寶形成依賴的,寶寶的感知裡會知道背後有東西可以靠,往後仰沒事。久而久之,寶寶就習慣性的往後仰,如果背後沒有一隻依靠物,就容易受傷。(本站()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