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艾滋病新聞報道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艾滋病新聞報道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來源:美型男    閲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去年9月,在清華大學舉辦的中英人權報道高級研修班上,被請來的安徽阜陽艾滋病救助協會會長張穎在向與會人員作報告時説,那麼多媒體負責任地對我進行了報道,可也有個別的媒體不負責任,傷害了我。而第一個勇敢地站出來的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女大學生朱麗婭説到媒體對她的傷害時竟泣不成聲,大聲地疾呼:“求求你媒體,別傷害我。”

艾滋病新聞報道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由此看來,在有關艾滋病新聞的報道中目前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新聞中隱藏着“恐懼”

目前的艾滋病新聞報道中,一些新聞給受眾帶來了恐慌和恐懼感。有的媒體在報道艾滋病防治新聞的同時,也傳播了不良信息。例如,上升的感染人數、感染人羣,不堪入目的艾滋病人的生活,哭泣的場面,無醫無藥的困境,荒草淒涼的墳頭等等,無不給人如臨大敵之感。受眾在接受這些新聞的同時,更增加了恐慌和恐懼。其結果是,受眾對艾滋病病人的歧視和偏見的加重。

記者的職業道德缺位

在艾滋病新聞報道中如何保護當事人,維護當事人的權利?這是媒體從業人員理應重視的問題。然而,我們一些媒體的從業人員在新聞的取捨和當事人的隱私上,不是保護當事人和維護當事人的權利,而是採取不道德的行為,披露當事人的隱私。如當事人的姓名、工作單位、父母姓名、居住地等等當事人不願披露的事情。有的媒體從業人員甚至用不道德的欺騙手段套取當事人的隱私而公佈於受眾。更有甚者,採用偷拍等隱性採訪,跟蹤當事人,因而給本來就在痛苦中的艾滋病受害者帶來了更大的傷害。

記者的責任意識缺失

對於艾滋病新聞的報道,採取什麼樣的視角,選取什麼樣的事件進行報道,提供給受眾什麼樣的新聞和信息,記者出於什麼利益需要去報道?這裏包含了新聞把關人的責任意識。

一些媒體的從業人員往往忽略了自己肩負的“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對一些艾滋病新聞不負責任地進行報道。有的媒體從業人員專門抓住一些離奇的情節和故事,任意炒作,甚至是惡意炒作;還有的媒體從業者不是到現場採訪,不是傾聽當事人的講述,而是道聽途説,甚至為了追求新聞效應,捏造了部分新聞事實和使用匿名信源,誇大渲染不良細節。因而,使嚴肅的艾滋病新聞變成了“戲説”和“八卦新聞”,使艾滋病防治本身和艾滋病病人受到了巨大的傷害。更由於艾滋病本身的神祕性,不少媒體從業者抓住同性戀、性、避孕套等大肆炒作,以吸引讀者的“眼球”。

記者的歧視與偏見

在一些艾滋病新聞中,記者先入為主,帶着明顯的偏見與歧視。有些新聞報道的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艾滋病人的厭惡和不尊重、不平等,甚至使用“負面”語氣。在寫作中,任意給艾滋病受害者貼上各種帶有歧視的標籤。例如,艾滋病雙面媽媽;艾滋孤兒;性工作者;吸毒人羣;賣血人羣;艾滋病被感染者等等。把艾滋病病人打入社會的“另類”。在解釋和分析艾滋病受害者感染的原因時,一些媒體從業者不是從社會大的方面去尋找根源,而是歸罪於艾滋病受害者本身,嚴重地歧視艾滋病受害者。#p#副標題#e#

新聞的力度與影響力差

艾滋病新聞報道,雖然近幾年在數量上有上升的趨勢,但在力度與影響力上還相差甚遠。不少新聞停留在表面,而且大都是動態報道,在200字與800字之間。內容上,往往都是報會議和活動居多;再就是報道防治藥物、預防知識、公益組織、疫情等,缺少深度報道和連續報道,更缺少創新報道。在宣傳報道上,往往是報道政府及有關領導人的活動多,報道大眾的防範意識和措施少;其關注的總是少數人,而不是大眾。因此,在受眾中不能引起共鳴,不能產生更大的新聞效應。

媒體的沉默與逃避

對於艾滋病新聞報道,並沒有引起所有媒體的重視和關注。不少媒體對艾滋病的報道採取沉默和逃避的態度,不願也不想接觸這個話題。從有關報刊來分析,生活類報紙報道多,綜合類報紙報道少。一些地方報紙幾乎沒有當地的艾滋病新聞報道。媒體採取沉默和逃避艾滋病新聞報道的原因,一是不想給當地抹黑,怕因為艾滋病的新聞報道影響當地政府工作形象,影響招商引資。二是艾滋病新聞採訪難,由於艾滋病受害者本身的懼怕和社會的歧視,一般很少接受採訪和報道。

面對艾滋病新聞報道中出現的問題,媒體應本着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加強和改進艾滋病新聞報道,使艾滋病的預防、防治得到全社會的重視,使艾滋病新聞在公共傳播中收到更好的社會效果。為此,筆者認為:

加強領導,認真重視,把艾滋病新聞報道提上議事日程

艾滋病是一場空前的浩劫。宣傳報道艾滋病是媒體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艾滋病重在預防,預防要靠新聞宣傳。作為社會了望者的新聞媒體,面對危害全人類的艾滋病,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加強領導,不是建立在紙上,而是要落實到有關人員,領導要親自抓,而且一定要抓好。應設立專門的新聞採訪部門,要開辦專版、專欄,定期研究報道思路、報道方式、報道進度。要加強對新聞從業人員的有關艾滋病新聞報道的培訓,配備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新聞從業人員,寫出有影響、有力度、能引起社會重視、受眾歡迎的好新聞。

培養職業責任和職業道德,負責任地報道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