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爆料 >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信條》電影截圖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張

作爲當今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諾蘭常常憑藉“燒腦”的敘事手法與複雜的邏輯在業界引發軒然大波。熟悉他的觀衆都知道,在其電影中,每一個出現的元素都經過深思熟慮且富有寓意,藝術也不例外。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就從新片《信條》入手,與你一起探尋諾蘭電影中的藝術隱喻。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3張

CLUE #1

一塊迴文石板

電影《信條》中的第一條藝術線索大約就藏在名字“TENET”中,這一單詞來源於“Sator石板”——一種由五個五字單詞組成的正方形石板。其神奇之處在於具有多種閱讀方式與對稱性:以中間的字母N爲對稱中心,石板上的其餘字母皆圍繞它一一對應;無論從左至右、從右至左,抑或從上往下、從下往上閱讀,石板上的字母永遠會組成五個相同的單詞。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4張

法國奧佩德舊城區牆上的Sator石板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5張

Sator石板的多種閱讀順序與對稱性

Sator石板最早被髮掘於龐貝古城遺址中,其後又在意大利、法國、瑞典等歐洲多地被發現。據悉,Sator石板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公元2世紀。

如果把石板多樣化的閱讀順序與電影的時間順序聯繫起來,不難體會到二者間的高度呼應——正向與逆向共存、迴旋往復,這恰恰是諾蘭電影典型的敘述邏輯。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6張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

而石板中的五個單詞也分別對應了影片中的信息——SATOR是片中軍火商Sator;AREPO爲繪製戈雅贗品的畫家;TENET是片名和組織名稱;OPERA爲發生爆炸的地點;ROTAS則是Sator保存藝術品的公司。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7張

《信條》電影海報

CLUE #2

一張戈雅贗品

講到這裏便來到了片中的第二個藝術元素,即藝術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戈雅的作品可以說是維繫片中角色關係的重要紐帶——Sator的妻子Kat將戈雅作品的贗品以百萬美元高價賣給丈夫,Sator以此威脅控制了她,引發之後一系列故事。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8張

《信條》中的藝術商人角色Kat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9張

軍火商Sator與妻子Kat

戈雅生活於18世紀的西班牙,宗教法規高度管束,描繪裸體嚴厲禁止,而他卻在這個時代畫出了《裸體的馬哈》(馬哈在西班牙語中意爲姑娘)。由於當時的宮廷和社會輿論對《裸體的馬哈》強烈不滿,戈雅又繪製了一幅表情、姿態一模一樣的《着衣的馬哈》。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0張

戈雅《裸體的馬哈》,布面油畫,1797-1800年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1張

戈雅《着衣的馬哈》,布面油畫,1798-1805年

戈雅筆下的女性風姿綽約而恣肆,含沙射影了彼時宮廷中的風流韻事,甚至掩蓋畫中的男性角色成爲畫面主角。轉觀《信條》的選角,Kat的飾演者伊麗莎白·德比齊(Elizabeth Debicki)身高190cm,以絕對的高度優勢壓倒了片中男性角色。或許可以猜想,諾蘭是否借戈雅的藝術暗示着影片中男女人物間的矛盾。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2張

戈雅《查理四世的一家》(The Family of Charles IV),布面油畫,1800-1801年

而這張贗品的作者Arepo,在片中從頭至尾沒有露面,僅存在於其他角色的對話之中。這也呼應了該單詞本身——Arepo含義未知、來源不明,如同這位畫家一樣神祕。關於Arepo究竟是誰,網絡上爭論不休,有人認爲他是Sator來自未來的盟友派來協助控制Kat的幫手,也有人認爲他纔是真正的幕後大佬。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3張

戈雅《自畫像》,布面油畫,1796-1797年

CLUE #3

一個培根仿妝

《信條》並非諾蘭首次在電影中融入藝術元素。在與泰特美術館(Tate)的“電影遇見藝術”主題系列採訪中,諾蘭曾說過自己最愛的藝術家是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這部經典作品的成功便受到了培根的啓發。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4張

電影《黑暗騎士》中的小丑角色

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小丑這一角色就反覆出現於蝙蝠俠相關作品中,但《黑暗騎士》中由希思·萊傑(Heath Ledger)所演繹的小丑卻爆發出了更加深邃的黑暗力量。在採訪中,諾蘭討論了小丑的化妝問題——角色的經典形象爲皮膚蒼白、頭髮綠色、嘴脣鮮紅,而這樣的造型在嚴謹且現實的世界設定中難以契合。但當他將培根油畫中的人物帶入場景時,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5張

培根油畫與《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形象

除此之外,培根在畫作中常以大面積的黑暗空間營造引人入勝的視覺效果,而諾蘭將這種“留白”手法貫徹進自己的電影創作中——“黑暗可以讓觀衆思考這些空間中隱藏的事物。”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6張

弗朗西斯·培根《教皇》(Pope),布面油畫,1958年

如果說培根的藝術創作帶給諾蘭的更多是形式上的靈感,那麼下一位藝術家則是從空間構架上啓發了諾蘭的時間構架。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7張

埃舍爾《畫畫的手》(Drawing Hands),版畫,28.2×33.2cm,1948年

CLUE #4

一段循環樓梯

電影《盜夢空間》片段

在電影《盜夢空間》(Inception)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二人沿着樓梯不斷上攀,最終登上頂端,鏡頭切換視角,樓梯如懸崖般於此中斷。想必有些讀者看到這一畫面已然猜出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這位大師了——荷蘭平面藝術家埃舍爾(M. C. Escher)。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19張

荷蘭平面藝術家埃舍爾

在採訪中,諾蘭曾說過:“我深受埃舍爾的版畫及其創作中藝術與科學、藝術與數學之間聯繫的啓發。研究他的版畫,讓我實現了某種創作上的自由。”對比埃舍爾的作品《升序和降序》與《盜夢空間》中的樓梯,不難感受到二者高度的相似性。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0張

埃舍爾《升序和降序》,石版畫,35.5×28.5cm,1960年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1張

電影《盜夢空間》場景搭建花絮

這一結構被稱爲“彭羅斯樓梯”(Penrose Staircase),它在物理上不斷上升,沿其上行,人們無從找到樓梯的頂點與盡頭,循環往復、永無止境。縱觀整部《盜夢空間》,摺疊、倒置的街道與建築形成無盡的迷宮,貫徹了這樣的空間形式。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2張

《盜夢空間》電影截圖

埃舍爾是如何創作出這些錯綜複雜的視覺藝術的?1922年,他穿越西班牙,訪問了格拉納達14世紀的建築阿爾罕布拉宮。基於幾何對稱的阿爾罕布拉宮複雜的裝飾設計激發了他對鑲嵌細分數學的興趣,由此孕育出其經典的“鑲嵌”藝術。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3張

摩爾式建築阿爾罕布拉宮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4張

埃舍爾《Encounter》,石版畫,34.3×46.4cm,1944年

而上文中提到的“彭羅斯樓梯”同樣源於埃舍爾對數學的深入研究。埃舍爾在創作生涯中與數學家交流密切,彭羅斯父子受其作品《樓梯之屋》啓發,發表了論文《不可能的物體:一種特殊的視覺錯覺》,並給埃舍爾寄了一份,埃舍爾讀完後又創作出《升序與降序》。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5張

埃舍爾《樓梯之屋》(House of Stairs),石版畫,47.2×23.8cm,1951年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6張

埃舍爾《爬行動物》(Reptiles),石版畫,33.4×38.5cm,1943年

CLUE #5

一首無限音階

在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Douglas Hofstadter)1979年獲得普利策獎的作品《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中,作家將埃舍爾的平面藝術與作曲家巴赫的音樂共同討論,提煉出其中的思維共性。說到這裏,不妨再聊兩句巴赫對諾蘭的影響。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7張

諾蘭電影《敦刻爾克》配樂採用謝潑德音調

在關於電影《敦刻爾克》的採訪中,諾蘭曾說過:“這部電影的結構基於一種名爲‘謝潑德音調’的音樂結構。”巴赫最爲經典的樂曲之一《無窮升高的卡農》,整首曲子音調不斷上升,最終卻回到了起始時的c調,正是由於採用了“謝潑德音調”。巴赫常在音樂中運用該音調以營造步步緊逼的聽覺張力,而諾蘭在自己的電影配樂中也深得此法。

讀到這裏,我們不得不驚歎於諾蘭在藝術、音樂、哲學等一系列領域中的深入研究與運用。音樂本是存在於時間中的聽覺藝術,而繪畫是存在於平面中創造空間的視覺藝術,諾蘭卻深度結合視聽,將視覺上循環往復的平面概念與音樂中最爲抽象的聽覺感受具象爲電影創作,共同呈現“時間”這一永恆的主題。

諾蘭電影暗藏的藝術隱喻,你get到了嗎? 第28張

編輯、文韓晗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