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血壓太高了?中醫3找教你降血壓

血壓太高了?中醫3找教你降血壓

來源:美型男    閲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血壓是我們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年輕的都市白領們也因各種原因,如遺傳、壓力過高、飲食不當等導致高血壓頻發,讓人們苦惱不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醫如何應對高血壓。

血壓太高了?中醫3找教你降血壓

中醫降血壓妙招多

1、按穴位降壓

百會穴,在我們頭頂正中線與兩耳之間連線的交點處,是我們治療高血壓的有效常用穴位。因為百會是我們人體幾條經脈交匯之處,是我們人體陽氣聚集的地方,常按可以有效降低血壓。可以用手掌緊貼百會穴,順時針旋轉,每次旋轉36圈。還可以多按壓足三裏、人中穴、迎香穴、絲竹穴、聽宮穴、曲池穴等。大家記住,按壓穴位時應該在吃飯後半個小時進行,按壓以不出現身體不舒服為準,避免在疲勞、酒醉、剛洗完澡時進行,而且最好在呼氣時進行按壓,這樣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要每天多按按。

2、拔罐降壓

拔罐可以選取肝俞穴、足三裏、心俞穴、承山穴、胃俞穴、三陰交等常用位置拔罐。一般一次拔罐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以10-15分鐘最佳,如果感到緊痛時也應該及時拔除罐。每次拔罐後應該在皮膚顏色恢復正常後再進行下一次拔罐,並且保證拔罐後24小時內拔罐區域不接觸水。拔罐前與拔罐後要記得把罐清洗乾淨,完全消毒。在拔罐時我們因注意酒精的使用安全,在每次使用酒精時及時蓋好酒精瓶蓋,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發生。拔罐適合長期堅持,才能起到效果。

3、刮痧降壓

高血壓可以在刮痧時選取我們頭頸背部的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還可以刮印堂穴、人迎穴、風池穴、曲澤穴、曲池穴、合谷穴等。我們可以用光滑的刮痧板(也可以選用光滑的陶瓷片或者湯匙),塗上刮痧油(也可以選用大寶等常用護膚品,植物油也可以)用瀉法點狀刮擦穴位、從上到下刮擦督脈、從下而上刮擦足太陽膀胱經,直到刮痧痕跡出現。在刮痧時要順着一個方向,不適合在有皮膚瘢痕、潰破、出血的皮膚上進行,還不適合老年人與重症高血壓合併心、胸、腎的疾病的患者。刮痧降壓適合每日或者隔天一次,5天一個療程,間隔3天再繼續,效果更佳。

血壓太高了?中醫3找教你降血壓 第2張

4、藥方降壓

藥方1

黃芩30克,牡丹皮60克,當歸9克,枳殼24克,桑白皮24克,丹蔘24克,牡蠣24克,白芍24克,台烏藥24克,獨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烏10克,石決明12克。上藥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鐘後倒入盆中待温後,浸洗雙足20~30分鐘左右。每晚一次,7天為一療程,連用3個療程。

藥方2

吳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蠟適量。前兩味藥共研細末,加適量食用醋調成糊狀,於睡前敷於雙足湧泉穴,用紗布包紮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14天為一療程,間歇7天后再敷貼一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

藥方3

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膽南星、蒼朮、川芎各20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治療時取藥末20克,用生薑汁適量調成膏狀,睡前敷貼於中脘穴及雙側內關穴,並用膠布貼牢,翌晨去除洗淨。每天一次,兩週為一療程,可連續使用5~6個療程,以鞏固療效。本方具有化濕、祛痰、熄風等功效,適用於痰濁型高血壓病。

藥方4

吳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細末。用藥前將神闕穴(肚臍)擦洗乾淨,取散粉4~5克納入臍中,外敷敷料膠布固定,3~4天換藥一次,30天為一療程。

血壓太高了?中醫3找教你降血壓 第3張

降血壓誤區

1、長期用藥可產生耐藥性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長期服用同一種降壓藥會出現耐受性而導致療效下降,所以在血壓控制良好的情況下,不要自行換藥,以免因血壓波動導致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2、降壓藥物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

部分高血壓患者認為,降壓藥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趁現在症狀不重就不要用藥,這種想法非常危險。血壓升高後,心、腦、腎等多個器官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害。血壓控制得越早,越能預防靶器官受到傷害,其遠期的預後越好。如果等到併發症出現,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後悔莫及了。

3、降壓藥物影響肝腎功能

有些人由於擔心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不敢應用。實際上,有的人服用降壓藥物可能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但相比高血壓的致殘、致死的嚴重後果而言,服用降壓藥物的獲益更大。

4、保健品有降壓作用

高血壓病人千萬不要被某些鼓吹能根除高血壓的偽科學所矇蔽,不遵醫囑而採取一些不科學的治療方法,從而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

5、去醫院複查時停止服用降壓藥物

一些高血壓患者去醫院複查前停服用降壓藥物,認為停藥後血壓測量的更真實,這是錯誤的做法。降壓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醫生更關注服藥後血壓水平,因此,無論是否去醫院就診,均應按時服藥。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