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數碼 > 攝影 >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來源:美型男    閱讀: 4.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你是一名資深的攝影師,那麼你在面對影友的點評,你會覺得怎麼樣呢?其實呢?用攝影作品取悅你的內心,比你點評照片來得更加有意義。

問題一: 學會看照片

初學攝影是不太會看照片的,但從點評照片中可以學會看照片中存在的問題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比如構圖問題、曝光問題、風景照水平線的問題。

半年前,大概我也是這樣認爲。認爲點評照片是可以給初學者很多幫助的,但這半年下來,點評了無數照片與看到了無數初學者朋友的照片之後,我的想法慢慢有兩點改變: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攝影作品

首先,任何點評照片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歷史,背景,思想,審美層面去說的,用自己的觀點去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拍的東西,表達的東西提出自己很主觀的看法,大概本身就是一件很不恰當的事情。或許這種點評,解與誤導得而成分遠大於點評的部分,畢竟點評照片的也會因爲點評人本身修養,審美,層次不齊而點評的質量也無法保證,甚至跟點評人本身的情緒都有關係。舉個例子,如果拍照的人喜歡某種文化元素,而點評的人不喜歡這種文化元素,或者不理解,那麼給初學攝影的人帶來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而這種打擊恰恰與攝影無關,畢竟我們都不是聖賢之人,無法站在真的客觀的立場去給人指引。

其次,至於點評照片一些硬件技術問題,我個人理解這是通過看照片與多拍積累經驗循環漸進的過程。比如,構圖問題是很感性,一個人拍照如何構圖不會因爲一個人指出你的問題,就解決了你的構圖問題。舉個例子說明:你拍一個人像照片這次居中構圖,一個高手告訴你,居中是不對的,太呆板了。你就認爲拍人像不能居中,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誤導。很多好的人像作品也是可以居中的,具體要看環境,光鮮,人物的特點等等,究竟是居中還是靠邊,個人感性判斷的元素遠遠大於硬性的標準。 還有,你這次拍的照片曝光時稍微過曝,或者偏暗,另外一個高手也會告訴你,這曝光標準是不正確的,但這個對錯絕對嗎? 肯定不是絕對的,也許這次錯的,下次換了環境就是對的。還夾雜了個人偏好在裏面,並無固定的標準。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2張

點評作品

所以,通過幾張照片的點評,就可以讓初學者明白攝影的得失,我的理解是 弊 大於利的一種行爲。我對於初學者的建議是不要急於去讓別人點評,踏踏實實的日積月累的看優秀的作品,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你看到的那些高手,大都是默默在攝影網站論壇上一泡就是五六年,七八年,甚至十幾年下來,看了太多好的作品,默默的給自己充電,最後慢慢成長的。很多技術標準是不固定的,要結合當時的環境,光線等元素來判斷的,並不能套用一個定義,一個公式,一個理論去包打天下,那是徹底行不通的。攝影歸根是藝術,藝術的世界是沒有統一的標準與依據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問題二、反饋學習

初學攝影在學習一段時間構圖或曝光後,再拍出的照片是希望獲得相對專業的人給予點評來檢驗自己的,畢竟自己看自己的作品很難發現問題,但旁觀者清。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3張

攝影

對於這個問題,我表示能理解初學者需要不斷求證自己進步的心情。但我個人的理解是照片更多的是取悅自己,而無需取悅別人。哪怕你用手機拍了一張記錄你生活中周圍朋友,親人的隨意的一張照片,那麼那就是好作品,起碼對你,對你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4張

照片

至於技術標準的對錯,我上面已經大概表達了一些我的個人看法。首先這個技術標準夾雜了太多個人的主觀的審美認知。比如,山燈老師在點評照片時,有一些觀點是我不贊同的。他認爲一張不好的照片,我恰恰可能以爲是好的。我和他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大家的審美層面有差異,造成的這種標準差異。

所以,所謂的旁觀者清,我倒以爲是旁觀者就是旁觀者,每一張照片都代表我們的濃縮的人生閱歷,審美,故事,旁觀者不是你,哪裏會真的清?

問題三:點評照片

或許會限制一些人的個性發揮,標準也是用來打破的。但最基礎的、硬性的標準都不過關又怎麼談個性發揮和打破常規。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5張

水上攝影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什麼是硬性標準。 硬性標準無非就是網絡上說的那些:細節,曝光準確,構圖合理等標準。那麼既然就是這幾條,我看見在過去的分享課裏已經大量的分享過這幾條標準的判斷思路與經驗, 我想很多初學者影友早就爛熟於心了。 那麼對拍出一張照片,是不是嚴重的曝光不足或者過曝,再或者構圖不合理,不舒服等是可以有一些基礎判斷的。 我也分享過利用直方圖判斷曝光度的問題,沒有聽過到這些分享課的朋友自己到我的微博去瀏覽過往的課程,也歡迎繼續提問交流。歸根到底這些知識點其實並不複雜,難點是融會貫通,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分享課只是一個引路人,並不是說聽了課了就可以每個人可以拍出更好的照片。 我們從來大概不會那樣認爲,儘管現在整個社會都是如此浮躁宣傳。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6張

攝影作品欣賞

我個人認爲硬性標準的判斷其實很簡單,只要聽過一兩節課,大概就是知道的。 這些並不難,我想很多影友共鳴的一個問題是,爲什麼很多影友這些東西早就諳熟於心還是拍不出太好的照片。這個問題要回答,可以借鑑最近網絡上比較流行一句話來說:爲什麼我們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找了一張國家地理人文優秀獎的作品來說明我的觀點,這張照片如果從硬性的構圖標準來說,可以找出很多拍人的構圖等問題。如,從膝蓋處截斷這樣的構圖在一般人像攝影中都是屬於不符合標準的。但這張照片最能打動人的毫無疑問是神態,是那種流露故事。感情壓倒了一切硬性標準,其他的都變得那麼微不足道。當然,我這麼表達,可能會又有很多人會誤解我認爲技術標準不重要的論點。其實我只是想表達,不是爲了技術標準而標準去學攝影,攝影本質的是用鏡頭的眼睛的去看世界,去拍自己,去表達自己。 不管你喜歡什麼,看到什麼,你應該首先,最重要的,也最不能拋棄的是你自己的視角,感覺在裏面。至於硬性的技術標準,那需要和狙擊手或者投籃手一樣,是長期打磨練習的結果,沒有速成的捷徑。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7張

攝影師作品

再用一張照片舉一個朋友的例子,這張蘇州博物館的照片是一個從大連飛到蘇州的朋友拍攝的,我很喜歡,於是發到微博。也會與很多影友覺得好,而且我也覺得這張照片拍的比我之前的照片都好。但這個朋友幾乎不懂技術的內容,只是用了一個很入門的相機,和套頭拍攝的。 他大概只是很喜歡江南的風景,情有獨鍾的蘇州風情,不經意之間拍了這張照片,這和他讀了很多文化層面的書,和看到了很多美學的思想不無關係,如果用所謂的風景構圖標準去看待,這張照片不符合標準之處可以找到太多,但卻不妨礙很多人喜歡,也不妨礙這是一張好照片。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8張

屋頂

所以,我的理解是一張好照片的標準從來不是什麼硬性技術標準,而是流露的情感,內容,思想。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不符合主流攝影硬性構圖,曝光標準的照片在國內外獲獎。硬性的技術標準在你苦練十萬次快門,二十萬次快門總會有的,這個只是量的質變而已。如果你覺得自己標準還不及格,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拍的還是太少,看到的好作品太少。而精神層面卻不是日積月累可以改變的,這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正果。

  問題總結:

總結下來,我認爲點評照片對初學者不是那麼重要也是經歷了這半年了打磨之後才漸漸這樣以爲的。我看到很多初學者影友拍了很多有趣的角度與元素之後,也在反思這個技術標準的問題。 也看到很多人自從開始刻意追求硬性技術標準之後開始失去自我,開始刻意逢迎網絡上所謂那些豪華大片的標準,去拍一些和別人一樣的東西。所以,我提出自己的一個觀點,認爲初學者不需要過分關注技術標準,而是勇敢用相機去表達,去拍攝,攝影是關照內心的修行,而不是爲了取悅別人的競賽。 至於技術標準,那是日積月累之後的養成,你拍了五年,十年,每個月學到一個知識點,自然是水到渠成的正果。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9張

水到渠成

我希望初學攝影的朋友能慢慢學會做真實的做自己,不浮躁,不急於求成的的慢慢在攝影之路上前行。儘管現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竅門,技法之類的東西。 但在我看見,卻很少分享這類東西,我們的考慮是不希望過分用那些所謂花裏胡哨的東西干擾大家安靜的心。 就算一張照片技術上欠缺一些,只要感情真摯,內容精彩,又有什麼關係呢?  

點評照片不着急 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 第10張

初學攝影

我個人提倡的是:“人間攝影” ,迴歸自己,迴歸內心,迴歸生活,讓攝影成爲一種業餘興趣的修行。最後希望各位初學攝影的朋友能跳出那些硬性技術標準的圈子與束縛,學會用相機勇敢表達的自己,哪怕是蹣跚前行,卻是真實的你!

其實學東西的時候,人們一直都在遵循着一個道理,那就是先看或先聽。這跟點評照片不着急,用攝影取悅你的內心更有意義是一個道理。

攝影
電腦
手機
APP
極客
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