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奇聞解密 > 陰兵借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解密真實生活中見到過的陰兵借道

陰兵借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解密真實生活中見到過的陰兵借道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記得盜墓筆記的十年之約麼?記得那個雲頂天宮裏的陰兵借道嗎?神祕的小哥,詭異的陰兵借道,組成了一幅陰森的畫面。那麼,到底什麼是陰兵借道呢?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面對千年女屍都面不改色的小哥如臨大敵?陰兵借道之中到底有什麼不可描述的東西?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祕的陰兵借道,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陰兵借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解密真實生活中見到過的陰兵借道

《盜墓筆記》中七星魯王宮的墓主人有一枚鬼璽,能向地府借陰兵,所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被魯國公封爲魯殤王。這是文學作品中關於陰兵的描述。其實除了文學作品上有陰兵的記載,歷史上也有。最著名的便是陰兵借道。陰兵借道分爲三種。 第一種陰兵借道是指古代或者近代的軍隊敗亡後,因其怨氣不散再加上當時的天時以及地理環境所造成的。第二種陰兵借道往往是出現在大災難死了很多人之後,這種陰兵是指地府來拘魂的鬼差鬼將。第三種則是鬼界戰爭。

第一種陰兵借道是指古代或者近代的軍隊敗亡後,往往這種陰兵都很團結而他們的思維都停留在了當時打仗的那個時間段,他們都認爲自己還沒有死,還要繼續戰鬥,維護自己的那份軍人榮譽。這些陰兵往往出現在一些偏遠無人的極陰之地,所以看到過的人很少。據說以前雲南一個偏僻地方就曾經有人見過,當時還鬧得沸沸揚揚最後這些消息都被封鎖了。據當時看到過的人回憶:那應該是一支抗日的國軍部隊的陰魂。一個個陰兵面無血色,衣衫襤褸,甚至帶着斑斑血跡,有的缺胳膊斷腿慘目忍睹。(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稱之爲陽地,陽光終年照射不到的地方稱之爲陰地。陽地居人、陰地居魂。所以墓地往往都是選陰地,而背山面水就更好了,可以福廕後人。)

第二種陰兵借道往往是出現在大災難死了很多人之後,這種陰兵是指地府來拘魂的鬼差鬼將。許多大災難發生之後會死很多人,往往這些地方許多冤魂聚集一處捨不得離開。這時地府便會派出地府利器:“鬼差軍”來拘魂了。其實從古到今,一些地方發生瘟疫死了很多人之後都有機會見到傳說中的陰兵借道的。1976年,有一個叫大唐的軍人他所在的部隊參加了唐山地震的救援工作,當時接到上級命令部隊馬上前往災區。本來一切順利,但當他們離災區還有一小時車程的時候全團汽車熄火,所有技術員誰都找不到拋錨的原因。到了晚上8點汽車燈也全滅了,緊接着大夥接到命令把汽車推到右邊讓出半條路,但路上並沒有其它車通過。做好後上面命令全整人員上車,無論看到什麼都不能亂說亂動,深夜,在大家半夢半醒的時候,一陣陣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從部隊的車旁略過,一輛輛的馬車從災區方向過來的,但看不到趕車的人,每輛馬車上都有一盞忽明忽暗的青燈,車上裝的勸都是人頭,大夥給嚇壞了,等着馬車過去,馬車走遠後,發動汽車,居然一點就着,部隊就很順利的到達災區。

第三種陰兵借道來自於軍人口中。其實鬼道作爲六道之一也會發生戰爭,在行兵途中遇見了我們陽間的軍人,因爲陽間的軍人都爲男人,且血氣方剛,陽氣非常重。而鬼道十分忌諱陽氣,類似我們忌諱陰氣,可能擋到了他們行軍的道路,所以鬼兵軍隊中的能者用神通讓鬼兵之中的一部分顯形了而已,藉此通過,多半是鬼王做的,小意思而已。所以軍方首腦也只是命令戰士靠向陽一邊行進,傳說關羽死後因業,墮入鬼道,也成一王,四處征戰。有道是:"陰走三,陽走四,一聲雞哭分生死。"再牛再彪悍的軍隊,他行軍也得安排好時辰,要麼過了四更天出發,要麼算準了三更天休息,反正三更四更交替的時候,沒哪個軍隊敢行軍。如果上面下了死命令,必須行軍怎麼辦?隊伍領頭兵得先準備好一隻雄雞,雞頭用布袋套上,拎在手裏,到了三更四更交替的時候,隊伍不停,領頭兵隨手擰斷雞頭,不能出血,不能讓雞頭見光,也不能讓它打鳴,而且頭一擰斷,公雞有烈性,當時不立刻死,想喊,喉管斷了喊不出來,會發出咯咯的悶聲,這叫雞嚀。雞嚀當是給正在行走的陰兵打個招呼,叮嚀一聲:"死去的老少爺兒們,各有各的苦,你們趕路我們也趕路呢,都是上面派的,麻煩你們讓讓,別走衝了。"

陰兵借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解密真實生活中見到過的陰兵借道 第2張

小說《盜墓筆記》中的陰兵借道不外乎這第一種或第三種,而第三種的可能性較大。因爲原文中有“只見隊伍前頭的人,穿着殷商時代的破舊盔甲,手上打着旗杆,後面有人擡着號角。雖然負重如此嚴重,但是這些人走路都像是在飄一樣,一點聲音也沒有,速度也極其快。再一看他們的臉,我幾乎要把自己的舌頭咬下來,那都是一張張奇長的人臉,整個人腦袋的長度要比普通人長一倍,所有的人都面無表情,臉色極度蒼白”的描述,可見小哥他們遇到了被魯商王借走的陰兵了。

關於陰兵借道,各有各的說法,但總歸是這麼三個。一百個讀者就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相信大家會了解到不一樣的陰兵借道。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