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名人 > 樑思成是梁啓超什麼人 揭樑思成這個人怎麼樣

樑思成是梁啓超什麼人 揭樑思成這個人怎麼樣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樑思成其實就是梁啓超的兒子,從小便是在東京出生,他還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雖然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但是樑思成卻是沒有以大哥自稱欺負弟弟妹妹,非常和氣的相待他們,其實雖然身在日本,他們從小便是就開始學習《三字經》《百家姓》等中國傳統文化素材。

樑思成是梁啓超什麼人 揭樑思成這個人怎麼樣

後來,他又進神戶中文學校初小讀書。這兩所學校都是當地著名的華僑子弟學校,特別重視對孩子們進行民族意識和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同時,樑思成親身感受到了弱國子民被外國人鄙視的現實。他很小就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尊意識,懂得爲振興中華民族而發奮努力。梁啓超見兒子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志氣,很是高興,同時也對他提出更嚴更高的要求。

思成7歲那年的一個晚上,父親正坐在院子里納涼,忽然悟到了什麼,便把思成叫到身邊,給他講起燦爛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小思成聽父親這麼鄭重其事地講古典文化,還是第一次。他認真地聽着父親的每句話,生怕漏掉一個字。講到動情之處,父親給他佈置了任務:“從現在起,每天除完成正常的功課之外,要在兩年內讀完《史記》。”小思成當時還不知道《史記》是怎樣一本書,只是聽父親說它蘊含着古典文化的精華,想必是一本很好看的書,於是愉快地接受了這個新任務。出乎他意料的是,這本書不似以前學過的課本那般容易,也沒有精美可愛的插圖,滿篇全是既難讀又難懂的文言。

可是,既然答應了父親就不能不讀,於是他硬着頭皮往下念。小思成心想,這哪是什麼名著,太索然無味了。有了這種想法,他便時常流露出畏難情緒。父親見了這種情況,就用自己小時候刻苦學習的事蹟來感召他,使他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氣。過了一段時間,他感覺到讀這本書的樂趣了,逐漸喜歡上了它,甚至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

小思成一頁頁地讀,不到兩年就讀完了這本大書。讀完《史記》,他“大長了學問”,以至於到他家來串門的大學者都“考”不倒他。見他這麼小,就擁有如此豐富的知識,學者們都說:“思成思成,有望大成。”樑思成在讀書的時候,還用心思考,因此有着比一般人更爲冷靜和敏銳的頭腦。五四運動期間,同學們在清華校刊上展開了一場以“校長應具備何等條件”爲主題的大討論。許多人提出:“校長應無黨派臭味。”這一度成爲當時的主流觀點,但樑思成卻沒有附和。他發表了一篇題爲《針對校長條件的疑問》的文章,指出:“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是與政治分不開的。因此人只要生活在社會中,他的觀點和意見就必然會與某黨的政見相合或相近。

鑑於此,社會中不存在一個絕對無黨派關係的人。”樑思成平實的說法,引起人們深思,並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因此,同學們稱他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物”。人有旦夕禍福。1923年5月7日,樑思成駕駛一輛摩托車經過南長街口時,被軍閥金永炎的汽車撞倒,傷勢嚴重,需要長期臥牀。但他此前與林徽因約好近期一同到美國留學。突發事故使他異常焦急苦惱,情緒也很消沉。

樑思成是梁啓超什麼人 揭樑思成這個人怎麼樣 第2張

父親知道後給他寫了一封信,叮囑他在養病的時間裏認真研讀《論語》《孟子》,尤其注意體會其中有利於修身養性的詞句。樑思成按照父親的要求,重新振作起來,潛心學習,不但學到了許多新的國學知識,還領悟了人生的“奧祕”: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積極地利用“消極日子”是很重要的。這一年,他還刻苦鑽研建築學,爲日後成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2年他逝世之時,正是北京城牆被拆光之日。他死前,蝸居在清華園北院的一間平房裏,距離父親梁啓超任清華國學院導師時的舊宅,僅咫尺之遙。1957年,樑思成說,“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五十年後,會有人後悔的”,這樣的痛確實浸入了他的血脈。

早在1951年思想改造運動興起時,他便和父親說再見了,稱父親“抗拒最進步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自己受了父親的愛國教育,但“我的愛國思想的內容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

那些年,父親在清華園教書時風神清朗,聲如洪鐘,講得認真賣力,渴了便喝一口水,熱了便掏出大塊毛巾揩臉上的汗,不時呼喚坐在前排的兒子:“思成,黑板,擦擦!”rdquo;樑思成便跳上臺去把黑板擦得乾乾淨淨。當年這位天真浪漫的少年,如今算是死在了父親跟前。

當年梁啓超、林徽因去世時,作爲建築學家的樑思成爲其親自設計墓體和墓碑,而當樑思成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膽敢出面爲這個清華營建系的開山鼻祖設計一寸墓碑了,不高的山嶺上只有蕭瑟的寒風與風中搖擺的萋萋荒草伴他長眠。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