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爆料 >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有人問Sir。

想提高電影審美品味,有沒有特別招數。

有是有,就怕你嫌Sir暴露年齡——

看文學作品。

因爲有時分電影之高下的,並不是故事,而是“敘事”。

好比杜琪峯最喜歡自己的《柔道龍虎榜》(Sir也好喜歡),可很多觀衆覺得,也就so so啊,不就是一個小故事嗎?

對,它的高級之處,就是杜氏敘事。而好的電影敘事,能引出故事本身所沒有的哲學和美學體會,用人話說就是……“像詩哦、好有想象哦”等等。

但敘事這門手藝,從哪來?

最早,就從文學來。

你說你太忙啦沒什麼時間,好的Sir理解,那麼。

看一部紀錄片的時間總有吧?

這部片裏記錄了中國幾位頂級作家,比如賈平凹、莫言等……你也別說鄉土題材你不感冒。

就算你是城市青年,你也是城市這片土地長大的。

好比伍迪·艾倫這種紐約(老)小子,也是紐約那片土地養大的。

懂了吧?

敘事不是時尚穿搭,沒有什麼土和洋。

而這部紀錄片,起碼可以爲你的電影審美,開一個絕對不土的好頭——

文學的故鄉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Sir先來一個假設。

假如時光倒流,你有一次這樣的機會:

魯迅先生帶你遊逛他的家鄉,指給你看他和閏土一起捕過鳥的地方,一起偷過西瓜的田地.......甚至如果閏土還活着,他還會讓閏土給你籤個名;

又或者魯迅路線一轉,準備帶你去上海灘走走。不是現在的上海灘,是100年前那個,逛逛他上海租界的家,說說他和妻子的日常。如果恰好遇上蕭紅來此借宿,哇,你又有了一張合影;

你去不去?(免費,保證沒有旅遊點強買強賣)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2張

△ 電影《黃金時代》

行了,冷靜。

想去,也沒有。

因爲遺憾的是。

魯迅生前,並沒留下任何錄像資料。

《文學的故鄉》的導演張同道,他也有同樣的遺憾——

“先生去世之後,有電影人拍魯迅先生的葬禮,可就是沒人在先生健康的時候去拍一拍他的生活。紀實有不可替代的力量,多大的明星去扮演他,也不是他。”

所以。

爲了防止再有這種類似的遺憾,他製作了這部紀錄片。

一是,紀實錄像對於歷史記載的意義重大。

二是,作爲普通人,普通讀者,終於有機會見到文字之外的一個鮮活的人。

主角都是大咖。

6位中國當代文學大家,莫言、賈平凹、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阿來。

CCTV紀錄頻道出品,歷時兩年拍攝,今年剛剛出爐。

也別以爲拍本土大師就嚴肅,就悶。

這次拍攝的地理跨度,幅員遼闊,從中國北方到南方,從日本到美國到歐洲……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3張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4張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5張

△ 作家的故鄉:賈平凹的秦嶺商州,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

而除了上面關於敘事審美的理由之外,其實導演還給了一個更好的理由:

每天996的社畜,爲什麼仍需要讀文學?

導演說:

現在都去想辦法買更大的房子,100平方、200平方、300平方,可有沒有人想過。

你的靈魂也需要一棟房子,你的靈魂住在哪呢?

而靈魂的“住處”,和閱讀好的作品、觀看好的電影。

真的,強相關。

01

吃雞蛋,也要認識生蛋的雞

通過這部紀錄片,你終於有機會,深入這些大家們的日常。

在作家的頭銜之外,他們大多已年過半百,也爲人夫、爲人婦。

先說女性作家。

遲子建。

在家裏,遲子建在一個陳舊鐵盒中拿出了珍藏的信。

來自去世的父親。

當年遲子建在《人民文學》發表文章後,父親很高興,寫了封信給女兒:

“要以此爲起點,要有恆心,家中想你。”

沒想到兩個多月後,父親因腦溢血去世。

這封信,連同父親,都成了她雋永的回憶。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6張

另有幾樣物事,也讓Sir印象很深——遲子建放在客廳屏風處的“珍藏古董”。

它們不是什麼厚重古董,但它們身上承載的往事,足夠厚重。

2002年,丈夫遭遇車禍離世,留下她一人。

34歲才遇到人生摯愛,幸福的婚姻卻只保有5年,這段感情就此消失,實在無所憑藉。

遲子建保存了他倆吃的最後一罐鹹菜瓶。

留下了一起喝過的最後一瓶酒。

還有家裏兩人都喜愛的一個花瓶。

將它們塗上油彩,放在了那個位置。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7張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8張

那是自己經過就會看到的地方。

它們是世上最輕飄飄的容器,裏面空無一物,也毫不值錢。

但這也是世上最重的容器吧。

第二位。

畢飛宇。

都說作家的創作經歷,是故鄉。

可是從小跟隨父親頻繁搬家的畢飛宇,實際上沒有真正的故鄉。

父親本是被人收養的棄兒,工作長年輾轉。

所以當畢飛宇帶着攝像組,回到小學時住的楊家莊,卻怎麼也找不到從前住的老地方。

尋尋覓覓,一路詢問,來到河邊。

他終於看到了點什麼,居然掩面而哭。

一個大男人什麼時候會哭?

因爲油菜花田那一頭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再看到,又是多少年過去了。

第三位。

寫出《塵埃落定》的阿來。

這次拍攝,讓阿來又回到故鄉,回到家,他已經一段時間沒見媽媽。

再見,媽媽都有點不好意思。

小時候家裏窮,她總是讓阿來幫忙農活,老不許他看書。

如今兒子年過半百,媽媽似乎還有殘存的愧疚。

不好意思看兒子啊,只能把頭埋在兒子懷裏。

哭了啊。

晚上,一家人唱歌。

阿來看到媽媽一個人坐着,過去拉住她手。

這像大作家?

這分明是一個臉紅的孩子。

你品品,他的愧疚,又從哪裏來?

以上,是紀錄片裏他們的生活。

接着準備升級吧。

因爲如此的生活經年累月,終於長出了他們渴求的東西。

02

虛構與真實

虛構文學,當然是虛構的。

沒人看了一部小說,就以爲裏面的“我”,真是作家本人。

但是呀。

讀者總會好奇,這裏面的人物,都是怎麼長出來的?

這部紀錄片會告訴你:

虛構的人物,也有着現實土壤。

而虛構的場景,作家一隻腳在現實裏踩過,一隻腳在大腦中踩過。

這是《文學的故鄉》的另一個“八卦點”:

讓作家本人帶着鏡頭,走進那些“小說圖景”。

遲子建,如此這般,回到了故鄉的大興安嶺雪地。

她不找人,不懷舊,只是一把躺進了雪地。

然後仰望天空,很自然地說起家鄉……但誰又能反對說,這不文學?

“哎呀,你看這天空,看看我們大興安嶺的天空,這麼的藍,這麼的透明。然後白樺樹、樹冠在頂端。這是雪浴,真是一種清涼的感覺。”

她年過五十。

但家鄉讓她突然變回了《北極村童話》裏的小女孩。

喪夫後,她創作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這部作品讓她走出了巨大的生命創傷嗎?

不,也許創傷並沒消失,成爲了生命的一部分。

我想把臉塗上厚厚的泥巴

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

當我追憶它時

聽到的

只是瀰漫着的蒼涼的風聲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13張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14張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15張

所以,別以爲悲觀陰鬱是遲子建生命的底色。

在每個鏡頭裏,我們都能看到一個樂觀爽朗的東北作家,裝都裝不出來。

她在紀錄片說:

“你看哪一個冬天會沒有盡頭呢,哪一個春天會永遠伴隨着你呢?一定不會的。”

這像對自己說,又像對我們說。

隨着話語隨着鏡頭,我們看向大興安嶺,當我們看到鄂溫克人、馴鹿,很自然就想起她的《額爾古納河右岸》裏,那些原始而神祕的故事。

原來這份豁達感悟,就從這裏長出來。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16張

很多不愛文學的青年人,是通過電影《推拿》知道畢飛宇的。

他是原著作者,小說的靈感,來自他曾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任教的經歷。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17張

我們老說,文學源於生活。其實這句話取決於,你有沒有真的深入生活,甚至賦予自己一個角色。

畢飛宇給自己的角色是:

友善的“居委會大媽”。

他們有了重大的問題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得給畢老師談談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18張

如此,一個作家才能穿過世俗的粉飾,抵達真正的痛苦。

也才真的寫得出血與肉。

03

故鄉的魂靈

看到這有人要問:

Sir,我不寫作,也不拍片,不聊故鄉行不?

現在不理可以。

但總有一日你避不開。

成年後進入社會,我們老說什麼成長、成長。

但如果看不到故鄉,體會不到鄉愁,又如何建立自己成長的座標?

現在成長於大城市的青年,也往往覺得很多中國老作家陌生,“有代溝”。

但就和我們理解電影作品,需要參照導演的“原鄉”一樣。

我們看賈樟柯,看到了他的山西情懷、小鎮青年情懷(很多年後,我們又在畢贛的身上再度發現);

我們看《紅高粱》《黃土地》,也會在張藝謀上山下鄉、當過工人的經歷裏尋求印證;

國外導演不一樣?

我們看黑澤明,即使看的是歷史故事,也會感知戰後一代日本青年的尋根衝動——他們必須在日本文化與西洋衝擊的夾縫中,尋找自己的立足之處;

我們看伍迪·艾倫,對,他是城市青年最容易共鳴的。《紐約的一個雨天》《摩天輪》《遭遇陌生人》……當他鏡頭下的愛,發生在羅馬、巴塞羅那和巴黎,我們沒去過,也彷彿看見了自己的成長與騷動。

而看多了,你知道會發生什麼?

你會看到自己的故鄉。

所以Sir其實很希望你回去看看,在百忙之餘。

因爲成長有時不在身邊,不在公司,不在北上廣的奮鬥中,而在你回家的一刻。

賈樟柯缺乏靈感時,會回山西。不帶電腦,一個人回。

返程路上他會想:

“那裏的城池已有千年,一定明月高掛。”

這是一種久違的等待感,因爲放出的虎,終於歸了山。

紀錄片裏的作家們也是。

儘管母親去世了,家鄉已失去了羈絆,可賈平凹還會一年回幾次。

一回去,迎面而來的,都是熟悉的,親切的,帶着新鮮的感悟。

而畢飛宇雖然上來拒絕,可是口嫌體正直。

見到小學同學後,他還是激動得要死。

莫言說了兩個字,特別帶感:

血地。

“作家的故鄉,並不僅僅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作家在那裏度過了童年乃至青年時期的地方,這地方有母親生你時流出的血,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這地方是你的血地。”

而當一個人真正成長了,這片血地會怎樣?

會變大。

阿來說,當我們日漸擴大的時候,我就會把故鄉放大,我現在可以說,整個川西北高原,我都把它看作是我的故鄉。

有趣的是,賈平凹也這麼說。

他的“血地”,從小時候放牛割草的商洛某條河,擴張到了西安,到了陝北,最後擴張到中國文化的重要山脈,秦嶺。

其實你和Sir不也如此?

Sir的家鄉開始也是一個小點。

慢慢的,深圳、北京、上海去過,很多地方都有了記憶。

慢慢的各種電影看多了,也總能體會別人的原鄉,哪怕從未去過。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造訪莫言,他們一起在高密過春節。

大江走過莫言的家鄉,站在田埂上流下眼淚。

豆瓣8.2,央視怎麼啥神仙陣容都能搞到 第21張

這不是他的故鄉,然而他卻看到了“真實”的故鄉:

“風景是不可思議的,小孩子在看風景的時候,一邊感受風景,一邊思考。當幾十年以後他長大成人,仍然能在風景中回憶起來,風景給了我們真實感和思考的機會,彷彿那裏有一個童年時的自己,在那裏思考的是成年的自己,風景像橋樑一樣將兩者相連,我認爲這就是文學的作用。有一個叫莫言的少年,在這片風景中悲傷過,痛苦過,害怕過,真愛過。”

所以呢。

通過文學和電影,通過你四散各處的經歷,又通過你回到家鄉……我們讓“兩個自己”相連。

這是你終將獲得的成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津安4郎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