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爆料 >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來源:美型男    閱讀: 4.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金色索瑪花》劇照。

“索瑪花是彝族人民最喜愛的花,總檯出品的《金色索瑪花》是脫貧攻堅‘中國方案’的審美化呈現,該劇聚焦少 數民族地區,爲鄉村振興‘中國方案’留下最真實、最赤誠的影像。”2020年12月2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歐陽奮強執導,徐百慧、何明翰、尹鑄勝、劉一含、熊睿玲等主演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金色索瑪花》正式收官。播出期間每集平均率2.010%、收視率1.231%,均進入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指標前三,實現了收視口碑雙豐收。

《金色索瑪花》一經上線便收穫了諸多討論和好評,觀衆紛紛表示這部劇完全沒有傳統扶貧劇包袱感,節奏輕鬆明快情感豐富,彝族同胞和大涼山風光穿插其中,真實自然又充滿原生態的美,其中,劇中很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感動。

去年8月底,《索瑪花開》在西昌殺青之時,本報專門派出記者採訪其中的幾位主要演員,包括熊睿玲、王雅妮、項宇、斯力更、王彩平、李建東等,隨着電視劇的熱播,這幾位演員的人氣也在不斷上漲,他們在劇中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受到了觀衆的認可和喜愛。

據悉,電視劇《金色索瑪花》是總檯出品且唯一一部在涼山全程拍攝的脫貧攻堅題材劇,主創團隊不僅積極唱響主旋律,立志講好“中國脫貧故事”,也從文藝作品的角度出發爲觀衆帶去溫情與力量。再現了大涼山谷克德村脫貧攻堅的曲折歷程,用藝術化的方式展現了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

隨着電視劇《索瑪花開》的熱播,幾位主要演員人氣不斷飆升,他們在劇中的表演備受觀衆喜愛,現在,讓我們再一次通過記者採訪的文字,去感受他們在劇裏劇外的個人魅力。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第2張

熊睿玲:

展現當代共產黨人形象爲觀衆奉獻不同的扶貧劇

在劇中,熊睿玲出演“陳儀”一角,這個角色是涼山州委副書記,代表着現代共產黨人,代表着羣衆的精神領袖,正是因爲這樣,這個角色被賦予了更多希望和要求。熊睿玲思考,她一定要呈現出一位睿智、美麗、時尚、非常規意義上的領導,一定要不古板,要雷厲風行,要誠心、誠意對待人民羣衆,凸顯真誠。

與以往塑造的有缺陷的、活靈活現的小人物、小角色不同,除了定妝和服裝考究外,熊睿玲還對自己的臺詞、演出等進行了二度創作,她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定要把心掏出來。”劇中的她,不僅是在貧困村呆過,有了很深厚的感情,還把女主角“萬月”帶到了貧困村扶貧。隨着劇情的發展,幾位女性代表着一朵朵獨立、堅強、自信的“索瑪花”,一步步克服了諸多困難,通過不同的層次,呈現出了一幅脫貧攻堅的美好畫卷。

除了拍戲前做功課,熊睿玲還與村裏的老鄉們接觸,最後把共產黨人的奉獻和付出,一點點具象化,在劇中的所有行動都不是口號化的,而是通過一件件事腳踏實地做出來的。第一次出演一名現代幹部,熊睿玲加入了演戲的經驗,也投入了很多心力,花費了很多時間去思考和揣摩,力求塑造出一位美麗的、幹練的、不空洞的形象。經過反覆斟酌,她不僅學會了一些地方方言,讓角色更有代入感,還蒐集了一些可用的資源信息,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創造劇中的形象。

例如,靈巧掌握劇中“陳儀”的“兩面性”的區別,從在上山下鄉、工作中的嚴肅、指揮性強、說一不二等,自然跨度到和鄉里鄉親們打招呼時的自然、親和、與大家打成一片,這些都是需要拿捏好尺度,把握好分寸,用心去推敲、用情去流露的。

她希望,這部劇在央視的平臺上播出後,在展現涼山山美水美人美的同時,觀衆們能看到在我們的祖國有一羣致力於脫貧攻堅的人,正在美麗的土地上等待索瑪花的盛放,等待摘掉貧困帽子的那一刻。也希望這部劇不同於常規意義的扶貧劇,希望反映每位扶貧工作者的辛苦,讓老百姓看到這部劇是有一定高度的,因爲脫貧是全人類的事業,大家都應該知道扶貧工作者做了些什麼,並給予支持,這是一代又一代的領導都重視併爲之付出了心血的。去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她認爲這部劇有着特殊的歷史意義,出演了這部主旋律的電視劇,也讓她倍感驕傲與自豪。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第3張

王雅妮:

拍戲是一個自省的過程

正在念大三年級的王雅妮,在劇中飾演“阿芝”。她對“阿芝”這一角色最大最深的體驗是:懂事得讓人心疼。劇中的“阿芝”有任何事都喜歡藏在心裏,把心中想表達的全部化作歌聲,對着大山唱出來。她的聽話、善解人意、爲他人着想,就是一個“乖乖女”的形象,雖然兩個姐姐經常發生爭執,家庭不和睦,但“阿芝”始終希望家裏一切都好好的。

這是王雅妮出演的第二部戲,作爲劇組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演員,她表示自己在戲裏戲外都受到了大家的關心和照顧。不論是在演戲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情緒不飽滿,演員們和導演都給予她點撥也好,還是在平時生活中大家對她的幫助也好,她都心存感謝。

“彝族的好客和一些風俗特色,我都在劇中模仿了,拍戲前也進行了一些生活體驗,我飾演的三女兒不會和父親顯得很親暱,我也在劇中體現了。”王雅妮說,這次拍戲她又收穫了很多經驗,從前輩們的身上汲取了很多,她處理不好的地方前輩也會提出建議,告訴她怎麼去做,這對一個新人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拍攝中,她感受到了涼山氣候好、美景棒。但也體驗了“一天經歷四季”的非同一般的感受。有一場戲,雨一直斷斷續續,由於是晴天的戲,所以戲中不能有雨,大家只有等雨停了繼續拍,下雨了又暫停。她說:“我們都說,下次喊‘開拍了’的時候要小聲點,怕‘老天爺’聽到,因爲每次一喊‘開拍了’,就彷彿一聲令下,雨就下起來了,我們在無奈中也覺得有些許好笑。”

說到自己最深的感觸,她說,以前沒來過涼山,只在電視看過,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直到她第一次進到了山裏,看到村民們盤坐在地上,又看見一個約莫六七歲的孩子一個人接了3桶水,正在擡水,她的內心受到了撞擊和觸動,她想,山裏的孩子們過着和城裏孩子們不一樣的生活。也正是因爲有了這次拍戲的經歷,她認爲,此行是一個自省的過程,她也相信此行對自己今後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

她說:“我想告訴大山的孩子們,要相信黨,以後我會盡力去幫助他們。”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第4張

項宇:

從內到外貼近角色

項宇在劇中飾演“毛甲”一角,雖然身處收入不高的貧困村,但因爲擁有一個小賣部,是一名個體經營者,被村民們認作“首富”,在別人眼裏,他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在他自己眼裏,他是村裏最有文化的人,因爲有初中文憑。

項宇說,雖然“毛甲”開小賣部、賣水果、種草莓、辦合作社等,都被認爲是貪財,但“毛甲”其實是爲了給癱瘓在牀的妻子存錢治病,纔會很看重自身利益,內心還是很淳樸善良的。在劇中,“毛甲”就像一個“刺頭”一樣一直和女主角“萬月”對着幹。“萬月”勸說村民們搬離村莊原址時,“毛甲”認爲新址離縣城近,縣城有很多售賣東西的小賣店、超市等,會影響自己的生意,會斷了財路、傷及利益,所以一直不肯搬離。

“我是文化最高的,聽我的。”在劇裏,“毛甲”的這句臺詞是頗具人物色彩的,但在“萬月”的種種行動中,他從固執、自私,慢慢被真心打動,接受了“萬月”的提議,呈現了一個內斂、堅強的男子的形象。

爲了塑造好“毛甲”這一角色,爲了讓觀衆們看到“毛甲”時心中發出“這個演員應該就是當地的吧”這樣的評價,項宇和當地羣衆相處了10多天,還故意把自己曬黑,並減重30斤,從體重160斤減到130斤,最大程度從外表上貼近角色。此外,他還學會了幾句彝語和一些四川話,每天在拍戲前,一定要和當地羣衆先聊一會兒,好進入更佳的語境。

“最開始我化妝要塗很厚的粉底,才能遮住我比較白的皮膚,最後我堅持每天曬太陽,和村民們坐在一起,化妝師都不知道我在哪了,化妝時間也從半小時變成了15分鐘。”項宇說,還有很多當地羣衆跟他說彝語,以爲他是彝族,這讓他感到很興奮。

一場戲因爲天氣原因三四個小時還沒拍完,還要推遲拍攝計劃;陰雨天時用燈光老師的照明布遮雨,結果因爲雨水太多,照明布支撐不住,雨水全灑了下來;每天來回4小時的泥濘山路……雖然每天都會出現各種問題,拍戲也會產生疲憊,但“靠天吃飯”的一些小困難都被克服了。要離開角色了、離開劇組生活了,項宇很不捨,他認爲這部劇是他今年35歲最好的一份禮物,不管是體驗了涼山的民俗風情也好,對錶演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也好,從做人到拍戲都更專注認真了也好,都讓他獲益匪淺

2018年以來,項宇覺得昭覺的變化真的很大,從當地羣衆生活質量的改變,他體會到了脫貧攻堅的成效,深深感到了震撼。所以,他現在很期待劇的播出,除了外地的觀衆,他希望拍攝地的村民在家裏看電視時,能夠捕捉到平時生活中的點滴,能夠會心一笑,這就是他最大的滿足。

項宇說:“我有機會的話會再來涼山度假,這裏的節奏慢、風景美,各民族也都很熱情,有種各族同胞一家親的氛圍。”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第5張

斯力更:

爲涼山創作了一首歌《大山》

蒙古族演員斯力更,在《金色索瑪花》一劇中擔任“吉乃”這一角色,飾演一位嗜酒的村民,同時是有着一個女兒的單親父親。在劇中,隨着劇情的發展,“酒鬼吉乃”逐步被女主角“萬月”的實際行動感化,“萬月”救了他女兒的命,於是他戒掉了酒,也讓一直沒讀書的女兒接受了教育。

自2020年6月23日進入劇組,到斯力更的戲份於當年8月27日殺青,在2個多月的時間裏,有過太多讓他銘記在心的瞬間。

剛來涼山時,爲了體驗生活,更好地融入角色,斯力更和很多涼山本地的人交了朋友。“彝族和蒙古族一樣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都好客。”他說,他結識了很多兄弟姐妹,大家在一起喝酒、暢聊,有機會他還會跟涼山的朋友們再打成一片。

除了拍戲前認識了好客的朋友,他還常常經歷“膽戰心驚”。每天,從住處到拍攝地,來回有4小時的時間,和廣闊平坦的大草原不同,涼山的山路崎嶇,常有懸崖陡壁。他說:“我每天想在車上打會兒盹都不敢,看着彎彎的山路和峭壁,真的很嚇人,怕摔下山崖。”

路途有些“驚險”,拍戲中受的傷害也讓他20天后都還疼痛不已。有一場戲,谷克德村的氣溫低、天氣涼,但他必須背對着被涼水一直衝着後腦勺,加之大型鼓風機的風力大,到現在,他後腦的左後方還每天都有種嗡嗡作響的感覺,他打算上醫院做做檢查治療。用斯力更的話來說,拍戲時經受的任何外部的環境艱苦、受傷等,都是正常的。

在拍戲的過程中,他和扮演自己女兒的徐藝函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也培養出了較高的默契度。在劇中,“吉乃”和女兒“阿果”始終處在無助、相互依靠、不離不棄的狀態之中,雖然兩人臺詞不多,但會用感情和舉止來表達對彼此的關懷。“我離開拍攝現場的時候,阿果來送我了,還哭了。”斯力更說,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他還沒有孩子,但他體會到了做父親應該承擔的責任,應該給孩子安全感。

“你就是你,我血液裏奔騰的熱情;你就是你,我最渴望的溫暖;你就是你,我近在咫尺的遠方;你就是你,我在大山的呼喚。大山啊大山,鬱鬱蔥蔥的你;大山啊大山,沉默不語的你;大山啊大山,養育我們的是你;大山啊大山,讓我們走出去的也是你。”這是斯力更創作的歌曲《大山》中的歌詞,唱給劇組裏的人聽後,不少人流下了淚水。

他說,某天拍戲間隙,他看到一個小孩在水塘邊玩,他的母親正在洗衣服,他認爲那位母親就是一朵獨立、美麗的“索瑪花”,那種精神力量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其中他最喜歡的歌詞是“我從未嫌棄你”這一句,因爲他看到當地的孩子都沒有嫌棄自己的出身,只是想走出去,那份堅韌讓他爲之動容,這句話也體現出了“不忘本”,雖然孩子們身處大山,但他們會走出去,也會再回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斯力更表示,他還會再一次來涼山,取一些當地的素材,拍一些視頻,把歌曲的旋律做完整,爲涼山、爲自己留下點什麼,再陪陪新交的好朋友。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第6張

王彩平:

第四次來涼山感受大變化

此次劇組中年歲最高的王彩平,在劇中飾演“伍加”一角,今年77歲的她,克服了很多身體上的不適,堅持把戲拍完。這也是她第四次來到涼山,感受到了涼山發生的巨大變化。

劇中的“伍加”是一個比較傳統保守,甚至有些封建迷信的,且文化程度低的村裏的長者。當自己的孫兒生病後,她沒有第一時間去醫院,而是請畢摩來做儀式,如果不是女主角“萬月”把她的孫兒抱到醫院裏去,救了孫兒,可能孫兒就命懸一線了。

王彩平說,因爲自己的腸胃不是很好,平時都只會吃很軟的、煮得很爛的飯菜,但劇組統一吃的盒飯的米很硬,且除了早飯,都沒有按時準點吃過飯,經常一場戲拍完,盒飯已經被擱了幾個小時,飯菜都涼了,所以她基本上每一餐都只吃了一點,沒吃飽過,好在自己帶了一些餅乾等補充能量和熱量。拍戲的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她的腹瀉一直沒有停過,加之拍攝地離縣城較遠,一直沒有買藥吃。

“當我第一次踏上拍攝地,用手機‘量’了一下海拔,我清楚記得有3625千米,平時走路我都只有慢慢地走,或者被人攙扶着,常常感覺喘不上氣。而且我們劇組的每個人都腹瀉了,我還開玩笑說這裏是不是有一種‘菌羣’,專門欺生、欺負外地人,常常在拍攝過程中,就有人舉手說‘不行了,拉肚子了’。”王彩平說,有一次,她一個早上腹瀉了很多次,已經有了脫水的症狀,身體一直髮顫,而且胃痛得不行,但她只有偶爾喊停休息一會兒,再繼續堅持拍攝。因爲如廁不便,他們也經常忍着不喝水,最多用水把嘴皮打溼。接下來,她要慢慢調理身體、恢復健康。

條件和環境艱苦,缺氧、腹瀉、胃痛等不適,甚至說是痛苦,是她每一天都必經歷的,直到聽到“卡”的那一個聲音,才表示拍攝結束了,她纔會全身心放鬆起來。每次坐車,她會把安全帶繫好,而且不敢睡覺,一直提醒司機在彎道處要鳴笛,在遇到大車時要注意錯車。她說,拍戲這幾十年來,這一次是最苦的,但作爲演員必須盡職。她也看到了這個劇組團隊很齊心,一心一意要把戲給拍好,哪怕加班加點拍戲,每個人都默默、全力地支持、支撐着。因爲大家都認爲電視劇作品也是一種精神扶貧和文化扶貧。

在拍戲前,王彩平曾到過三次涼山,第一次是上個世紀70年代,她的朋友被分配到了昭覺文工團,她去找過文工團的朋友;第二次是上個世紀80年代隨話劇團來體驗過生活;第三次是上個世紀90年代,她來進行過慰問演出。這次拍戲,是她第四次到涼山,每一次來,她都真切、深刻感受到了涼山發生的巨大變化。

以前的她,看到過自己朋友家的房子就是一間土坯房,家裏很窄,只能放下一張牀,做飯的爐子放在家門口,她也看到過彝族同胞的房子是用柴火搭的,除了一個火塘,家裏什麼都沒有,墊着一些稻草裹着查爾瓦就睡了。她說:“當我看到現在朋友的家和彝族同胞的家,當我在西昌的邛海邊和古城牆上散步,都深感涼山的變化是巨大的,這與黨和國家的政策、與西昌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裏的民族風情、文化傳承、彝海結盟的故事、國家對這裏的關心和舉措等,都是值得宣傳的。”

王彩平期待劇播出後能夠得到廣大觀衆的認可,這樣的話,大家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完美收官,這些演員令人印象深刻 第7張

李建東:

希望更多人認識涼山、瞭解涼山

李建東是一名涼山本地演員,是西昌學院的一名老師,在劇中飾演“拉虎”一角。

李建東認爲,“拉虎”這個角色比較典型,個性鮮明,因爲他所在的村子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所以他的文化程度低,且無一技之長,比較懶散。相反的是,他劇中的妻子“阿呷”爲人精明,很能幹,所以他在家中一直都聽母親和妻子的話。

後來,劇中人物“日火”從外地回來,帶來了致富的信息,讓“拉虎”一起辦合作社養豬。他沒有信心,是“日火”給了他鼓勵。一次意外,“拉虎”買錯了飼料,合作社的豬死了一大半,需要賠錢,“拉虎”就在村裏“消失”了。在衆人以爲“拉虎”沒有責任感的時候,是他的妻子挑起了重擔,替丈夫還債,還撐起了家,但其實,“拉虎”是想多掙錢攢錢,去城裏打工了。

通過女主角“萬月”的鼓勵和帶領,村裏人種起了草莓,正是因爲劇中人物的每一次支持,“拉虎”在潛移默化中被感動,認爲自己應該對家庭有責任感,最後纔回到了村裏,回到了家,承擔起了一個男人該有的責任。

李建東表示,劇中的“拉虎”和自己本身,有某些契合的地方,比較貼近自己,比如在家裏聽妻子的話等,所以飾演起來,下意識感覺會比較順利和外地前來演戲的演員相較,他不用先去體驗生活了,因爲他就生長在涼山,他的一些親戚也在與劇中類似的環境中進行生產生活,所以一切對他而言是熟悉的。

通過劇中的一些人物,例如好酒的“吉乃”一直喝酒和打架,李建東認爲,現在在涼山,也有個別沉迷於賭博或嗜酒的人,他希望這部劇能夠引起較大的反響,讓劇本身成爲一面“鏡子”,讓有一些陋習不好的人改掉缺點。

因爲學的專業是影視方面的,所以他計劃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朝影視方向發展,拍攝製作一些彝族母語的微電影等作品,創造一個良好的母語的環境。他說:“雖然我在家裏以身作則儘可能地說彝語,但孩子還是不怎麼會說,這樣下去,我很害怕彝族的文字、語言會慢慢消失,這是讓我非常痛心的。”

接下來,他希望觀衆們能夠通過電視劇這一渠道,更好地去認識和了解涼山,劇中不僅有美景,還有出彩的人物、出彩的劇情、出彩的情感等。

來源|涼山新聞網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