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奇聞解密 > 古代老鴇強迫妓女手段有多殘忍 揭祕古代妓女的調教過程

古代老鴇強迫妓女手段有多殘忍 揭祕古代妓女的調教過程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女人的地位本身就十分的低下,尤其是妓女。她們的存在基本上就是爲了給男人尋歡作樂的,所以青樓女子在男人的眼中,就儼然如個玩物一般。古代很多窮苦人家的女子都會被賣到妓院去侍奉狎客,青樓中還會有專門的媽媽來教她們愉悅男人的技藝。古代老鴇強迫妓女的手段有哪些?下面本站的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古代老鴇強迫妓女手段有多殘忍 揭祕古代妓女的調教過程

舊社會開妓院有規矩,也有一些迷信活動,今將所知的妓院“過班”、“出外條子”、“老鴇子教峻雛妓接客手段”、“妓女溜彎”、“踩屋子”、“燎屋子”作一簡要介紹。

1 、“過班”:就是嫖客帶自己的女朋友去逛妓院,目的是‘玩票”。大多有錢人家小姐,出於好奇,願意看看妓院,這叫‘過班”。妓院按着一般“打茶圍”方式接待他們。夥計們端上幾盤鮮貨果品,爲男的上煙,老媽子侍候。本來舊社會的妓院有個極嚴格的規矩,不讓社會上的女子走進妓院,也非常煩這種事情。但由於是熟客帶的女客,也只好應酬一下。不過開錢時得增加一倍,比如一般“打茶圍”10 元,它就得花20 元。還有夥計買的鮮貨、菸捲、小費錢,怎麼也得開銷100元。女客去妓院有的會唱可以唱兩句,妓院可以打開留聲機放兩段。

2 、“出外條子”: “出外條子”即是妓女出妓院外陪客、佐酒、打鬧、說笑、唱歌曲、唱戲。出外條子分兩種:一種是官條子如去憲兵隊、警察署等地方陪客,他們根本不給錢。還有出私條子,如鉅商大賈,有頭有臉紳士、他們給妓院打電話,專點幾個妓女陪客助酒,包車接送、陪客人吃喝划拳。還有二三等妓院裏的妓女,到男家去住,叫“外局”。這樣的妓女是在妓院中有威信而且訂的賣身契也快到期了,並且這位叫“外局”的男客人身價也高。住外局的姑娘由窯頭親信跟着姑娘,從外表上看好似侍候姑娘,實質上是監視着姑娘。

四等妓院的妓女沒人身自由,出條子、領班的派人“侍候”你,實際上是監視你。在經濟上也沒自由,手裏沒錢。老鴇子、掌班的經常搜身,如果搜出來,老鴇子佯裝哄着她:“媽給你攢起來,到冬天給你買件皮大衣。”“媽給你買個金戒指。”結果攢來攢去攢到老鴇子自己手裏去了。

古代老鴇強迫妓女手段有多殘忍 揭祕古代妓女的調教過程 第2張

3、老雞子教唆一些雛妓接待客人的手段就是“掐、打、擰、捶、咬、哭、死、從良、跑”,爲了向嫖客要錢,便撒嬌,掐、擰、打、咬嫖客。有時以哭、死相威脅,有時佯裝從良,有時想約定嫖客同走天涯,實際上都是假的。老鴇子教雛妓接待客人禮節。但又限制妓女與軍警憲特、地痞流氓太近乎,如果妓女交上他們,鴇母就會雞飛蛋打了。

舊社會還有一種“靠人的”,又叫“吃花臺”。小夥長得非常漂亮,成了妓女“熱客”,妓女時常給他錢“倒貼”,這樣掌班的就會吃虧,因此,窯頭不讓妓女接近這種人。

4 、“遛彎”:四等妓院有個特殊情況,與一、二、三等迥然不同,就是四等妓院裏的妓女在春、夏、秋三季,特別是夏天的傍晚5 點多鐘,晚飯畢,由妓院的窯頭、夥計領着一個院裏的八九個姑娘到大街上遛彎,不是排着整齊的隊伍,而是零零亂亂的。她們在北市場遛遛,招搖過市,專給北市場的買賣人看,起到了廣告作用。到老北站廣場遛一圈再返回妓院,坐在自己小板凳上,等待接客。遛彎約一個鐘頭,幾乎北市場的四等妓院裏的妓女都出來遛彎。回到妓院開始晚班營業(叫“燈花”開始了)。

古代老鴇強迫妓女手段有多殘忍 揭祕古代妓女的調教過程 第3張

5 、“踩屋子”與“燎屋子”:

有的妓院中的某個妓女,在一個時期接客不多,老鴇子、窯頭、掌班的收入不好。那時講迷信。舊時妓院供奉祖師爺是管仲,爲管仲供神牌,妓女給管仲叩頭燒香,手端尿盆,用小棍敲着尿盆,跪在管仲牌前,邊敲尿盆邊禱告:“祖師爺,您保證我客人多廣那個妓女將附近的一個小男孩抱到自己屋子裏,給他買糖果、冰糕,哄着他:“姨姨喜歡你。”將他放到自己牀上,讓他在牀上跳跳蹦蹦,這叫“踩屋子”,迷信認爲是驅除邪祟,會迎來更多的客人。

有的妓女在一個階段嫖客少,窯頭、掌班的便讓她“燎屋子”。將黃表紙點着,在桌子底下、牀底下燎。還有的妓女在“一個時期,“窯皮”(經常泡在妓院但不花錢,泡蘑菇,耍無賴)常來纏,妓女也點着黃表紙“燎窯皮”。

妓院在早晨起牀到吃早飯前有十大忌:不許說“神、鬼、廟、橋、塔、龍、虎、夢,妖、牙”。

古代老鴇強迫妓女手段有多殘忍 揭祕古代妓女的調教過程 第4張

妓院窯主十大拿:陰、損、毒、辣、壞、兇、狠、真、假、快。

妓院中妓女九絕(九種對嫖客手段):掐、打、媚、捶、咬、笑、死、從良、跑。

妓院中大茶壺手段:溜鬚拍馬捧,點頭哈腰,看人放菜碟,狗眼看人低。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