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爆料 > 2017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纔是正視歷史的最好方式

2017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纔是正視歷史的最好方式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鏈接:

來源:劇情狗

着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年來,優質的韓國電影逐漸進入中國觀衆的視野。然而,看多了韓國電影,就會發現大部分韓國電影共有的一個特點,那就是無論多麼宏大的題材,最終的落腳點都是人物的情感。

2017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纔是正視歷史的最好方式

爲什麼說不是好的歷史劇

所以,都教授的《隱祕而偉大》,空套了個南北朝鮮間諜問題的政治背景,實質上的內容全是主角個人的命運沉浮;口碑票房雙贏的《暗殺》,完全可以看做是是韓版的抗日神劇;今年被給予厚望的《軍艦島》,把幕布搭建在黑暗的日本殖民時期,但成品也只是標準的流水線套路作品。

甚至那部改變了國家的電影《熔爐》,在我看來,它的拍攝邏輯,也略顯單薄。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把受害者的悲慘遭遇赤裸裸地展現在你面前,讓觀衆憤怒。我很敬佩熔爐的主創,很羨慕這部電影帶來的社會影響,但單說這部電影呈現內容的方式,未免也太簡單粗暴了。(不過對於熔爐這樣的電影,藝術價值也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2017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纔是正視歷史的最好方式 第2張

簡單來說就是,不夠客觀。

情緒二字,貫穿了大多數的韓國電影。

想象這樣一個故事,蠻族大軍壓境,朝廷內部一派主和,一派主戰。然而雙方軍力懸殊,“我朝”毫無勝算。故事的結局,是國家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投降,一國之王,對蠻族俯首稱臣。

按照這樣的套路,該怎麼拍?

那必定是主和一派均爲賣國奸賊,主戰一派均爲民族英雄,亡國之時,忠臣們不堪受辱,紛紛殉節,守住了氣節名分,守住了名族大義。

我們好像已經聽過許多這樣的故事。

韓國曆史上也有一個類似的真實事件——丙子胡亂

丙子胡亂和南漢山城

1636年4月丙子,皇太極由“汗”改稱“皇帝“,又改國號大清,族名滿洲。同年12月,皇太極親自率十二萬大軍,入侵與明朝爲宗藩關係的朝鮮。清軍趁着津江結冰,渡江攻佔漢陽,將仁祖圍困在南漢山城,擊破了各路前來支援的勤王軍。大勢已去,仁祖只能求和。正月三十,仁祖率羣臣出城,脫去王服,改穿青衣,徒步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浦清營拜見皇太極,伏地請罪,行三跪九叩之禮。

那時的朝鮮已經做了大明兩百多年的藩屬國,相比於滿洲國而言,儒家文明高度發達。

這一段,無疑是屈辱的歷史。

而我在這部電影裏,看到了對待歷史最冷靜的態度。

這就是獲得韓國三大電影節之一青龍獎,最佳劇本獎,由《熔爐》、《重返二十歲》導演黃東赫執導的——《南漢山城》

2017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纔是正視歷史的最好方式 第3張

影片最棒的地方在於,給了所有的態度,一個發聲的機會。

由李秉憲飾演的吏曹判書崔鳴吉,主和,心裏裝的,是宗廟社稷,是無辜的天下蒼生。

由金允石飾演的禮曹判書金曹軒,主戰,心裏想的,是民族大義,是“命是不能乞求得來”的骨氣。

在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古代朝鮮,與明朝斷交,對由起于山林牧野的蠻族滿人建立的大清俯首稱臣,是莫大的恥辱。

主戰派,發出了最響亮的聲音,也佔據了當時的道德制高點。

但,最響亮的聲音,就是正確的聲音嗎?

2017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纔是正視歷史的最好方式 第4張

接近結尾的時候,崔鳴吉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把天下百姓的安危置於不顧,把士兵的性命視若草芥,把宗廟社稷的希望寄託在渺無音訊的援軍上,以螳臂當車的力量維護的所謂大義與名分,究竟是什麼?

那個時代下,以仁、義、忠、孝、禮、智、信爲核心的文化,是很難孕育出這樣的想法的,持有這種觀點的崔鳴吉,超脫了他所處的環境。

因爲清醒,所以格格不入,所以痛苦。

全片中唯一一場勝仗的夜晚,崔鳴吉與多年好友、此次勝仗的指揮守護使,把酒夜話,他這樣問道:

——“守護使站在哪一邊呢”

——“我不屬於哪一方,我只是一個殺敵的武官罷了”

——“早知如此,我也跟隨守護使考武科就好了”

服從是武官的天職,而諫言是文官的天職。無論皇帝是否採納,在儒家的訓練體系裏,一個合格的仕臣,應該向皇帝進獻獨立思考之後做出的最好建議。之於崔鳴吉,投降就是在他看來最好的決策。一方面是軍力懸殊,將士無辜;另一方面是明朝式微,大勢已定。

因爲看的清楚,所以不能置之不顧,即使滿朝百官都叫囂着要砍了他這個奸臣的頭,他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是他的忠誠。

而主戰派的禮判金曹軒,按崔鳴吉的話說,“是朝中唯一的忠臣。”

與朝中各種迂腐的牆頭草不同,主戰,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在他的眼裏,命,有高低貴賤;死,有輕重之別。

影片的開頭,金曹軒在結冰的湖面上遇到了一名引路的老爺子,老爺子表示自己還有一個小孫女要養,等清軍來了,就給他們帶帶路,能換點口糧,畢竟自己給國君引路的時候,連一碗小米都沒有領到。

在金曹軒的世界裏,這樣的人,留不得。

崔鳴吉認爲,活路,有千千萬萬條可以走。

而金曹軒認爲,活路,只有一條。

在他眼裏,國家,君王,百姓,生命,都只有一種存在形式。而他,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去追求、維持這種唯一的存在形式。

這是他的忠誠。

保持歷史的客觀

2017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纔是正視歷史的最好方式 第5張

看到這裏,觀衆能明顯感覺到,當時的朝鮮社會,是被嚴重割裂的社會。

所謂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看重禮儀與氣節,描述的,僅僅是朝中的貴族大臣,社會的上層階級。

而那些爲了一碗小米在寒冬臘月的冰面上爲人指路的老人,只要可以夏天播種秋天收穫就很滿足的鄉民,

才代表着這個社會真實的樣貌。

廟堂,離江湖太遠。

在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情況下,本片拋出的下一個疑問是:何爲君王?

偏執的理想主義者金曹軒,他不能接受一國之君淪爲蠻族的臣子,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君王有朝一日會爲蠻族的大汗跪着倒酒,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君王承受這樣的恥辱。

而崔鳴吉認爲,如果爲了宗廟社稷,爲了天下蒼生,君王不得不承受這樣的恥辱,那麼,這就是身爲君王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即使最後君王俯首爲臣,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之時,他是哭的最傷心的人。

2017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這纔是正視歷史的最好方式 第6張

然而,身居廟堂之高的君王本人,又是怎樣的想法呢?

卻僅僅是想活下去而已。

爲了烘托如此磅礴詭譎的歷史羣像大戲,電影在服化道美上也頗下苦工。

阪本龍一操刀的OST也是一大亮點。

但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導演在處理這段並不光彩的歷史時,表現出的,爲了盡力保持客觀而維持的剋制。

絕對的客觀並不存在,時代環境在變,主流文化在變,我們不可能消除看待一個問題時的“前理性”。承認自己的主觀,是構建客觀的第一步。我們只能爲了達到一定程度的客觀,而保持克制。

這種剋制的背後,是對探索歷史真相的嘗試,是拋棄成見的勇氣,是逆流而上的孑然一身。

然後我們才能窺視到歷史真實的一角。

才能於無聲處聽驚雷。

鏈接:

來源:劇情狗

着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