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名句 > 名人語錄 > 關於教育的名人經典語錄

關於教育的名人經典語錄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生下來都是天使,大人把他們教育成“人”。 ——當代作家 王朔

關於教育的名人經典語錄

只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國家才能保持自由。 ——第3任美國總統,美國獨立戰爭主要領導人之一 傑斐遜

“蒙以養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北宋哲學家 張載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法國啓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盧棱

實際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 —— 陳雲

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 ——英國政治家 伯克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歐文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個性。 ——英國教育家 赫·斯賓塞

青年人的教育是國家的基石。 ——美國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蘭克林

天賦的力量大於教育的力量。 ——法國思想家 文學家 哲學家 伏爾泰

滯者導之使達,蒙者開之使明。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夫子罕言利命仁論》 教

見宋·歐陽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論》。滯:思想阻滯。達:通達。蒙:矇昧不明。這兩句大意是:對思想阻滯的人,要盡力開導使他豁達開朗;對矇昧不明的人,要認真啓發使他明白開化。歐陽修在這裏提出了一條針對後進者的教育原則。對於思想阻滯、不明事理的人,教育者的義務不是嫌而棄之,而應是開而導之。只有使“滯者”、“蒙者”也能明達,纔算是真正實現了教育的意義。此條句法整傷,把同一意思置於兩句中稍加變更,對仗寫出,不僅音節優美和諧,而且起到了強調主旨的作用。

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古羅馬哲學家 愛比克泰德

普及教育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 —— 霍勒斯·曼

母親的胸懷是孩子最初的教育。 —— 韓隸華

誠實與善良均來自良好的教育。 ——羅馬帝國時期傳記作家,倫理學家 普盧塔克

使教育過程成爲一種藝術的事業。 ——近代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 赫爾巴特

教育之於人有如雕刻之於大理石。 ——英國散文家、 詩人、劇作家以及政治家 艾迪生

父兄之教不先,則子弟之率不謹。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 ——美國第16任總統 林肯

玉經琢磨多成器,劍拔沉埋便倚天。 ——唐代官員 王定保 《唐摭言·慧恩寺題名遊賞賦詠記》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慧恩寺題名遊賞賦詠記》。撥:超出.抽出。沉埋:被埋沒於泥土之中。倚天:即倚天長劍,此處指好劍。這兩句大意是玉石經過切磋打磨大多能成爲寶器,長劍超脫被埋沒的處境,便能成爲倚天寶劍。此名句採用比喻與象徵的手法,通過玉琢成器與劍拔倚天的過程,說明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凡才。該名句闡釋了樹人成才的規律,思想深刻,詩意盎然。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南宋官員、學者 王應麟 《三字經》

宋·王應麟《三字經》。這幾句大意是:生養孩子而不使他受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教育而又不嚴格,鄢是教師懶惰的過錯。此名句強調教育和嚴格管理,闡述。“父”與“師”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前一個“教”字應該包括兩層含義:實行人格教育與提供受教育的機會,這是爲父的責任。救師則要對學生負責,嚴格管理,盡心盡職。爲父、爲師,決不允許逃避這義不窖辭的社會責任。此名句是我國自封建社會以來即形成的教育傳統,但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

家庭教育決定了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臺灣交通大學教授、管理大師 曾仕強 《胡雪巖的啓示》

智力教育就是要擴大人的求知範圍。 ——美國詩人 詹·拉·洛威爾

岳母刺字育忠良;孟母復遷飛典章。 —— 《格言對聯》 《格言對聯》

養子不教父之過,訓導不嚴師之惰。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 《三字經》 《三字經》

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 ——教育家 陶行知

人變得懶散是教育的'最惡劣的罪行。 —— 哈爾伯特

成家勿謂當家易;養子應知教子難。 —— 《格言對聯》 《格言對聯》

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春秋後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古希臘哲學家 科學家 亞里士多德

教於幼正大光明,檢於心憂勤惕厲。 ——清代學者 王永彬

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擇師。 ——明末清初理學家,文學家 陸世儀

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 —— 杜蘭特

教易爲善,善而人正,國之所以治也。 ——北宋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覯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西漢學者 戴聖 《禮記·學記》

西漢·戴聖《禮記·學記》。這兩句大意是:擅長歌唱的人有能力讓別人跟着他歌唱,善於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別人繼承他的心志。本名句運用打比方的方法,以善歌者爲例引出善教者,提出了檢驗“善教”的尺度——教育對象能否“繼其志”。闡發的道理有理有據,頗有層次,審視的角度也是客觀的

性者,天質之樸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西漢哲學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實性》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實性》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渾樸素質;善良,是教育的結果。

父母威嚴而有慧,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學家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於》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於》。這兩句大意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有威嚴而又能關懷愛撫他們,子女就會對父母敬畏、謹慎而孝順。講父母對待子女應有的態度時,此條可作參考。

我爸對我的教育,就是一切從源頭開始。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文化學者 于丹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 ——愛爾蘭詩人、劇作家 葉芝

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 克魯普斯卡婭

對人民來說,第一是麪包,第二是教育。 —— 格林西安

扳着面孔批評人,不如身體力行教育人。 —— 章軍

真正的教育不能沒有熱情關懷和洞察力。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善於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教育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巔。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婦女教育的不可動搖的目的就是養育子女。 ——德國元首 納粹黨黨魁 希特勒

不要指望正規的教育能夠成就一個管理者。 ——美國管理學教授 卡斯特

愛子不教,猶飢而食之以毒,適所害之也。 ——清朝書法家,詩人 申涵煜

道德教育過程的兩個組成部分應同步進行。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雖雲色白,匪染弗麗;雖雲味甘,匪和弗美。 ——東晉醫學家,道教學者,煉丹家 葛洪 《抱朴子·勖學》

晉·葛洪《抱朴子·勖學》。匪:非。這幾句大意是:絲雖然說很白,不經漂染,不會明麗喜人;美味雖然甘甜,不經調和,不會膾炙人口。此條是葛洪在闡明教學的重要性時所打的比方,其目的在於通過未加工與加工過的東西的物性差別,說明教育和學習的必要性。生絲雖然很有價值,然而只有經過了漂染、加工,才能更加明麗。同理.人雖然是萬物靈長,也只有經過學習,接受教育,才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發揮出更大的人生價值。此條通過具體可感的實物,說明重視教育的道理,手法巧妙,表述生動。這是古人說理文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

美國的教育一塌糊塗,總統都不懂得尊重人。 ——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吉林大學校長,現任北京大學校長。 周其鳳

2011年12月24日,周其鳳在長沙市一中對長沙四大名校中學生進行演講。對於現在很多人否定中國的教育,周其鳳持不同態度,“我認爲美國的教育一塌糊塗,他們的每一任總統都不懂得尊重人,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別人,如此看來,他們的教育是一塌糊塗的。”周其鳳認爲中國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國這些年都在飛速發展,“我們的國家在進步,靠的就是我們的教育培養的人才。”

教育不是產業是事業。文化是狀態不是變態。 ——海派清口創始人 周立波 《壹周立波秀》

貧農特別吃沒有文化的虧,特別需要受教育。 —— 列寧

教育者,非爲已往,非爲現在,而專爲將來。 ——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蔡元培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輕人的終生自修作準備。 —— R·M·H·

教育的含義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做的事情。 —— 喬·赫伯默

父生師教,然後成人;事師之道,同乎事親。 ——元代學者 許名奎 《勸忍百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聖人教人,皆略啓其端,使學者深思而自得之。 ——明代官員、理學家 薛宣

教育的目的在於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 —— 哈欽斯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着沒有時間做人。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道德教育是一項專門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德國詩人 席勒

創造人的是自然界,啓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 ——俄國哲學家 別林斯基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爲政之先務。 ——明末清初教育家 朱之瑜 《朱舜水集·勸興》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勸興》。這幾句大意是:敬重教師,勉勵後學是建國的根本,培育賢才是從事政治的首要任務。該名句論述爲政治國必先抓好教育的道理。作者看到賢才在國家政治生話中的作用與地位,而賢才的產生在於教育,因而“敬教勸學”被提到“建國之大本”的高度。談到教育,該名句又把它分爲“教”與“學”兩個範疇,二者並提,說明不可偏廢;“敬教”必須“勸學”,“興賢“必須“育才”,說理透徹,思路清晰,使人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