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理 > 健康 > 古代女性看病如何保護隱私

古代女性看病如何保護隱私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我國的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腳步的加快,現在看病都是很方便的,而且也沒有什麼男醫生不可以看女患者之說。那您知道古代人看病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古代保護女患者隱私方法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爲您介紹一下有關古代看病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男人情不自禁想親密的心理

古代女性看病如何保護隱私

古代保護女患者隱私方法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社會,女性患者看病該如何保護她們的隱私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社會話題。

古代醫生診療有望、聞、問、切即所謂的“四診”。

在講究“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男醫生如何爲女患者看病?

女患者不能隨便找醫生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 “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宮”

在古代醫生大部分都爲男性,並且在儒家倫理男性醫生是占主導地位的,而且講究“男女有別”以及“男女授受不親”之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古代一直存在“女病難醫”以及“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等說法,這是女患者都是處於很困難的狀態之下。

特別是皇帝后宮的女病人,男醫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隨便請男醫生進宮去爲女患者看病。而且,歷朝歷代都有規範後宮女人就醫行爲的規矩。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禮臣議宮官女職之制時特別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宮。”可見,嬪妃生病只能根據病情讓醫生開藥方,即所謂“以證取藥”。

朱元璋如此這般,初衷是“鑑前代女禍,立綱陳紀,首嚴內教”,根本上還是考慮後宮女人的隱私。

就是是古代的醫生已經是被允許進入後宮給哪些娘娘們看病,也有存在非常嚴格的規定,也是不可以輕鬆給患者看病的。

民間有這麼一個傳說,明成祖朱棣的孝慈皇后患有乳疾,不少名醫診後都不見效,皆因無法直視,診斷困難。

有一天來了一位道士,說能治好皇后的病。但這道士只能遠遠地站在門外,不能進入皇后的房間。

如何切脈?這道士想出了一個法子,讓人在皇后的手腕纏上一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判斷皇后的脈象。

朱棣爲了測試道士醫術的真假,暗中將絲線先後綁在皇后的玉環上和貓腳上,結果都被道士識破了,結果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

這個傳說既說明道士的醫術相當高明,也從側面反映了古代男醫生給高貴婦女看病的難度。

民間女性同樣有封建禮教的禁錮,女子生病特別是患了婦科疾病往往羞於啓齒,或語焉不詳。有的女病人寧願病死也不願意公開隱私。

元明善的《節婦》中,記載了一位乳房生瘡潰爛的寡婦馬氏,由於拒絕男醫生治療,最終喪命。馬氏說:“寧死,此疾不可男子見。”

男醫生不能接觸女病人肌膚

明代《習醫規格》規定 “隔帷診之亦必以薄紗罩手”

古代看病,有“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就醫模式。“走出去”就是去醫生家裏就診,但女人生病了,更多是“請進來”,把醫生領到家裏看,以方便醫生的望、聞、問、切。

這時候,女病人仍不能直接給醫生看,要用東西“隔”一下,以遵從“男女授受不親”的信條。即便可以出來見男醫生,女病人也要用紗巾或扇子“蔽面”。

普遍的情況是,家人會在病牀前設紗帳,也有的在閨房外掛帷,醫生透過紗帳觀察女病人的氣色、舌象等,完成“望診”的程序。光“望”當然不行,“四診”環節中,最重要的是“切”。

切診,即號脈,又稱把脈,摸捏病人的手臂號脈象。而古代女人最忌諱手讓別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貞”。

宋代司馬光的《家範》中記載一例子:一婦女帶着孩子,揹着丈夫的遺體投宿,男店主不準,把她硬拉了出去。這個婦女便認爲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過的手臂。

這種行爲雖然極端,但說明古代女人的貞潔意識十分強烈。

所以古代男醫生給女病人診療時,是絕對不會直接觸碰女病人肌膚的。但不摸如何切診?醫生會戴上手套,或是用薄紗罩在女病人的手臂上,然後纔出手號脈。

明代名醫李梴在《醫學入門·習醫規格》中,總結出一套古代醫生行醫的行爲準則,其中提到給女患者看病的如下注意事項.

“如診婦女,須託其至親,先問證色與舌及所飲食,然後隨其所便,或證重而就牀隔帳診之,或證輕而就門隔帷診之,亦必以薄紗罩手;寡婦室女,愈加敬謹,此非小節。”

李梴還特別指出,遇到女病人家庭困難,醫生要“自袖薄紗”。

皇家用女醫生爲妃嬪“視乳產之疾”

清朝御醫爲慈禧太后:隔着帷帳“牽線切脈”

李梴所說的,是爲一般女病人醫治時的注意事項,如對隱私要求更高,隔紗掛帷都不允許,那麼怎麼辦?首先是找女醫生。但古代女醫生畢竟不多,男醫生的水平遠遠高於女醫生,所以對重要女性病人還得請男醫生。

不過,男醫生即便再德高望重,面對女病人也要回避,傳說他們常用的診斷方法是 “牽線切脈”,也叫“懸絲切脈”。

所謂“牽線切脈”,是用絲線一頭固定在女病人的手臂上,另一頭由醫生遠遠牽着,通過絲線的信息傳導,完成“切診”過程。

古代的醫生怎麼看病

《黃帝內經》裏黃帝的老師岐伯說,診治有一個極爲重要的關鍵,那就是:“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意思是:關好門窗,多方面地詢問病人的病情,順從他的心意,心滿則其神回,神回則昌,神不回則亡。爲什麼要關好門窗呢?

這是不是太誇張了?長期以來我們都是在人來人往的環境裏看病的,可謂坐立不安。而古人看病,醫生和病人都要從容坐定了才行。

關好門窗更是瞭解隱衷的需要,醫生要了解病人的飲食居處和生活經歷,是不是從當官的變成老百姓了,是不是從富人變成窮人了,暴樂暴苦,始樂後苦,都可能是病的起因。

從起因再問到病的過程,一步步的詢問不僅使醫生探察明白了,似乎也有啓蒙病人之效,病人逐步領會了患病的來龍去脈,領會也成爲診治的一部分。

而前述那種看病法,剛坐下,人與人的交流一點沒有,就把你從切身的感覺里拉出來,讓你去跟機器打交道,假如你不想進入那個“非人”的系統,想先聽一聽醫生的直覺,他是沒空理你的。

你只好去化驗拍片,拿回一個非人系統的“解釋”來(這個解釋醫生“翻譯”給你聽,你也聽不懂),然後你吃藥打針(疑疑惑惑,盲吃盲打)。

整個診病的過程如隔靴搔癢,治病好像掩耳盜鈴。 古時候沒有醫療設備代行檢查之責,惟有不憚其煩細細溝通,方能減少錯誤。

如今有醫療設備插足醫患之間,看病相對簡單化了,整體水平也提高了,機器用標準化的語言替代了庸醫的模棱兩可。

但是機器的功能強大到橫亙醫患之間,也的確令人不滿,所以醫患雙方都在盡力把“人”的平臺往上搭,從普通門診到專家門診,再到高級專家會診中心,雖然是市場經濟的操作方式,骨子裏還是體現了以人爲本的願望。

古代解決“看病難”的招數

從秦漢到清末史書均有朝廷“賜藥”於民的記載

早在上古周代,朝廷已設有專門爲老百姓服務的“疾醫”,《周代·天宮》稱,疾醫的職責是“掌養萬民之疾病”。在古代,方便羣衆就醫,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較常見的辦法之一是“賜藥”。

古代賜藥活動多出現在瘟疫、傳染病流行期間,針對看不起病的老百姓,平常也會賜藥。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魏、南朝齊、北朝魏都曾在平常背景下這麼做過。

從秦漢到清末的歷代相關史料,幾乎所有朝代史書上都有賜藥的記載,到了宋元以後,賜藥事例更多。如本專欄以前《古代購藥也“實名制”嗎》一文提到的南宋朝廷給京城臨安(今天杭州)居民送醫送藥一事,即屬於賜藥行爲。

針對京城病疫流行,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六月二十一日,宋高宗趙構要求翰林院派出4名醫官,給臨安城內外的老百姓看病巡診、趕製藥品;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宋孝宗趙慎則要求所有醫務人員上崗,走上臨安街頭,挨家挨戶上門發藥。

不只朝廷和皇帝會賜藥,地方衙門和官員,也不時爲轄區內老百姓提供免費醫療。

《後漢書·鍾離意傳》記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會稽郡一帶(今江浙境內)發生特大疫情,死了好幾萬人。當時負責地方具體事務的鐘離意,便親自到疫區照看、慰問病人,送去醫藥,因此贏得民心。

北魏時期孝文帝設“別坊”免費看病就醫

建立公衆醫療機構,是古今通行、方便患者就醫的最可靠辦法。西周時期已有專門爲貴族服務的醫療機構,但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醫療機構,一直到南北朝時期纔出現。

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社會動盪,民間更需要醫療服務。當時,南朝齊文惠太子蕭長懋建立“六疾館”,救濟、收養窮人。

“六疾館”並非專門的醫療機構,僅相當於現代的福利院。開辦給老百姓看病的官辦醫院,則是少數民族鮮卑政權北魏(公元386-557年)設立的。

當時的皇帝叫元宏,史稱孝文帝。孝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小皇帝之一,虛歲5歲繼位,年號“太和”,在馮太后助推下,北魏在“深水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連姓都改了,易“拓跋”爲“元”,史稱“太和改制”。

北魏的“醫改”創新突出地表現在解決民間看病的問題上。皇興四年(公元470年),北魏便曾開展過臨時性“送醫上門”活動,派醫生到“基層”,爲患者免費看病、發藥。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創辦了中國歷史上首個面向基層的政府醫療機構“別坊”。別坊有別於爲官員和貴族服務的“太醫院”,是專門爲看不起病的窮人提供醫療服務的。

有學者稱,“別坊”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人民醫院”,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費用全免。

唐玄宗李隆基“親制廣濟方頒示天下”

然而,北魏的“別坊”主要是針對京城地區的,對外地或邊遠地區的患者則採取贈送指導性醫藥手冊的辦法,供基層醫務人員和患者參考、選擇。

爲此,北魏專門安排醫署主管官員,召集當時的一流醫療專家,選擇醫方精華,彙編成30卷“醫療手冊”,在全國公開免費派送。這種彙編醫方、普及醫藥知識的做法,早在皇興四年“送醫上門”活動時,便搞過一次。

唐朝的醫療衛生機構相當完備,大大緩解了以前朝代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但唐朝爲老百姓“看得起病”所作的努力,具有創造性的“醫改”設計,要算立法,以法律條款形式,來規範醫生的職業行爲,強調醫德,突出救死扶傷。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您應該已經知道古代保護女患者隱私方法都有哪些了吧,您也應該已經知道古代的醫生怎麼看病了吧,是不是感覺古代女性看病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呢?我想您一定跟我一樣的想法,那小編希望您可以把今天的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們哦。

護膚
髮型
香氛
健康
整形
妝容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