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爆料 >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曾經有過“被某部電視劇或者電影嚇得睡不着覺”的經歷。

但不得不說,這種“童年陰影”常常來自於小時候過於豐富的想象力。

比如是《少年包青天》裏黑人兄弟扮演的“燒焦屍體”;或是某個刑偵劇中假到不行的骨骼模型。

往往在長大後鼓足勇氣重看一遍之後,不僅會感慨片子中道具的拙劣,心中還充滿了對童年自己的鄙夷。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張

但是也有一些作品,讓人無論回看多少次,依然會露出謝耳朵同款表情: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3張

比如下面這張劇照,即使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每次看到依然會讓人“心裏一咯噔”。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4張

每個人記憶中可能都有類似一部電影:劇情中帶有某種“神神叨叨”的奇幻類設定,所以總是被熱衷於警匪、愛情片的爸媽劃分到“小孩子看的片子”的分類中。

但要說是兒童向的呢,裏面卻又充斥着兇殺、災難、獵奇等種種Cult片元素,從畫風到劇情都跟“人畜無害”毫不沾邊。

甚至,如果說到放飛自我的程度,幾乎可以完爆如今的大部分國產電影。

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爲——“未成年人專屬狠片兒”

01 從“毀滅世界”到“人頭嫁接”

當年的電影工作者,似乎特別熱衷於用各種手段恐嚇祖國的花朵。

在很多同類型的電影評論裏都能看到這樣的內容:

“這片當年把我嚇得一個月不敢關燈睡覺,怒打一星!”

也有不少人說,它們製作粗糙、情節經不起推敲,全靠獵奇情節吸引觀衆。

儘管拍攝水平一般,但是影片中處處都能看到爲了營造驚悚感而做出的努力,讓人即使長大後也想高呼幾聲“duck不必”。

比如,在關鍵劇情中運用昏暗的紅藍光線烘托氣氛,再配上詭異的音樂和人物驚恐的神情,恐怖程度也可謂是衝破天際;

門自動關上是恐怖片中的常見橋段。

於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孩子從嬰兒車爬出來”這樣的情節,也有了幾分弗蘭肯斯坦的味道。

《毒吻》劇照

《瘋狂的兔子》中,爲了表現孩子們被集體洗腦的過程,還運用了“畫面變形”。

被洗腦後,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世界變得扭曲而令人暈眩,直擊觀衆的心靈。

而飛馳的地鐵中時有時無的人影,也是“科幻片鬼片傻傻分不清楚”。

當然,驚悚的套路看多了,會讓人審美疲勞。

但也有那麼一些片子,超越了“製造恐怖”的初級階段,在更前衛的審美風格上更近了一步。

比如下圖中頗具幾何感的窗框和門框,就有幾分《剪刀手愛德華》中色彩小鎮的意思;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9張

《錯位》劇照

而掛在牆上的電腦顯示屏和鍵盤,也讓童年的我們粗淺地領略了初代《星際迷航》的美學風格。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0張

《凶宅美人頭》劇照

不過,與這些Cult味十足的畫面風格相比,更加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電影裏“神神叨叨”的劇情設定。

與當年創作者的大腦洞和狠路子相比,現在的國產電影簡直要被按在地上摩擦。

以環保爲主題的《大氣層消失》,影片一開頭就是會滅絕整個地區所有生物的“臭氧層大洞”,在毀滅地球方面的決心簡直不亞於如今的好萊塢。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1張

不僅如此,電影裏前前後後因各種意外掛掉的不止10個人。從砸油罐車的偷油賊,到保護國家財產的正義老爺爺,再到改邪歸正的女劫匪。

都是幾秒鐘就領了便當,比現在滿是主角光環的國產片下手狠多了。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2張

據導演說,劇本中本來還有一場表現太陽強輻射導致人們精神失常,發生大混亂的戲。當時由於倉促拍得質量不佳,最後只能放棄這一情節。

《大氣層消失》雖然悲觀地預言了一場世界即將毀滅的噩夢,但整個情節還是圍繞“拯救地球”展開,結局也是危機被解除。

而1989年的另一部電影《凶宅美人頭》,則從故事設定就透着一股陰森迷幻的氣質。

影片改編自一部前蘇聯科幻作品,主要講述的是一個醫學教授在實驗室違規研究“人頭再植”的故事。

他將一位意外慘死的舞女羅美娜的頭顱復活,並“謀殺”了另一個女子,將其身體嫁接給了羅美娜。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3張

整個故事以剛從學校畢業的女助手視角展開,結構上層層推進,高潮緊湊。不僅在當時是一部題材前衛的作品,在現在看來依然會讓人覺得氣質獨特。

羅美娜從獲得身體,到經歷排異反應不得不回爐重造,也是比較成熟的科幻片套路。

更不要說片尾還出現了大反轉

所謂的“人體嫁接”技術,其實是醫學教授偷了自己老師的研究成果,而他還也利用同樣的技術一直保存老師的頭顱。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4張

正如一位網友評價:“過曝鏡頭、封閉空間、電子配樂,實驗痕跡強烈。如今審視,依舊另類得一塌糊塗。”

除開拍攝手法,30多年前就能把目光聚焦到如今看來都頗爲“先進”的換頭術上來,其眼光和野心也讓很多人至今回看都感到意外。

02 Cult的外表,嚴肅的內核

如果只是創作風格和故事上腦洞大開,這批電影也不至於讓人念念不忘。

儘管刻在一代人腦海中的大多是驚悚獵奇的畫面,但其對於一些嚴肅問題的討論,如今看來也是既大膽又深刻。

與《大氣層消失》並稱爲兩大環保類科幻片的《毒吻》,拋開男主角有些可怕的長相,其實對於環保這個議題本身,也有着非常嚴肅而具體的討論。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5張

主人公三三的父母都是化工廠的工人,身體裏都含有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因此三三生來就帶有劇毒,父母也相繼被他毒死。

隨後,他被醫院的女護士收養。而這位女護士的父母,剛好一個是市長,一個是環保局長。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6張

影片的一個衝突點就來自他們有關焦化廠的爭執。女護士的媽媽作爲環保局長,多次要求丈夫關閉排污嚴重的工廠,並直言“他們是在放毒”。

然而市長爸爸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焦化廠是繳稅大戶,市裏的飲水工程更需要他們的資金支持。

乍一聽似乎各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市長的邏輯弔詭之處:

之所以需要開展調水工程,是因爲市內的水源全都被焦化廠污染了。

一邊用焦化廠的資金調取新的水資源,一邊還放任其繼續排污,簡直堪比小學數學題中“一邊放水一邊注水”的游泳池。

市長最後一句話暴露了他的真實想法:“爲了這工程,我已經奮鬥了三年,你說人生有幾個三年啊!”

換句話說,治理環境還在其次,如何在自己的任期作出政績,纔是影響他決策的主要因素。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7張

而影片也通過結局迴應了這種做法:三三身上的毒素最終污染了水源地。暗示不解決污染問題,單靠引進新的水源是行不通的。

現在看來,天馬行空的劇情+嚴肅立意的方式,已經成爲當時很多小成本科幻電影的通用套路。

《瘋狂的兔子》外星人入侵+警惕羣體狂熱;

《大氣層消失》意外災難+呼籲環境保護;

《凶宅美人頭》科學怪人+“爲精英犧牲凡人是否正確”的倫理探討。

影片質量參差不齊,但無一例外都要在裏面塞上某個正經得嚇人的宏大命題,就如同現在的國產劇“無IP不開機”。

而其中的登峯造極者,則是被公認爲“80年代國產科幻片”之最的電影《錯位》。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8張

它超越了當時人們對於“科幻片給小孩子看”的認知,通過科幻題材對官場進行了辛辣地諷刺。

在影片中,工程師出身的局長爲了躲避無聊的工作,創造出一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機器人替身,讓他代替自己出席會議和酒局,批閱文書。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19張

機器人模仿局長的筆跡,在各種文件上批覆“同意”。

誰知道機器人在官場上經歷了複雜的人際交往後,逐漸有了自我意識,甚至想要取而代之。

在整個過程中,影片藉由對人類社會一無所知的機器人之口,抨擊了官場上虛以委蛇、人浮於事的官僚作風。

“你們人類給自己制定了許多條文,但內心深處卻只希望別人遵守。”

“我以您(局長)的身份在臺上講話,臺下的人不願意聽,也得鼓掌。”

而機器人逐漸“意識覺醒”的過程,其實也暗示着人與官場逐漸同流合污的墮落心路。

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機器人與正主的第一次衝突,原因來自於一份關於精簡會議、克服官僚主義的中央文件。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0張

機器人看到後發現作爲“開會專業戶”的自己不再有價值,於是將文件偷偷藏起。

這固然體現了機器人自我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又何嘗不是對官場一些人趨利避害、顛倒是非的諷刺?

03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故事”

不得不說,這批電影中所觸及過的很多話題,到現在也依然有意義,甚至成爲了某種時代的預言。

前段時間“水污染導致長三角地區兒童孕婦體內檢出抗生素”的新聞,就讓不少人想起了渾身劇毒的三三;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1張

《兇殺女人頭》中所探討的“換了身子的我還是不是我”,也依然是科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2張

曾公開表示願意接受“換頭術”的男子瓦列裏·斯皮裏多諾夫

不過要是因此就認爲這些片子有多麼製作精良、內涵深刻,也大可不必。

受限於當時的成本和製作水平,大多數的片子拍攝週期短,成本低,情節也多以吸引眼球爲主要目的。

像《凶宅美人頭》,從片名就可以看出它走的是兇殺、懸疑、情色的B級片路子,而電影中的一些鏡頭運用,也能明顯看出軟色情的影子。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3張

電影中的時代設定更是極爲混亂:主角的裝束是民國的,實驗室裏有高級電腦,但開成果發佈會的禮堂又彷彿來自計劃經濟時代。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4張

除了編劇和製作上的簡陋,大多數同類影片中所涉及到的嚴肅話題,相關的討論也都是概念先行,淺嘗輒止。

比如在片尾生硬地直接“PPT式”點題,就怕觀衆理解不了他們的高屋建瓴。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5張

有時候還會讓演員彷彿詩朗誦一樣來一段意味深長的獨白,其中流露出的“正氣”把全片的Cult風格削弱了不少。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6張

如果用一個比喻來說,這些電影就彷彿是中學時代“命題作文”,隱約總給人一種強行扣題、硬拗深刻的感覺。

但另一方面,除卻童年濾鏡的加持,那些吹捧者的心態也很容易理解。

我們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作品了——畫面簡陋、敘事粗糙,但是偏偏從審美到立意,都透着一股強烈的生命力

遙望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多數人還處在工資幾十塊的溫飽水平。

互聯網時代尚未到來,普通人獲取知識的渠道極其匱乏,國外大片也只能看盜版。

這是我第一次爲6分國產片喊冤 第27張

資料圖

但國產電影的思緒卻已經伸到了遙遠的未來。從人工智能到換頭術,從環境保護到科學倫理……人們的大腦向外探索,向內反思。

儘管不少設想如今看來天馬行空,對很多討論也難免陷入幼稚。

但相比於如今什麼類型劇都能拍成談戀愛的國產劇大環境,當年這些電影中透露出的大格局和野心,確實有種別樣的風采。

這樣的電影已經在熒幕上消失太久了,而且大概再也不會回來。

就像你無法想象《毒吻》這樣極具視覺衝擊力的作品,當年是在中央六套上播出的。

而更重要的是,萌發這些電影的社會環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電影創作者對於嚴肅話題的執着,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理想主義的價值觀取向:

每個人都樂於關注一些看似虛無縹緲的議題,都覺得這世界與自己息息相關。

如果你現在跟朋友談起環保之類的話題,可能會被嘲笑“故作深刻”。

但在當時,每個談起環境破壞的普通人,都在真心爲人類的命運而擔憂。

於是當我們重看這些“童年陰影”時,總會情不自禁的喊出“這電影怎麼這麼敢拍”,其實也是在懷念那個年代——

對於人類命運那種無與倫比的熱忱,我們已經失去太久了。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