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速成雞”能否放心吃?45天長成符合規定

“速成雞”能否放心吃?45天長成符合規定

來源:美型男    閲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速成雞”能否放心吃?45天長成符合規定

江蘇省通州市某雞場

45天,這個時間和人們記憶裏雞的生長速度反差實在太大,是打了激素,還是用了什麼“見不得人”的手段?這樣速成的雞到底有沒有問題?

傳言引發三方迴應

 

洋快餐店的雞肉被人質疑有問題,並非第一次。幾年前,就有坊間傳言,這些被特別飼養的雞都長着三四條腿、五六隻翅膀,以此滿足人們吃炸雞翅和雞腿的飲食需求。但鑑於傳言太過不可思議,又沒有確實的證據,最終都不了了之。只是自那之後,肯德基、麥當勞這些洋快餐店雞肉有問題的潛在印象,已印在了不少人的腦中。

於是,當言之鑿鑿的“速成雞”説法一出,安全等相關問題便引起了熱議。這次陷入爭議的,除了洋快餐店外,還有山西的粟海集團。山西某媒體報道,作為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的肉雞供應商,山西粟海集團有限公司在餵雞的飼料中添加了工業鹽、氯化膽鹼等原料,加快了肉雞的生長速度,但可能“對人體有害”。11月24日,山西粟海集團公開回應説,中國肉雞行業普遍使用白羽雞,45天屬於正常生長期,“公司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準,對肉雞養殖全過程實行標準化管理”。

肯德基官方微博也迴應稱,粟海集團在自己的雞肉原料供應體系中屬於較小的區域性供應商,僅佔雞肉採購量的1%左右,且“過往食品安全記錄正常”。肯德基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山西粟海集團在白羽雞的養殖過程中有違規操作的現象。”

隨後,山西省農業廳也迅速反應,派出調查處置組和專家組深入粟海集團,對飼料生產車間、原料庫、成品庫、化驗室、小料庫、獸藥配送庫、養殖場、肉雞屠宰車間等進行了現場調查,並抽取飼料原料和雞產品進行檢驗。

12月4日,山西省農業廳發佈公告,粟海集團飼養的肉雞為“科寶500”品種,是從美國引進的快速白羽肉雞品種,為目前全球肉雞產業的主要雞種之一,45天出欄是正常的;該企業所使用的飼料添加劑、疫苗等,均符合國家標準;對雞肉的樣品檢測顯示,雞肉中4種代謝物殘留和氯黴素殘留也都符合規定。

事件至此,似乎應該告一段落,但公眾對於“45天”這個數字卻還是不放心。

45天長成符合規定

很多人兒時的記憶中,一隻雞從雞雛長到大雞,總需要好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為什麼現在的雞40多天就能上桌了?在很多人看來,這太不正常了。

事實上,我國2005年修訂的《商品肉雞生產技術規程》中有明確規定,肉雞在6周齡(42天)體重達到2420克是正常水平,而這個重量剛好在肉雞出欄標準2—2.5公斤之內。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家禽研究室研究員陳繼蘭也表示,肉雞的生長時間大大縮短,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上世紀80年代,肉雞從雞雛到出欄的時間為五六十天,隨着育種的進步,後來大約以1年縮短1天的速度進展,到現在40天左右就可以出欄了。

據瞭解,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肉雞選用的都是這種白羽肉雞。在美國,雞肉比大部分蔬菜便宜,就是因為肉雞的生產規模大,出欄快,成本低廉。規模化的肉雞飼養,一方面強調的是品種的優化改良;另一方面,要根據雞各個生長階段的特點和營養需求,提供科學的飼料配方,再加上標準化的雞場設施和管理,才能達到40天左右出欄的效果。

至於傳言中,通過給雞注射激素等藥物達到速成目的的説法,其實毫無道理。陳繼蘭説,給雞用激素幾乎不可能。我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國內外的不少研究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對於促進雞肉生長並無效果,反而會導致雞的死亡率升高。而且,由於激素價格昂貴,給雞添加激素是得不償失的。

2010年10月—11月,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的工作人員曾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的大型批發市場、超市採購了市場上最為普遍的白羽肉雞產品,並在上述城市的肯德基、麥當勞餐廳等地,購買了雞肉食品,共計27個樣本。隨後,他們委託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所對這些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所有樣本中激素含量都正常。

而在飼養過程中,適當使用疫苗或抗生素來預防雞瘟是被允許的。因為肉雞飼養的密度較大,雞的抵抗力又很低,很容易影響到成活率,如果等發現雞開始打蔫再用藥就來不及了。不過,在肉雞飼養中有規定,最後一週不允許在飼料中使用任何藥物,目的就是為了讓雞把體內殘留的藥物排出後再出欄。

養殖方式改進讓肉脂肪增加

從所謂的“速成雞”培育中,我們不難發現,現代化養殖技術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改變也並不是只發生在肉雞飼養中。

近些年,肉食需求量的增加,一方面催生着生產方式的變革,另一方面,對肉的特別要求,有時也會讓飼養方式飽受爭議。比如填鴨(製作烤鴨的唯一原料鴨),它一般長到30多天後就不愛吃食了,所以必須通過人工填食讓它增肥,直到體重達標。鵝肝是法國大餐中的頂級美食,但法國卻不是鵝肝的生產大國,因為其飼養過程引起了動物保護組織的強烈反對。飼養者每天要把一個鐵管插到鵝的食管裏,一天灌進去12公斤飼料,使得這些鵝的肝臟比正常的腫大6—10倍,達到600—900克,甚至2公斤。

大連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現代家禽養殖業的生產方式和過去的傳統方式相比,確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動物的生長速度越來越快,使用的人力越來越少,成本越來越低,通過非自然的方式使產量增加,必然會付出一些其他代價。首先是口味上的損失。一家人燉雞,滿樓道飄香的場景好像再也見不到了,並且現在的雞肉嚼起來也沒有過去有勁道。從營養價值上看,雖然檢測表明肉雞、土雞差別不大,但是肉雞的脂肪含量明顯增多。

禽肉屬於白肉,之所以比豬、牛、羊等紅肉健康,就在於裏面的飽和脂肪酸少。可是,經過現代養殖技術生產出來的禽肉,白肉的優勢就減少了。熬雞湯,水面上一層厚厚的油;烤鴨的皮,一咬一嘴油,稍微一涼,就膩得沒法下筷了;鵝肝的脂肪含量甚至比豬油還高。因此,王興國表示,在飲食習慣上,我們不能一味地向發達國家看齊,追求餐桌上大魚大肉。健康的飲食觀,對肉的要求在於品質,而不能光追求量。吃肉應少而精,對自身健康有益,對環境保護也好。

公眾對食品安全不放心,還在於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夠透明。近日,就有媒體調查發現,在肉雞流入市場至關重要的動物檢驗檢疫程序中,部分地區甚至存在“走過場”的情形。更讓人覺得觸目驚心的是,在河北、山東等地,甚至只要花錢就能買到動物檢疫的合格證明。

王興國表示,規模化的飼養過程中其實有多步驟、多部門的檢測。“如果這些檢測結果都能夠定期公佈,讓公眾很方便地查到,而不是等公眾產生疑問了才去查和公佈,公信力就高了。”比如,香港市面上的所有食品的質檢結果都在政府網站上定期公示,任何市民都能輕鬆查詢,因此會較少出現有關食品安全的疑問。

儘管業內對於肉雞的飼養條件有相關規定,對於藥殘也有標準,但不能保證所有飼養者都百分百地做到位。王興國建議,消費者要想規避藥物殘留等風險,應儘量從正規渠道購買雞肉。在挑選時,選擇顏色發白,不發黏的雞肉。買回來的雞,多燉一會兒,讓雞肉中殘留的藥物更多地溶入湯中,雞湯也最好少喝。另外,藥物一般殘留在脂肪多的地方,所以雞皮和脂肪最好丟棄。雞胗、雞肝和雞腎等內臟器官的營養雖高,但可能會有有害物質殘留,也應少吃。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