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朝代 > 泰安第一秋褲村年銷售額上億 專注秋褲約40年

泰安第一秋褲村年銷售額上億 專注秋褲約40年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幾天驟降的氣溫,不禁讓人們想起了保暖的秋褲。其實在咱泰安就有個“泰安第一秋褲村”姚家坡村。該村有約40年的秋衣、秋褲加工史。薄利的秋衣、秋褲等各類針織成衣,讓邱家店鎮姚家坡村的村民們“縫”出了大名堂,300多戶村民的小村莊,就出了近200個針織成衣加工“老闆”。

泰安第一秋褲村年銷售額上億 專注秋褲約40年

泰安秋褲村

該村針織產品不但佔據了泰安針織小成衣市場40%的份額,還遠銷到甘肅、內蒙、江蘇、河南、東北等地,年銷售額上億元。姚家坡村不僅是成爲了“泰安第一秋褲村”,更是創出了山東省針織小成衣加工第一專業村的牌子。

專注秋褲約40年,一針一線發了家

製作成衣是中國傳統手工藝,時裝、唐裝、晚禮服等,都很受消費者喜歡。而在姚家坡村,村民們選擇了以秋衣、秋褲爲主的針織成衣。

10月11日,記者走進村裏,看到送布料的大車停在路邊,針織工人們忙碌得卸着布料。載着滿滿一車秋褲的三輪車時而經過村裏主幹道。車來車往,可見這個季節村裏的秋褲銷售有多火爆。

記者走進村裏一家比較大的百福紡織廠,看到廠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針織女工們穿針引線,腳蹬電縫紉機,“噔噔”地忙着縫製衣裳。老闆則忙着接單、發貨。記者在走訪中看到,這家小小的服裝加工廠從紡織、裁剪、製作、包裝,是一條龍生產線,紡織女工們從30多歲到60多歲不等。

老闆張繼國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老一輩人都是手縫小孩衣裳。十多年前,他開始幹服裝廠後,就以做秋衣、秋褲爲主了。市場上賣一二十元一條的秋褲,比較適合中低檔消費人羣,銷售量大。張繼國家以前在濟南租賃門頭批發秋褲,可幹了幾年後,由於秋衣、秋褲都是薄利,再加上市場競爭大,他的妻子就關掉門頭,回家接單發貨。

爲了降低成本,近年來,張繼國家又上了紡織機器。想要什麼布料,自己來紡織。他家有40多個工人,一天能做出1000餘條秋褲。十多年堅持下來,張繼國的廠子銷售額從前幾年的幾萬元,發展到現在的一百餘萬元。從“萬元戶”到“百萬元戶”,張繼國成了姚家坡村“百萬元戶”針織老闆的一個典型。

如今卻成爲“泰安第一秋褲村”

在與姚家坡村村幹部深入的交談中,記者瞭解到,很早以前這個村就有加工各種小成衣的傳統,但都是小打小鬧,村民們多是用來填補家用。

泰安第一秋褲村年銷售額上億 專注秋褲約40年 第2張

泰安秋褲村

姚家坡村主任王太法介紹,以前村裏土地少,村民收入也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的村民手裏沒多少錢,但爲了維持生計,就去大服裝廠買點下腳料,在煤油燈下手縫小孩衣裳,在本村以及附近村賣。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就買了腳蹬縫紉機。婦女們腳蹬縫紉機晚上做小孩衣裳,第二天,天剛亮,就騎着自行車去市裏火車站附近賣。到了晚上很晚,村民們纔回家。

就是這樣的堅持,爲姚家坡針織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着市場經濟意識的增強,特別是近幾年來,姚家坡村爲增加農民收入,決定把這一傳統行業變成村裏的支柱產業,讓姚家坡村的小成衣形成規模,打出牌子。爲此,該村通過一戶帶多戶、多戶帶羣體等方式,不斷鼓勵村民搞小成衣加工,並投資200多萬元建起了集原料與成品批發於一體的神山大市場,面積1萬餘平方米,大大方便了村內各加工戶購買各種布匹與銷售小成衣。

昨日,記者在神山大市場看到,卸貨的三三兩兩的工人忙碌得從車上將布匹搬到店內。“這段時間服裝廠做秋褲需要布料多,我們又進了一車貨。”正在忙着卸貨的一布料店老闆對記者說。

據瞭解,爲提高知名度,姚家坡通過舉辦針織成衣物資交流大會、做路牌宣傳廣告,把村裏所有固定電話加上宣傳姚家坡村針織成衣加工彩鈴,以及在網絡上建立網站等方式,進行宣傳,從而讓姚家坡村針織成衣加工名聲越來越響,規模越來越大,銷售量一路攀升,年銷售額上億元,成爲“泰安第一秋褲村”,更是成爲全省針織成衣加工第一專業村。

秋褲竟帶火了拖把、面紗等加工業

從簡單的縫製小孩衣裳,到現在以秋衣、秋褲爲主的暢銷針織成衣,姚家坡村的這一華麗轉型,不僅是帶動了成衣製作業的發展,還帶動了村裏印染等行業的發展,更是解決了本村以及周邊村閒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村裏一名年過六旬的聾啞老太太到以前找不到合適工作,只得在家幫着兒女看孩子。等孩子們長大了,老人也閒下來。爲了不給兒女增加經濟負擔,她來到村裏一服裝廠打工。打掃衛生、疊秋褲,幫老闆娘做飯,她樣樣都行。一個月1600元的工資,逢年過節,廠裏還發米、面等生活用品,讓老人老有所養。

泰安第一秋褲村年銷售額上億 專注秋褲約40年 第3張

泰安秋褲村

65歲的李女士在服裝幹了15年,她主要是疊秋褲,一天能疊上百條秋褲。李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她是腳蹬縫紉機做秋褲,可由於年紀大了,眼睛長時間盯着機器太累,就到廠裏疊秋褲。“孩子們都長大了,在屋裏疊秋褲,雨淋不着、風吹不着,比較適合我們這些老人幹。”

據瞭解,姚家坡有的老人以前是在樹苗地裏打零工,但樹苗地也是分季節,下雨天還不能幹,工資沒保障。但他們來到服裝廠後,工資穩定,又可以一早送孫子、孫女上學,時間自由些。

姚家坡村服裝加工廠多則僱傭20餘人,少則僱傭四五個人,不但安排了全村所有的閒散勞動力,還吸收了600多名外村閒散勞動力常年在此打工。不僅如此,姚家坡村還吸引了周圍村莊100餘名村民前來租房經營布匹,或是搞小成衣加工,並帶動了周邊村莊運輸業的發展,及利用廢棄布料加工手套、拖把、棉紗等加工業的紅火發展。

小小秋褲村,年銷售額達上億元,還真不是吹出來的。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