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孩子不聽話該怎麼教育

國際不打小孩日 孩子不聽話該怎麼教育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你能堅持下來嗎?

國際不打小孩日 孩子不聽話該怎麼教育

今天是世界第18個“國際不打小孩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許多家長認爲,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只有打屁股、挨棍子才能讓他們長點記性。專業人士提醒,如果有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針對兒童的施暴行爲,請撥打110報警求助。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相當部分家長認爲打罵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並承認自己有過暴力行爲。記者從深圳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獲悉,以監護權轉移爲核心的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制度,其相關指導性意見擬於今年內出臺。這也意味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監護不再屬於“私事”,而將受到全社會監督。

兒童家暴影響智力、誘發犯罪

有統計數據顯示,84.79%的兒童家庭暴力案件爲父母施暴,其中親生父母施暴佔到74.75%。記者從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瞭解到,兒童家庭暴力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兒童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完成或實現目標任務,讓父母感到不快;二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父母將法律法規的撫養義務當成人身依附關係,將子女視爲私有財產,並不認爲兒童也有人權,認爲父母有權力打罵,如沒造成嚴重傷害都應屬於合理範圍;三是一些父母把孩子作爲自己宣泄情緒或減輕壓力的工具,只要行爲稍有不對,就成爲被懲罰的導火索。

發生在少年兒童身上的家庭暴力,猶如黑暗,吞噬着孩子的健康。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大學研究發現,在5歲至9歲年齡組中,常捱打者的平均成績比不捱打的孩子低2.8分。另有研究結果顯示,長期生活在體罰環境中,兒童的情商會受到負面影響。打罵教育固然有“管理速效”,卻抹殺了孩子的遠景發展能力、快樂發展能力。

據市婦兒健康中心調查,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爲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孩子。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潛在動因。

兒童家暴“發現難、起訴難、救助難”

由於家長對兒童權益保護意識淡薄、司法干預薄弱等因素,兒童家暴面臨“發現難、起訴難、救助難”等實際問題。

據瞭解,目前我國對於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多數仍停留在原則性規定層面上,比較籠統、分散,缺乏具體明確的細則,不具可操作性。記者從有關部門瞭解到,民政部、最高法、公安部等部門已着手研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制度,相關指導性意見擬於今年出臺。其核心在於通過行政與司法相銜接,實現對監護人監護權的轉移。

延伸閱讀: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育

孩子爲什麼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一、運動能力的發展

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 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爲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寶寶產生不滿情緒,自然 就跟媽媽對着幹了,所以“不聽話”。

二、自我意識發展

寶寶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 了“我”的力量,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牴觸。如果你把自己的 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三、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爲寶寶是在 胡鬧、調皮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不聽話”就由此而 生了。

對待孩子不聽話的方法

立規則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不願與家長配合,是因爲他不瞭解或忘記了行爲 的規則。再一次的 提醒孩子,可以讓孩子體會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堅定、溫 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這時我們家長要切記,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要小聲點,這樣 既不會妨礙別人,也容易讓孩子接受。如上街購物時, 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今天上街是 要給奶奶買禮物,其他東西一律不買”。家長在向孩子解釋規則時,應該避免預先就認定孩子 不聽話。例如, “你要我說幾百次,纔會聽話”。這會讓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執。

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指令和規則,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 我們又以爲孩子不聽話。因此,在讓孩子瞭解行動規則的同時,還要指點他(她)怎麼做。例 如,書如何擺、玩具怎麼收、坐要怎麼坐、話要怎麼說等等。

嚴肅談話

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氣憤、激動、 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爲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理產生恐懼 ,意志遭到壓制,因此很難接受家長長篇大論的說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爲,更難以糾正孩子 的不當行爲了。

此時,如果我們家長與孩子進行“嚴肅的談話”,就會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先暫時停 止他(她)的動作或行爲,請他(她)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談,可能會比大聲責罵 和處罰,更能啓發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爲。

耐心糾正

我們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大多是由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一些不同類 型的錯誤,長期下來,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爲。例如,一些父母認爲孩子小,任性、胡鬧、不 聽從吩咐是一種自然現象,長大就會變好或變聽話,孩子的行爲是累積的,長期下來就更加的 不聽話,甚至出現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爲是累積而來的,好的行爲累積就變成好的習慣、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爲的 養成和教育都是長期性的,所以不聽話的行爲也需要長時間的糾正與教育。孩子對人不禮貌或有其他不聽話的行爲,父母不能“充耳不聞”,要隨時負起糾正的責任。如 果我們缺乏這個耐心,實際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禮貌、更不聽話。

家園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強的社會意識、榮譽感和自尊心。他(她)很在意他人的觀感,特別在乎學校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來糾正他(她)不好的行爲。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時上牀,並且都要胡鬧一番,有時通過老師的指導與要求,利用說話課,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並且稱讚準時上牀的孩子,這樣比父母千叮萬囑還有效果。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