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中國遊客在威尼斯景區街邊就餐 行爲引起了當地民衆的議論

中國遊客在威尼斯景區街邊就餐 行爲引起了當地民衆的議論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遊客在威尼斯景區街邊就餐 行爲引起了當地民衆的議論

由中國遊客組成的旅行團前往意大利威尼斯觀光旅遊。午餐時有遊客自備碗筷、熱水瓶,圍坐在威尼斯里阿爾託橋附近沿街就餐,餐後,中國遊客們集體到供遊客飲用的泉水口洗碗。其不雅行爲引起了當地民衆的議論。媒體更是直呼,加強景區管理,嚴禁景區野餐和使用泉水洗刷物品。

有當地華人網友說,也許年長的中國遊客無法適應歐洲的奶酪、咖啡和牛排,人們應該對這些中國遊客的行爲多一些理解。但是,中國遊客走出國門,畢竟代表的是國人形象,新時代的中國人,有些不雅的行爲還是應該避免。   

一位網友表示,大家普遍認爲是這些中國遊客的行爲損害了華人羣體形象,其實不然。中國遊客的錯不能說沒有,但責任不在他們身上,遊客出現這種不文明行爲的責任,應該由旅遊組織部門承擔。   

該網友強調,這些年長的中國遊客不瞭解國外的國情,旅遊部門對此如果說全然不知,恐怕有些說不過去。倘若旅遊部門真正能夠安排好中國遊客的食、宿、行,恐怕這些不文明的行爲一定少很多。解決好中國人赴海外文明遊、安全遊的問題,只有從旅遊組織部門抓起,去規範遊客的行爲方能奏效。

中國遊客在威尼斯景區街邊就餐 行爲引起了當地民衆的議論 第2張

“裏阿爾託橋”,位於市中心大運河上,建於1588-1591年,橋長48米,寬22米,高7.9米,是一座大理石單孔橋。

威尼斯歷史上的中心在瑞阿爾託島上,這個名字取自拉丁語 rivus altus,意思是高的堤岸。十世紀時,在鄰近的島嶼上自發地形成了一個 糧副食品市場,所以在1264年,建成了第一座連接兩地的木橋。 這個木橋於1444年坍塌,當時觀看婚禮遊行隊伍的人羣擁擠在橋上,橋承受不了重量而坍塌。

1588年由Antonio da Ponte(安東尼奧·達·龐替)設計的單石拱橋取代了原先的木橋,而沒有采納帕拉第奧和米開朗基羅的設計方案。Da Ponte 的橋保留了最初的有屋頂的店鋪——現在是目光銳利的金匠們和俗氣的旅遊者經常出沒的地點,但過去曾是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故事的發生地。遊客可以注意到該橋如何傾斜地跨過大運河 ,以便與Ruga degli Orefici (金匠路)的軸心成一直線。

直到1854年,這裏是步行跨過大運河的唯一地點。如果白天遊覽此地,一定要在天黑時返回。或更好恰值薄霧升騰,此時大橋真正呈現仙境般的氛圍。

地理位置:

威尼斯最長同時也是最寬的水上街道是將威尼斯分割成兩大部份的“大水道”。大水道上橫跨着三座著名的大橋:斯卡爾齊橋,里亞爾託橋和學院橋。有45條可以行駛水艇和被稱作“貢多拉”的威尼斯尖舟的“溪道”與大水道相交匯。有350座橋樑把全城各部份連在一起。城市分6個區:卡納雷交區、聖馬可區、卡斯特羅區、道索杜羅區、聖波羅區和聖十字區。1480年以前所有的橋樑全是木橋,後來都改成了石拱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