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全國多省出現手足口病 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全國多省出現手足口病 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衛生部已將手足口病納入傳染病管理,要求各地加強防控。目前,北京、重慶、廣東、湖北、湖南、雲南等地均發現疫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叫發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膚皰疹和口腔黏膜潰瘍爲主要臨牀特徵。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該病主要侵犯兒童,並有週期性流行的趨勢。手足口病自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報告,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也有過該病發生,1983年4月至9月天津市出現手足口病的流行。

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a組16型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該病在夏秋季比較常見,主要發生在1-5歲兒童可以出現散發也可以引起局部流行。腸道病毒71型早在1970年被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發現後,很快世界各地都有了關於71型病毒的流行報告。1998年我國也分裂到該病毒,這種病毒除侵襲嬰幼兒外也可在較大兒童或成人中流行,病人有較重的臨牀症狀常有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如:無菌性腦膜腦炎,腦幹腦炎及脊髓灰質炎樣的麻痹性疾病等。

全國多省出現手足口病 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傳染源: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病人或隱性感染者及健康帶毒者。病人在發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糞便中排出病毒的時間較長,約3-5周,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既溢出。

傳播途徑:

可經過多種途徑傳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皰疹液、糞便分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過日常接觸可經口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傳播手足口病。

人羣易感性:

幼兒圓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隨年齡增長而降底。患了手足病的潛伏期一般爲3-6天,平均4天。治療期最短3天,長者8天。在患者患病期間,其口鼻分泌物、糞便及其皮膚皰疹都具有傳染性。

臨牀特徵與診斷:

手足口病潛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狀較輕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狀較重的多爲突然發病,約半上數患者出現低熱。皮疹在發病當天或第2天既出現,1-2天后出齊,先是玫瑰色紅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皰,,主要見於手指或腳指掌面,指甲周圍,以及足跟邊緣,嬰幼兒或皮疹多者,還見於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內側及會陰部,有時膝、肘部也可見到。皰疹成卵圓形,內含漿液一般不破潰繼發感染少見,可於2-4天后吸收乾燥,成深褐色結痂,脫痂後不留瘢痕。#p#分頁標題#e#

在口腔兩頰粘膜與脣內舌邊軟齶也散在有紅斑與皰疹,口腔皰疹易破潰出現潰瘍,患兒吃東西疼痛,並拒絕進食,流口水等。

控制措施:

人與人接觸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家庭和托幼機構的傳播是本病社會傳播的主要機制。迄今對手足口病尚無特殊疫苗,亦無物資的抗病毒藥物。因此,早期發現、早期隔離、早期治療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本病不發生繼發感染的有力措施。因本病有自限性,除對症治療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藥物,但要口腔內、手、足等處的皰疹破潰時,要防止細菌的繼發感染。

衛生部門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監測和預測工作,控制兒童集體機構的暴發,減少各種併發症。通過衛生宣傳教育、早期就診、早期診斷,減少傳播。託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體機構,堅持檢診制度,注意觀察幼兒體溫,口腔和手、足等處,同時做好日常用具的消毒。手足口病患者應隔離治療至主要症狀消失。密切接觸病人嬰幼兒可注射丙種球蛋白,這樣可減少發病或減輕症狀。醫療單位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實行預診,分診或設專門診室。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