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名人 > 明朝最後一個公主是李易歡嗎 揭明朝最後一個公主的結局有多慘

明朝最後一個公主是李易歡嗎 揭明朝最後一個公主的結局有多慘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是朱由檢,他也不算是一個昏君,只不過生的時間不對吧,明朝前幾代的皇帝把明朝弄的雞犬不寧,繼承皇位沒多久便是被清軍入關,被清軍當衆斬首。最近電視劇中的李易歡作爲明朝的最後一個公主,結局還算是不錯的,而真實的明朝最後一個公主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明朝最後一個公主是李易歡嗎 揭明朝最後一個公主的結局有多慘

朱由檢一生共有7個兒子、6個女兒, 女兒中有4個幼年夭折,長大的只有二女兒長平公主和三女兒昭仁公主。

長平公主名爲朱媺娖,她16歲時,朱由檢就爲這個最喜歡的女兒選定駙馬,即太僕周國輔之子周世顯。只是朝局動盪,這場婚事一拖再拖。

公元1644年,明軍在李自成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3月17日,李自成率起義軍圍攻京城。18日晚,朱由檢遠望着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心知大勢已去,悲愴之餘讓幾個皇子換上百姓的粗布衣物潛出宮外逃生,然後,崇禎帝朱由檢頒佈了他最後一道旨意——後宮全部自裁殉國。

皇后解帶自縊而亡,袁貴妃也啜泣着懸樑上吊,不想繩子斷了,被朱由檢提劍刺死。

崇禎帝又砍死了其他幾名嬪妃後,召來長平公主,流着淚讓其自盡。

長平公主從沒見過這樣的父親,她不想自盡,朱由檢舉起手中的劍說:“汝何故生我家!”說完就劈了下來。長平公主下意識用左臂去擋,一隻胳膊就這樣被生生地砍斷,頓時血流如注,痛暈過去。

明朝最後一個公主是李易歡嗎 揭明朝最後一個公主的結局有多慘 第2張

殺紅眼的朱由檢腦子已亂作一團,以爲已處死了女兒,又去昭仁殿,一劍結束了年僅十歲的昭仁公主。

第二天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朱由檢咬破手指寫下血書,大體意思是說大明之所以走到今天,都是臣下所誤,現在他無臉見列祖列宗,只有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只是不要去傷害百姓。他將血書放入衣襟,登上紫禁城後方煤山一棵大樹上吊死,終年35歲。

話說長平公主也是命大,她暈死之後,被入宮的尚衣監何新發現,將她帶到周皇后父親周奎府中。直到五天後,九死餘生的長平公主才從斷臂之痛中醒來。此時的大明變成了大順,一時間她已然成爲明朝最後一位公主 。

被朱由檢送出宮的太子很快被李自成捉住,還給封了個宋王。這個“宋王”看字面就有羞辱的意思,你朱家的天下,“送”給我李闖王了。只是李自成沒有得意多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大順朝又變成了大清朝。農民軍擋不住清軍,太子也跟其他兄弟一樣,最終不知所終。

清朝剛剛入主中原,爲了改善和拉攏與漢人的關係,清朝找到了長平公主這位明朝後人。

清朝順治二年,長平公主上書順治皇帝及攝政王多爾袞,將自身所遇到的悲慘陳述後,表明自願出家爲尼,斷絕這世間悲苦。

但她的命運已經不由自己掌握,清廷的政治算盤打的精明,若真讓長平公主出家爲尼,必然會讓不願屈服於滿人統治的漢人產生不滿。做爲清朝有用的棋子, 順治皇帝下詔不許長平公主出家,並賜婚原來的駙馬周世顯,同時賞賜大批田地、住宅、金銀、車馬等。

長平公主無奈只得答應與周世顯完婚,此時的周世顯已經投降大清,也接受了清廷豐厚的賞賜。婚禮那天,順治帝下令爲長平公主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儀式。

婚後,長平公主與駙馬也算恩愛。順治爲拉攏漢人,必定會爲大明皇家後人妥善安排。而周世顯在清廷也沒什麼大作爲,於情於理,他都會善待長平公主。只是經歷了國破家亡、大起大落,長平公主始終走不出悲痛哀怨,經常思念父母,“隱處飲泣,呼皇父皇母”,甚至“泣盡繼以血”,最終鬱鬱而終,年僅18歲。

明朝最後一個公主是李易歡嗎 揭明朝最後一個公主的結局有多慘 第3張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與其說她死於無法逆轉的改朝換代,不如說她死於自己的性格。長平公主在國破家亡之時可謂九死一生,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但她總沉溺於對家國的思念,如此日夜折磨自己就怪不得別人了。有史料記載,長平公主去世時,已有五個月的身孕,實在可悲可嘆。雖然身不由己,但她若能隨遇而安,想來也會擁有不錯的平安日子

長平公主去世後不久,民間出現了許多長平公主的傳奇故事,百姓口口相傳着一個故事,大體是講長平公主被高人收留,成爲武功卓越的獨臂神尼,胸懷深仇大恨,發誓反清復明。各種戲劇和江湖中也流傳着她的傳說。後來在金庸小說《碧血劍》與《鹿鼎記》將這一形象豐富起來:獨臂神尼阿九身懷武功蓋世,懲惡揚善,令惡人聞風喪膽,讓百姓讚揚傳誦。

相比於精彩的傳說故事,歷史總有蒼涼的一面,真實的長平公主只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弱女子,連自己都無法救贖的公主,又哪裏能救贖別人?可見,生於帝王之家並非幸運,否則何來朱由檢那句:“汝何故生我家”!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