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名人 >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少帥張學良的一生,總共經歷了三段婚姻,人們只知他與趙四小姐,于鳳至之間的情感糾葛,卻鮮有人瞭解張學良的第二任妻子谷瑞玉究竟是個怎樣的人。關於谷瑞玉,她有個很有趣的綽號,那就是“大洋馬”,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谷瑞玉是怎樣嫁給張學良的?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下面就跟本站的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谷瑞玉劇照

她是中俄混血,被土匪搶佔爲“壓寨夫人”,後來成爲張學良軍中的“大洋馬”,于鳳至眼中的“禍根”,她是張學良的二夫人,名叫谷瑞玉。

說起張學良的妻子,人們很容易想到于鳳至和趙四小姐。而張學良第二位夫人谷瑞玉的名字則鮮爲人知。

近年來,在小說家筆下,谷瑞玉被盡情虛構。關於她的出身,甚至出現了“唱戲的”、“妓女”等多種版本,還有人說是張作霖不準谷瑞玉進家門。

谷瑞玉的人生本來就很傳奇,小說故事的杜撰讓她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本文在谷瑞玉晚年口述和知情者回憶的基礎上,試圖拂去歷史塵埃,還原一個真實的谷瑞玉。

身世坎坷,被土匪搶佔爲“壓寨夫人”

谷瑞玉和張學良同齡,也出生在1901年。她是個混血女,父親是俄國人,母親是中國人,還有一個妹妹。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第2張

  張學良

接觸過谷瑞玉的人,沒人能說得清她姓氏的來歷。可能是母親姓谷,也可能是父親的中文名姓谷

谷瑞玉受過良好的初等教育,知書達理。中學畢業後,她來到佳木斯做了一所小學的教員,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教書育人。然而僅僅一年多以後,她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

1920年冬天,土匪老佔東率領匪徒打進了佳木斯城,守城的東北軍某旅長不敵悍匪,帶領士兵們逃到了城外。老佔東一時間成了佳木斯的統治者。

一個叫李春科的中醫,親眼目睹了老佔東侵佔佳木斯的過程,事隔多年後,李春科回憶說:“老佔東本姓孫,是個山東人,(侵佔佳木斯時)五十六七歲,還有一身武藝。”

谷瑞玉的命運,也恰在老佔東佔據佳木斯期間發生了改變。

史料記載,老佔東一夥進城後,城裏的商店、住戶幾乎全被洗劫,衣服、鞋帽、金銀首飾,誰搶到就歸誰所有。土匪紀律渙散,胡作非爲,以至於老佔東最後不得不訂立規矩:不許姦污婦女,不許隨便殺人。

老佔東對佳木斯是想長期佔領,而不是劫掠一番後走人。他甚至很天真地想把佳木斯作爲根據地。

此時不滿20歲的谷瑞玉,臉上還泛着少女的青澀。土匪進城後,很多居民四散逃跑,甚至不惜摔斷腿翻越城牆逃走。谷瑞玉卻選擇了留下,她不忍丟下心愛的學生。

爲了學生,谷瑞玉被土匪擄去。老佔東仔細端詳着這件特殊的“戰利品”,只見她身材高大,豐腴中不失秀氣,眸子裏流露着聰明伶俐,眉宇間透露着高貴的氣息。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第3張

  張學良

老佔東縱橫關東許多年,還是頭一次擄到這般有文化味的女子。他仔細打量着谷瑞玉,以征服者的姿態問道:“別人都跑了,你怎麼不走?”

谷瑞玉沒有絲毫恐懼,鎮定地回答說:“爲了孩子。你們不能傷害他們。”

老佔東沒有客氣:“既然你已經是我手上之物,下一步就由不得你了。”

沒幾天,谷瑞玉便成了老佔東的“壓寨夫人”,儘管此時老佔東已經遠離了山寨。

老佔東青睞谷瑞玉,還有一個因素是谷瑞玉是混血女。老佔東長期活動在中俄邊境的深山老林裏,他手下聚集着七八個俄國籍土匪,甚至連他本人也會說幾句俄語。

在老佔東眼裏,俄國女人儘管人高馬大,但氣質迷人,非常耐看。在谷瑞玉身上,老佔東找到了俄國女人的影子,他迫不及待地將其佔爲己有。

谷瑞玉將身子許給老佔東時的心情,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是憤懣、無奈還是悲傷?只有她自己能夠作答。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老佔東的出現,砸碎了谷瑞玉對未來人生的許多憧憬。

一心想找個如意郎君的谷瑞玉,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一個又老又黑而且沒文化的土匪頭子佔有。然而,在老佔東的淫威下,她又只能認命。

谷瑞玉知道,老佔東佔據佳木斯城的日了不會長久。果不其然,老佔東佔領佳木斯僅僅一個多月,就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奉軍新銳軍官郭鬆齡採取智擒的方式,捕獲了老佔東,緊接着收復了佳木斯城。此時,郭鬆齡是張作霖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衛隊旅旅長就是張學良。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第4張

  張學良,谷瑞玉劇照

一見傾心,張學良的第一次婚外戀

剿滅老佔東匪部後,張學良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到佳木斯。

清理老佔東住處時,張學良邂逅了谷瑞玉。谷瑞玉那中俄混血的特有外表和氣質,深深吸引了張學良。張學良不自覺地和谷瑞玉攀談起來,瞭解到她的特殊身世和經歷。當得知這位小學老師是爲了保護學生而被土匪糟蹋時,張學良禁不住心裏一動。

張學良與谷瑞玉彼此一見傾心,很快墜入愛河。張學良年輕有爲,長得帥氣,氣宇不凡,在谷瑞玉心中,他是個可以終身依靠的男人。

佳木斯的冬天是寒冷的,張學良和谷瑞玉的內心卻是火熱的。兩人同居一室,談國學,談生活,甚至連基督教也成了彼此關注的話題。受過西方思想影響的張學良把許多西方的理念灌輸給谷瑞玉。遠離家鄉的張學良第一次體驗到了自由戀愛的甜蜜。

張學良帶去剿匪的部屬們,很快也和谷瑞玉熟識了。谷瑞玉經常出入張學良的駐地,見到張學良身邊人就熱情地打招呼。郭鬆齡是張學良的參謀長,是給少帥支招、出點子的智囊,他對谷瑞玉的態度能夠影響張學良。

很顯然,郭鬆齡對張學良這場婚外戀採取了支持的態度。郭鬆齡欣賞谷瑞玉的原因之一,是谷瑞玉捨己保全學生的犧牲精神。谷瑞玉和郭鬆齡夫人韓淑秀有着共同的職業,都是基礎教育工作者,都從事着奉獻愛心的事業。

郭鬆齡甚至鼓動張學良:“如果能把瑞玉帶回奉天,淑秀創辦奉天貧兒學校就有幫手了。”

起初張學良愛慕谷瑞玉,源於一時衝動。如今,看到郭鬆齡也如此支持,索性決定將谷瑞玉帶回奉天。

沒多久,軍中官兵都知道了少帥身邊的這個女人,並給谷瑞玉起了個綽號——“大洋馬”。據一位東北軍將領後來回憶,用“大洋馬”來形容谷瑞玉,主要是因爲她身材高大,身高達到了一米七,而且體態豐滿,加上是混血,很像個外國女人,並沒有貶義。張學良本人對這個綽號也是認可的,只是沒人敢當他面這樣叫而已。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第5張

  谷瑞玉劇照

留居奉天,再進學堂

1921年春暖花開的季節,谷瑞玉隨張學良回到了奉天。張學良面臨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如何說服父親和結髮妻子于鳳至接納谷瑞玉。

結果是不難想像的,張作霖得知張學良另有新歡,一時難以接受,畢竟於鳳至是張作霖親自選定的、帥府上上下下都認可的好媳婦。

可是,人已經帶來了奉天,彼此間已難捨難分,怎麼也不能把谷瑞玉再送回佳木斯了。張學良知道,佳木斯是谷瑞玉的傷心之地,他要幫助谷瑞玉抹去那段痛苦的記憶。

“瑞玉,奉天教育發達,不如你先找個學校進修一下,咱倆的婚事,我慢慢和父親周旋。”張學良想出了這樣的辦法。

谷瑞玉聽從了張學良的建議,通過許多天來和張學良的接觸,她發現張學良是個知識豐富的人,不同於那些遊手好閒的公子哥。於是,在張學良的介紹下,谷瑞玉進入奉天高等師範學校學習。

學校裏的國文教員白永貞,曾做過張學良的家庭教師,是奉天省有名的紳士,掛着“省公署諮議”的頭銜。谷瑞玉入校後,張學良囑咐白老師對她特殊關照。白永貞淵博的學識,令谷瑞玉深深欽佩。在白永貞和其他教員的幫助下,谷瑞玉成績提升很快。

白永貞的兒子白玉麟是張學良在講武堂的同學,此時在衛隊旅擔任下級軍官。因爲曾是同學的緣故,兩人談話比較隨便。一次,白玉麟問張學良:“谷姑娘啥時候能成爲我的嫂子啊?”張學良微笑無語,因爲連他自己都無法預知谷瑞玉未來的命運。

當時,吉林、黑龍江的匪患還未平息,張學良時常要率部出征。谷瑞玉成爲他心頭的牽掛。每次張學良前去剿匪,郭鬆齡作爲參謀長必然跟隨。於是,關照谷瑞玉的任務,常常落在郭夫人韓淑秀身上。漸漸的,谷瑞玉和韓淑秀成爲好姐妹。谷瑞玉佩服郭鬆齡夫婦的能力和才學,在她眼裏,郭鬆齡和張學良都是模範的軍人。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第6張

  谷瑞玉劇照

嫁給張學良,卻嫁不進帥府

轉眼間半年多過去。張學良完成了剿匪使命,回到奉天休整。張作霖發現,兒子經常心神不寧,有時見了于鳳至竟然視而不見。終於有一天,張學良向父親開口了:“爸爸,我不想敷衍您,我是真心喜歡瑞玉,望您能開恩。”

此時的張作霖已經有五位夫人,三妻四妾在那個年代是富貴人家的常事,並不足爲奇。知子莫如父,1922年,張作霖終於同意張學良迎娶谷瑞玉。

張作霖習慣用家規來約束帥府裏的家眷,谷瑞玉不願意受過多的束縛,加上她和于鳳至始終心存隔閡,因此婚後也沒有生活在帥府中。張學良爲她在奉天城的三經街購置了一幢小樓,平時谷瑞玉就生活在這裏,飲食起居有傭人照顧。

谷瑞玉嫁給了張學良,卻沒有嫁進大帥府。其中的原因,並不能都推到張作霖身上。從張作霖同意兒子第二次婚事來看,這個做父親的斷不會粗暴地下令兒媳“不準進門”。而谷瑞玉自身,經過幾年來的坎坷境遇,渴望過自由的生活,願意有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在她看來,自己纔是張學良真正喜歡的第一個妻子。谷瑞玉一直認爲,張學良和于鳳至之間沒有真正的愛情。

谷瑞玉的出現,雖然沒有動搖于鳳至在帥府中少夫人的地位,但于鳳至對谷瑞玉始終是不認可的。除了感情因素外,她還始終鄙夷谷瑞玉作土匪夫人的那段經歷。儘管那是谷瑞玉心中不願提及的陰影,但于鳳至卻不加避諱地時常跟外人道起。

後來,張學良由於過多地接觸女人,有了“花花公子”的名聲,于鳳至把這也歸罪於谷瑞玉,認爲谷瑞玉是促使張學良情感“開放”的始作俑者。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第7張

  電視劇少帥劇照

進南開替丈夫圓一個夢

谷瑞玉是勤奮上進的女子。和張學良結婚僅一年多,她就進入天津南開大學讀書。去南開深造是張學良一手安排的,因爲南開大學的校長是張學良仰慕的教育家張伯苓,張學良曾聆聽過他的演講,深受他思想的啓發。由於戎馬倥傯、軍務繁忙,張學良自身無法進入南開大學讀書,便把心愛的妻子送進該校學習。

谷瑞玉在幫張學良圓一個夢,圓他的南開大學夢。她知道,能成爲張伯苓的學生,是丈夫夢寐以求的事情。

在南開大學,谷瑞玉選擇攻讀物理學專業。在她的刻苦學習下,各門功課成績均名列前茅,直至1927年本科畢業。谷瑞玉不喜張揚,更不擺闊太太的架子,學校裏幾乎沒人知道她是赫赫有名的東北少帥張學良的夫人。不過谷瑞玉的已婚狀況對外是公開的,爲的是避免出現追求者。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奉系勝利而告終。奉軍進關,接管了原先由直系控制的天津市和直隸省的部分區域。爲便於管理,成立了津榆駐軍司令部,張作霖爲樹立兒子在軍中的權威,任命張學良爲司令,郭鬆齡爲副司令,司令部常駐天津。1925年4月,張學良晉升爲陸軍中將,成爲當時全國最年輕的中將。

張學良在天津駐軍期間,經常和谷瑞玉生活在一起,于鳳至偶爾從奉天趕來看望丈夫,停留不了幾天就回去。在天津,張學良和谷瑞玉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幸福時光,谷瑞玉的課餘生活充實而多彩。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第8張

  張學良

幾番波折,最終協議離婚

1925年11月爆發的“郭鬆齡反奉”事件打破了谷瑞玉平靜的生活。來天津讀大學後,谷瑞玉和郭鬆齡夫人韓淑秀經常有書信來往,對郭鬆齡夫婦的一系列愛國主張,谷瑞玉深表贊同。“郭鬆齡反奉”失敗後,郭鬆齡夫婦被張作霖下令槍斃,後又被暴屍,情景十分悽慘。谷瑞玉從報紙上得知這個消息,感到悲痛萬分。然而她卻不知道,一場噩運也在向她步步逼近。

郭鬆齡死後,楊宇霆下令搜查郭鬆齡住處,查驗其往來信函,谷瑞玉寫給韓淑秀的十幾封信件被搜出。此事很快被張作霖得知。私通叛將,這還了得,張作霖氣得大發雷霆,要求張學良立即休了谷瑞玉,弄得張學良十分難堪。

張學良好一番求情,說谷瑞玉還在學習階段,怎麼也得等谷瑞玉畢業後再離婚,張作霖勉強同意了這個方案。等到1927年穀瑞玉大學畢業時,張作霖因爲在北京忙於處理軍政大事,無暇顧及兒子離婚的事情,於是,谷瑞玉的張學良夫人名義得以保留了一段時間。

1927年,趙四小姐走入了張學良的生活。隨着張學良的移情別戀,谷瑞玉逐漸成了過時的人物。由於她久居天津,連大帥府裏的侍衛、傭人都忘記了她的存在。當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僅僅成爲一種符號的時候,這個女人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據說,張學良另有新歡後,曾想把谷瑞玉介紹給部下高福源做妻子,並要拿出十萬現大洋作陪嫁費。也許是高福源不滿意這樁親事,此事最終作罷。塞翁失馬,焉知非福。1937年初,高福源在西安事變後的東北軍內訌中被殺,死時是少將旅長,若是谷瑞玉改嫁給高福源,也將在幾年後守寡。

1930年,張學良與谷瑞玉協議離婚。除了先前在天津購買的小樓無償給予谷瑞玉外,張學良還給了她10萬元作爲生活費。對於離異後的谷瑞玉,張學良提出兩點要求:一是離婚後不得使用張學良夫人的名義;二是可以改嫁。這就是張谷離婚時所謂的“約法三章”的真實內容。至於有人說張學良告誡谷瑞玉離婚後不得當妓女,實際上是子虛烏有。

谷瑞玉爲什麼叫大洋馬 張學良和谷瑞玉爲什麼沒孩子 第9張

  谷瑞玉劇照

眷戀張學良,終身未再嫁

谷瑞玉離開張學良,本不是出於自願,在她心底,仍然深深眷戀着雄姿英發的少帥。離婚後,谷瑞玉一直住在天津,她隱姓埋名,改名孟曉玉,進入某大學物理系任教,逐步成爲副教授。她教過的學生數以千計,可誰都不知道她原先是張學良的夫人。1958年,58歲的谷瑞玉以“孟曉玉”的名字辦理了退休手續,在家安度晚年。

對谷瑞玉的遭遇,張學良的弟弟妹妹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在他們眼裏,谷瑞玉仍然是賢慧善良的嫂子。解放後,定居天津的張學良二弟張學銘、二妹張懷英、四妹張懷卿對谷瑞玉的生活都給予許多照顧。尤其是四妹懷卿,和谷瑞玉始終保持着聯繫。在遼寧的一些張學良部將也通過天津的張家親屬瞭解到谷瑞玉的情況。

谷瑞玉始終對張學良充滿感情。1937年以前,她經常從報紙上關注張學良的消息。離開張學良的半個多世紀時間裏,谷瑞玉終身未嫁。一直到逝世,在她家裏的牆壁上、書架上,始終懸掛、擺放着張學良年輕時的照片。實際上,在谷瑞玉心底,張學良是他永遠的丈夫。

1982年,谷瑞玉在家中接受了瀋陽市文史學者的採訪。低調多年的她開口講述往事,仍對張學良念念不忘,還希望張學良能早日恢復自由。第二年,谷瑞玉病逝於天津,終年83歲,一生沒有子女。

在張學良的三位夫人中,谷瑞玉是第一個告別人世的,也是命運最爲不幸的。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