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名句 > 佳句美文 > 盤點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特徵

盤點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特徵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盤點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特徵

盤點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特徵

白色念球菌病

又分紅斑型和假膜性兩種類型。多發生於上齶及舌背;在病損的紅色區域上有時可見白色斑點或斑塊。病損也可發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現爲白色或黃色斑點或斑塊,斑塊可以擦去,留下紅色區域並伴有出血。許多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羣中具有相當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階段均有發生,最高可達96%。

口腔念珠菌感染

常常是HIV感染的最初表現,在口腔損害中最爲常見;對絕大多數病例而言,是HIV感染後免疫抑制的早期徵象,表明有其他機會性感染出現的可能。有人認爲,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狀白斑可作爲發現或預測艾滋病的指標。

毛狀白斑是發生於舌兩側邊緣的白色或灰色的病變,病變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不能擦除。毛狀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發生率僅次於念珠菌病的常見的口腔表徵,也是HIV相關疾病的標誌,幾乎僅見於HIV感染和艾滋病人人羣,有非常顯著的特異性。因此,對毛狀白斑的出現應予以高度重視。

牙周病

表現爲牙齦發炎、牙齦潰瘍、牙齦壞死以及牙齒鬆動,並可出現牙齦出血疼痛和惡變等症狀。據報道,19%~29%的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有牙周炎。

卡波濟肉瘤

呈單個或多個紅色、淡藍色或紫色的斑塊或腫塊,有或無潰瘍,先見於上齶和牙齦,卡波濟肉瘤在一般人羣中很罕見,隨艾滋病的流行,卡波濟肉瘤大量出現於艾滋病危險人羣中。在美國,艾滋病患者患卡波濟肉瘤的可能至少比一般人羣大2萬倍。

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徵中,卡波濟肉瘤的患病率僅次於念珠菌病和毛狀白斑,具有較高的發生率。“ 一些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所有HIV陽性者或艾滋病患者,從嬰幼兒至成年人,均可發生口腔損害。

通常發病率最高的人羣爲男性同性戀患者、異性戀者、靜脈注射毒品者等成年人。隨着感染範圍的擴大,在HIV陽性的兒童和接受血液製品的HIV感染者也會出現口腔表徵。

由於口腔病損與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愛滋病患者往往因爲口腔症狀就診於口腔科。因此作爲口腔科醫生應具備這方面的知識,以便及早發現和診斷出感染者和患者並採取必要的治療措施和手段,防止艾滋病的傳播。

感染艾滋病皮膚也會有變化

急性皮疹:患有艾滋病後,30%―50%的病毒原發性感染者伴有皮疹和黏膜溼疣,皮疹多爲斑疹和丘疹,可爲幾個或數百個,伴有瘙癢,常見於軀幹、面部及上肢。

感染性皮損:患有艾滋病後,包括口腔毛狀黏膜白斑及伴髮帶狀皰疹、尖銳溼疣、鉅細胞病毒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等。艾滋病感染者病後,20%的人伴發口腔毛狀黏膜白斑,表現爲稍隆起的白膜、表面毛狀。這是特異性相當高的早期體徵。艾滋病病毒陽性者中帶狀皰疹的感染率爲3%~4%,可發生嚴重的泛發性皰疹。尖銳溼疣在男性感染者中的發生率爲40%,表面爲巨大贅生物、高度增生,反覆發生於隂莖和肛周皮膚。鉅細胞病毒感染表現爲肛周、直腸黏膜、會隂、大腿、臂部出現結節、斑、潰瘍、口腔、咽、舌黏膜和壞死,有播撒傾向的丘疹、紫癜、水皰、大皰等皮疹。此外,艾滋病感染者中有42%伴口腔念珠菌感染。其他感染性皮損有嚴重毛囊炎、膿皰瘡、淺部真菌和分支桿菌感染等。

非感染性皮損:患有艾滋病後,表現爲脂溢性皮炎、毛髮異常、毛細血管擴張症、銀屑病等。其中,脂溢性皮炎發生率爲20%―80%,爲感染最初表現,。症狀較正常人嚴重,表現爲黃色油膩性厚屑、鱗屑堆積成片。幾乎所有感染者都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症,毛細血管擴張呈新月狀,上胸、肩、鎖骨區多見,常伴有輕度和瀰漫散在紅斑。3%―40%艾滋病患者可併發各種腫瘤,以卡波西肉瘤最常見,還有鱗癌、肛門生殖器官癌、基底細胞癌等。

皮損預兆:如傳染性軟疣,短期內大量泛發全身,治療頑固。患有艾滋病後,迅速發展的脂溢性皮炎,預示艾滋病會急劇加重,甚至很快死亡。頭、頸、口腔、咽喉部出現卡波西肉瘤、單純皰疹,或迅速增大的淋巴結、腫塊,要警惕患艾滋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