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爆料 > 《漢密爾頓》登陸迪斯尼的劃時代意義

《漢密爾頓》登陸迪斯尼的劃時代意義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密爾頓》登陸迪斯尼的劃時代意義

歌舞劇《漢密爾頓》劇照

吳晨/文

百老匯歌舞劇《漢密爾頓》登陸迪斯尼的流媒體平臺“Disney+”,再次成爲現象級的文化盛宴。這不僅因爲《漢密爾頓》自2015年在百老匯上演以來一直是一票難求,票價常常被黃牛炒高十幾倍,如此稀罕的時尚藝術一下子經由流媒體進入平常百姓家,很具劃時代的感覺,也因爲在美國當下爆發的種族歧視問題和反對移民的論調的大背景下,《漢密爾頓》中所展現出的進步主義顯得更加可貴。

歌舞劇《漢密爾頓》上演伊始就成爲現象級的劇目,它揉和了多種元素,把一位被大多數美國人所遺忘的開國元勳漢密爾頓——華盛頓的左膀右臂,美國財政金融的奠基人,維護憲法的《聯邦黨人文集》的主要撰寫者——的事蹟搬上了百老匯的大舞臺,同時又融入最流行的畫風,用說唱來演繹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內閣辯論,用嘻哈來吟唱英國遠征軍登陸時北美民兵的慌亂與堅忍。當然,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讓黑人和拉丁裔來演繹從華盛頓、傑斐遜(第三任總統)、麥迪遜(第四任總統),以及最終在決鬥中將漢密爾頓槍殺的阿倫·伯爾(傑斐遜第一任時的副總統)等一系類重要角色,這當然是因爲黑人與拉丁裔演員本來就擅長說唱與嘻哈,但是在種族日益割裂的美國,此舉可以說是一種務實的“政治正確”。

《漢密爾頓》也是百老匯最近取得的最大的商業成功案例。迄今爲止還沒有一部電影在北美取得過10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但三部久演不息的音樂劇《劇院魅影》《獅子王》和《魔法壞女巫》在百老匯的收入超過了這個數字,《漢密爾頓》是第四部突破10億美元票房的舞臺劇,它在新冠疫情之前巡演的所到之處,儘管已經不再是製作人兼主演米蘭達(Lin-ManuelMi-randa)自編自導自演的原創班底,仍然收到萬戶空巷的效果。如果劇院不限制價格的話,《漢密爾頓》能獲得的票房收入可能會更高。

《漢密爾頓》也曾經引發了一場關於百老匯經濟學的討論。百老匯舞臺劇的票價到底應不應該隨行就市?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反對者認爲,如果完全讓市場去定價的話,結果會是價高者得,會把很多戲劇愛好者排除在外;支持者則表示,如果限價,然後在互聯網上銷售,則一定會被秒殺,然後被許多黃牛所炒作;此外他們也提出,即使沒有黃牛倒票,在二級市場上賣出你秒殺的票子謀取保利,這種做法可取麼?

事實上,百老匯採取的策略是定高價(一張票從300美元到接近1000美元不等),但又不會定太高,因爲劇院需要善待忠實客戶羣,而且天價的票子對社會無法交代。因爲無法用價格來決定供求,一票難求智能需要通過特別預定、搶票和排隊來解決。

《漢密爾頓》的火爆讓這種供求關係的失靈一直持續着,到紐約的遊客都以能搞到兩張《漢密爾頓》的票子爲榮,直到新冠疫情帶來本質的改變。

2019年年底,迪斯尼加入美國在線流媒體的戰團,在美國推出了流媒體服務Disney+,上線第一天就吸引了1000萬訂戶,此後又新增了2000萬訂戶,再加上迪斯尼控股權的另一流媒體平臺Hulu上的3000萬付費用戶,Disney+的訂戶規模已經可觀管。加碼付費在線流媒體領域的戰略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歐美顯得特別重要,因爲迪斯尼流媒體服務可以和最大的競爭對手網飛爭奪觀衆。

新冠疫情給了《漢密爾頓》進入平常百姓家的機會。7月4日美國國慶日,迪斯尼把《漢密爾頓》歌舞劇的電影版——其實就是舞臺劇的劇場視頻——搬上了Disney+,一下子讓普羅大衆在電視和手機端就能享受這部經典歌舞劇。在劇院開門遙遙無期的當下,這可能是給劇院和劇團最好的幫助(聯想起去年另一部以劇院爲背景的劇目《婚姻故事》,講述的恰恰是在百老匯小劇團的艱辛)。電影院至今沒有開門,2020年的暑期大片大多數推遲到了明年,好萊塢也面臨半停工的挑戰,但劇團壓力更大,如果沒有舞臺和觀衆,時間拖地稍久,藝術家的生計就會成問題。這時候,米蘭達選擇把《漢密爾頓》這部名劇的劇場版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迪斯尼,的確是及時雨。

迪斯尼帶來的《漢密爾頓》劇場版仍然中規中矩,依賴現場直播導演的鏡頭在舞臺全景和主演的面部特寫之間的切換。不過可以相見,未來流媒體的觀衆可能會有更生動的觀看體驗。比如,流媒體配合VR眼鏡去營造劇場內的真實感,是否會創造出幾乎可以仿真的劇場體驗?或者像現在一些大型體育賽事的直播那樣,給出衆多鏡頭的觀看資源,讓觀衆可以在家裏的大屏幕前選擇不同角度去觀摩歌舞劇?百老匯經濟學的最大瓶頸是劇場至多也只有不到2000個位子,好位子更稀缺。流媒體加新科技是否可以突破這樣的瓶頸,讓更多人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享受到浸入式的藝術體驗?這纔是《漢密爾頓》登陸流媒體可能帶來的劃時代意義,因爲它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製作和參與藝術的商業模式。

回到歌舞劇本身。《漢密爾頓》又給人什麼啓示?原創班底裏讓少數族裔出演美國的國父,把年輕人喜愛的嘻哈帶入歌舞劇,把一個兩百多年前的歷史故事用完全反傳統的卡斯和反傳統的演繹形式凸顯出來,這些都讓人耳目一新。

而漢密爾頓本人的故事在當下仍然充滿勵志元素。他是孤兒加移民,而這樣孤兒加移民的出身竟然能夠在紐約闖蕩出一番事業,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出人頭地,成爲華盛頓身邊不可或缺的幫手,然後接着在財政部長任上推動金融改革,直到現在10美元紙鈔上的名人頭像仍然是他。這樣的事蹟,除了風雲際會和亂世出英雄之外,也與漢密爾頓自身的非凡才華分不開。這樣的事蹟演繹在當下的美國,頗能喚起普羅大衆的“美國夢”,尤其是新舊移民。

按照劇中漢密爾頓太太的唱詞,他的勤奮寫作,就好像時間總是不夠用一般。漢密爾頓與其他美國國父的不同,傑斐遜和麥迪遜都相繼擔任了總統,他卻因爲個人的緋聞而與總統失之交臂,又在一次決鬥中喪生,生命在49歲是戛然而止。而恰恰因爲漢密爾頓短促而精彩的一生,纔會啓發米蘭達把他的事蹟搬上舞臺,一炮而紅。

音樂劇的很多歌詞已經成爲經典,一再被其他人所引用。比如博爾頓的新書《事發之屋》就是漢密爾頓的對頭伯爾一再吟唱的歌詞:Theroomwhereithappened,這是伯爾一直夢寐以求加入而不得的決策小圈子。而華盛頓最後謝幕的一段唱詞“Howtosaygoodbye”(怎麼說再見),用另類的蕩氣迴腸來詮釋總統不謀求終身連任是一種如何石破天驚的偉大。就連串場的反角英王喬治都給人印象深刻。他聽說華盛頓竟然自己選擇放棄權力歸隱弗吉尼亞的田莊,一派“匪夷所思”的表情。這也難怪,在他的時代——1800年前後的時代、時值大清的嘉慶朝——沒有誰會去主動放棄權力的,在嗜權如命者看來,只有到死仍然攥着權力的太上皇,以及不久就隨着乾隆西去的至死也仍然在弄權的和珅才正常。

米蘭達在談到自己創作時曾說過:我腦子裏就好像同時打開了好幾個應用(Apps)一樣。的確他創作的《漢密爾頓》無論從內容、題材還是到展現方式都是徹底跨界的。更重要的是,米蘭達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歷史敘事的可能,以及全新展現歷史故事的模式。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挖掘到了歷史人物的內心,然後穿越時空到當下,給當代人以心靈的震撼。

迪斯尼流媒體的貢獻,就是將這樣的震撼以極爲優惠的價格普惠到儘可能多的人。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