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朝代 > 網絡文學爲何IP失靈:IP事小 創作事大

網絡文學爲何IP失靈:IP事小 創作事大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甫一上映,就接連被質疑“鎖場”“抄襲”。這部由熱門網絡文學改編、人氣偶像加持的IP電影,似乎並未成爲“爆款”,豆瓣電影評分僅爲4.2分,票房也遠低於預期。

網絡文學爲何IP失靈:IP事小 創作事大

網絡文學爲何IP失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遇冷絕非孤例。自2016年暑期開始,一波“盜墓”“玄幻”打頭的網絡文學IP改編劇集就在衛視、視頻網站上收視、口碑相繼敗北,更是被媒體曝光了花錢刷量的“勾當”。

網絡文學爲何IP失靈:IP事小 創作事大 第2張

抄襲版三生三世

網絡文學改編劇的出現,豐富了國產影視類型,但粉絲型作品往往後勁不足。一些從業者擔憂,參差不齊的質量和製片商過度投機的做法,透支了各界人士對網絡文學IP影視劇的期望,再有影響力的IP也會從“靈藥”變成“毒藥”。

深陷“抄襲門”

“由於門檻低,投入成本相對較小,數量龐大、儲備豐富的網絡小說爲影視改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某影視公司負責IP開發管理的劉曉宇告訴《瞭望東方週刊》,“影視圈這兩年,開口閉口就是IP開發。”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共有114部網絡小說售出影視版權,2015年開拍或播出的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超過30部,2016年播出量上升至55部。

《何以笙簫默》《花千骨》《錦繡未央》《美人心計》《步步心驚》的走紅,一時間令網絡文學IP升級爲各大影視機構爭奪的“搶手貨”。

然而,在初嘗甜頭後,粗製濫造之作悄然進場,某些熱門IP深陷“抄襲門”。

2015年,瀟湘冬兒的《11處特工皇妃》(電視劇《楚喬傳》原著)被指抄襲多部小說。

2017年初,電視劇《錦繡未央》的同名原著小說因被指大篇幅抄襲並多處拼湊其他網絡文學,剛熱播不久就被12位原創作者共同告上法庭:“全書294章僅9章不涉抄襲,全部涉嫌侵權對比證據文件堆起來有1.5米高、涉及2000餘萬字!”

在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看來,IP失靈、難出精品,源頭恰恰在網絡小說原作本身的侷限性,“大IP本身就有類型化、模式化的先天不足,網絡寫作軟件的出現更是引發了各種‘撞梗’‘融梗’,抄襲之風盛行,雷同IP太多。”

“爽點”誤區

談及網絡文學的創作特點,網絡文學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告訴《瞭望東方週刊》,“網絡文學有固定的套路和橋段,是集大成而來。”

與傳統文學不同的是,網絡文學更爲類型化。網絡小說往往根據讀者不同的“爽點”劃分,男性側重於玄幻熱血,女性則側重於言情感性。通過百度搜索“爽點”發現,網絡社區中有很多關於“網絡小說‘爽點’的寫作技巧”的問答。其中,“爽點”的設置手法包括“先抑後揚”“養成”“強化獲得感”等。

以“養成”爲例,在網絡文學《誅仙》中,“小凡”被設置爲在逆境中不斷成長的主角,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遇到更厲害的對手,每一次突破瓶頸、戰勝對手,即完成了一次“爽點”情節的創作。在將網絡文學改編爲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創作者往往沿用網絡文學作家討好讀者“爽點”的手法。

但是,“影視作品的觀衆並非完全是網絡文學的受衆,甚至絕大部分人從未接觸過網絡文學。舉個例子,很多觀衆是出於獵奇心理走進影院看《小時代》的。”劉曉宇告訴本刊記者。同時,“爽點”的創作逐漸同質化、套路化,審美疲勞開始出現。

“在市場化導向下,擁有龐大創作羣體的網絡文學也開始進入瓶頸期。”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即使改編自熱門IP,一旦影片陷入內容空洞的怪圈,IP就不再是制勝法寶。”

實際上,近年來市場表現火爆的IP影視劇,其網絡文學原作大都誕生於5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如《鬼吹燈》寫於2006年,《誅仙》寫於2003年,《盜墓筆記》寫於2006年,《甄嬛傳》2007年出版。

“網絡文學作者不掙錢時寫出的作品,擁有介於傳統出版文學和網絡文學之間的特質,是現在影視公司主要改編的對象。2010年以後,網絡文學作者開始特別掙錢,後期作品反而很難做影視改編。”慈文蜜淘影業副總經理曹允在近日舉辦的愛奇藝文學高峯論壇上分析說,這是由於當下網絡文學作者受付費模式影響,過於迎合受衆。

“一天更新兩章,兩章中間一定要有爽點,不然網友看一兩天忍了,看到第十天就氣了。如此生產出來的‘注水’作品很難改編。”他說。

掌閱副總裁遊亭認爲,近年來網絡文學缺乏精品力作,源於內容生產被用戶過度主導。“通過大數據,平臺很容易就知道用戶的偏好,用戶喜歡看什麼,平臺就生產什麼、推送什麼,大量同質化的作品紛紛出現。”

事實證明,竭力討好消費者“爽點”的網絡文學改編電影,從票房和口碑來看,似乎已成強弩之末。文學評論家陳曉明告訴本刊記者,“認爲高人氣網絡文學IP一定能改編成好的影視作品,這是非常大的誤解。”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通過影像將故事在90分鐘內展現到極致,而網絡文學是通過網絡文本展現,沒有時間和場景限制。”在他看來,國內的網絡文學改編還處在初步摸索階段,還沒有作好準備。

但資本已經等不及了

2011年,《步步驚心》《傾世皇妃》《甄嬛傳》三部後宮題材的網絡文學IP改編劇創造了不俗的收視表現和良好的口碑,開啓了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風潮。

2014年,《古劍奇譚》等熱播劇進一步證明了IP劇的受衆號召力和品牌影響力,驅動大量影視資本轉而流向IP領域。一時間,包括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在內的傳統影視機構,以及BAT等互聯網巨頭,爭相“囤積”IP資源。

閱文集團CEO吳文輝曾在多個場合表示,IP資源的價格在資本追逐下水漲船高,幾年間上漲了數十倍。“2003年,網絡小說都是堆積在那兒賣不出去,但從2014年開始,不僅幾乎全賣掉,還出現了預購、搶購的現象。現在版權最高能賣到幾百萬(元),加上後續分成,總數字最高能達到上千萬(元)。”吳文輝說。

劉曉宇告訴本刊記者,彼時有許多非專業影視從業者搶購IP資源,其並非出於改編需要,而是趁機炒作、投機賺快錢,“資本猶如烈火烹油,導致整個IP市場泡沫越來越大。”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給出了另外一個解釋,“追逐網絡文學IP資源,是一種財務考量。”以樂視影業爲例,該公司一年內財務估值翻了3倍,2014年9月已經高達48億元。《小時代》系列、《老男孩猛龍過江》等IP電影的運營成爲重要因素。

在投資方看來,“熱門IP+高投資大製作+高顏值演員”模式催生出了《琅琊榜》《羋月傳》等大熱影視劇。不少投資者開始套用此模式改編網絡文學IP,但同樣是大IP、名演員的《雲中歌》《華胥引》卻遭遇了滑鐵盧。

“資本短平快式的生產方式,導致創作者難以沉下心耐心打磨,甚至部分製作方投機取巧,瘋狂利用粉絲經濟,借IP之名行圈錢之實。”劉曉宇認爲,這是網絡文學IP失靈、口碑收視雙慘敗的根本原因。“當影視劇幻想依靠偶像吸引粉絲、利用宣傳擴大口碑時,留給劇本、表演、拍攝的創作時間就少之又少了。”

而在楊早看來,資本對IP的開發是掠奪性的,但IP卻不是一天養成的。很多網絡文學IP其實並不夠好,甚至非常差,但在投資者看來,能夠賣出高價的就是好IP。

IP事小,創作事大

網絡文學IP之所以備受追逐,無外乎其超高人氣能夠帶來收視、票房保障。優質IP經歷長時間積累,具備較高知名度,吸睛效應強大。

“IP的最大優勢在於積累了大量願意爲之付費的粉絲,在擁有巨大粉絲量的基礎上,失敗的風險會被降低,收穫高回報也容易。”劉曉宇告訴本刊記者。

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網絡文學IP價格水漲船高,加之明星片酬逐年攀升,部分影視公司不得不在內容製作上縮減支出,甚至出現“快餐式製作”的現象:利用倒模式表演、摳像式後期、替身式表演完成創作。

2017年,著名編劇宋方金髮布的“橫店臥底實錄”讓人震驚——有些“小鮮肉”進組後,不用跟對手搭戲,也不用背臺詞,直接進行“表情包拍攝”,把各種面部表情拍完後,剩下的全部交給替身去拍。

2017年年初播出的《孤芳不自賞》(改編自“風弄”同名帝后小說),幾乎集齊了影視劇拍攝的所有弊病,被網友嘲諷爲“開口有配音、拍戲各種替、不用實景拍、後期全包圓”。由於大量使用摳圖和替身,《孤芳不自賞》呈現出的畫面效果破綻百出,口碑也隨之一降再降,目前豆瓣評分僅有3.1分。

同年,改編自“匪我思存”同名小說的清裝大劇《寂寞空庭春欲晚》上映,雖長期盤踞收視率榜首,但因網絡小說劇情根本不足以支撐40集的電視劇體量,造成改編劇劇情冗長拖沓且像極了狗血復仇戲,畫風突轉讓不少從網絡小說追過來的粉絲陷入尷尬。

“之所以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是因爲網絡文學從業門檻低。”愛奇藝文學事業部總經理凍千秋在愛奇藝文學高峯論壇上表示,“但不能因噎廢食,正因爲大量人進入,才能吸引更多創新類的題材。”

“比如,我們嘗試做輕小說、非虛構的徵文活動,拓展有關兩孩、職場的現實題材。”凍千秋說。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直言,“IP劇粗製濫造並不是IP本身的問題,創作者是否用心纔是關鍵。”

擁有《花千骨》IP的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感受頗深。“IP熱的時候大家都在追,現在一系列的撲街後,大家又都一致看衰,這些觀點都有點極端。”他說,“要練就真正的爆款IP,最重要的還是在於編創團隊。”

創作團隊需要對IP保持足夠的清醒。“當前大多數IP資源脫胎於網絡平臺,語言風格、敘事邏輯和內容架構更加自由鬆散,內容、思想流於膚淺,藝術創作必須加以規範。”網絡文學研究者吳長青告訴《瞭望東方週刊》記者。

編劇卻卻在愛奇藝文學高峯論壇上提出,網絡文學作者與影視打通後,要警惕“走偏”和“變油”:“影視改編尤其需要小說有好的內核。然而,一些作者不再思考如何表現內核,反而先琢磨鏡頭要怎麼拍,怎麼寫才能把這個鏡頭寫漂亮。”

2016年11月14日,國家版權局發佈了《關於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網絡文學在版權管理方面的責任義務,細化了著作權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未來,在對平臺嚴格監管之外,將逐步加強對作者創作自律以及作品質量的引導。其中包括作者創作自覺度的提高,還有市場對作品要求的提高。”吳長青說。

“當前,娛樂產業發展過於迅速,繁榮與泡沫共存,而秩序、規則還未能完全建立起來。”劉曉宇告訴本刊記者,“說到底,熱門網絡文學改編不能本末倒置,IP事小,內容創作事大。”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