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還記得上一次和父母拍照是什麼時候嗎?據微信統計,在去年除夕當天發出的2900萬自拍紅包中,幾乎見不到與父母的合影。兩代人爲什麼會有隔閡,又應該如何和父母溝通,成爲了每年春節大部分年輕人難以言說的困擾。

1.13億的微信用戶生活在異鄉,其中33.92%的網友一週也不能跟父母通一次電話。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了交流的便利,但代際隔閡的高牆並不曾因此打破。

不同的是,現在我們有了一個觀察“它”的機會。我們調查了18-29歲的年輕人,他們的受訪角色是“子女”,還調查了46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作爲“父母”來受訪。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作爲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微信對於父母和孩子的意義有些不同。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第2張

我們試探着問所有受訪父母,如果知道自己被孩子屏蔽朋友圈,你怎麼想?

讓人驚訝的是,除了不高興、難過,或者試圖理解外,很多父母會進行自我反思甚至因此陷入自責。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第3張

孩子們說,屏蔽父母是因爲父母不能理解自己,還會瞎操心。

父母說,我們就是想多瞭解孩子們的近況,希望看到他們是否開心快樂。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第4張

對於這樣的“距離”,我們做了一個關於“父母對孩子的支持”的測試。調查讓受訪者提出自己或他們的子女最近想要完成的一個目標,並給出他們心中父母會支持的可能性,或者是否願意支持孩子的想法。

“他們會支持我嗎?”這個問題每一個子女都疑惑過,但同樣的同題,作爲父母的一方總是給予肯定的回答。結果顯示,父母對子女的理解和支持,遠超子女預期。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第5張

這樣的差異,或許是來自於父母其實並不瞭解孩子當下最真實的心願。但是,當我們把問題具體化時,數據顯示,父母願意給予孩子的支持,確實遠高於子女的預期。即使是類似“不生孩子”“不上班”“離婚”這樣的問題,父母也顯示出高於子女預期的寬容度。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第6張

爲了繼續探索這樣的隔閡,我們又問了一系列關於“兩代溝通”問題: 

“你會和父母討論這些事情嗎?”VS“你認爲孩子會願意和你討論這些事情嗎?”

結果顯示,越是觸及內心的問題子女越是不願向父母敞開心扉。但父母卻樂觀地認爲子女會無話不說。尤其是當生活中遇到不好的事情,失業、工作不順、感情不順等苦惱時,願意溝通的子女不超過三成,但父母認爲孩子遇到困難時還會像小時候一樣向自己傾訴。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第7張

“溝通”扮演的角色,在兩代人之間無疑是重要的。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前面那個關於“支持”的測試,一起看看數據背後的數據。

經常和父母溝通的孩子,更有信心能從父母處獲得支持;經常和子女溝通的父母,也更傾向於支持孩子的想法。

如果兩代人間能夠更多地溝通,49%這個數字將會越來越向78%接近。我們都可以用實際行動見證:父母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遠超想象。

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  讓父母成爲“圈外人” 第8張

現在,一起取消屏蔽,邀請父母做你的“圈”內人吧。 

注:數據來源於騰訊社交IDEA+創意洞察實驗室,調研在一至四線城市子女和父母人羣中開展,其中子女羣體年齡在18-29歲,N=1209,父母羣體年齡46歲及以上,N=1462。

標題:據說 這是超過50%的年輕人屏蔽父母的理由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