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一歲幼兒誤吞7釐米蛋糕鋼叉 幸未傷及食道和胃

一歲幼兒誤吞7釐米蛋糕鋼叉 幸未傷及食道和胃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歲幼兒誤吞7釐米蛋糕鋼叉 幸未傷及食道和胃

圖爲被吞入的蛋糕鋼叉及其在體內的位置

近日,一名年僅一歲的幼童因誤吞一枚吃蛋糕用的鋼叉,被緊急送往兒科醫院。在消化科胃鏡室,醫務人員成功爲幼童鉗取出誤吞入胃的鋼叉。鋼叉長達7釐米,叉身直徑3毫米,尾端最粗直徑達到7毫米,且前端還有兩個尖尖。諸如此類的事件在兒科醫院並不少見。據統計,自兒科醫院開展胃鏡下取異物以來,已陸續取出300多件食管或胃內異物,年齡最小者僅5個月,最大者9歲,誤吞異物者多爲嬰幼兒。針對兒童誤吞異物事件屢屢發生,專家提醒家長,兒童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要加強對兒童的照看。

胃鏡下“圈”出7釐米長鋼

7月19日上午,兒科醫院胃鏡室電話鈴急促響起,外科醫生髮出求救。原來,在外科病房昨晚收治了閔行區一名小病人,年僅16個月,在玩耍時誤吞一枚鋼叉。外科醫生希望消化科胃鏡室醫護人員能幫助鉗取,否則這名患兒就要接受外科開刀手術。

一邊是極難鉗取的鋼叉,一邊是焦急萬分泣不成聲的患兒父母……在迅速分析情況並和家長溝通後,醫生們做出決定:先通過胃鏡進入胃內瞭解鋼叉位置,並查看胃體和食道有無受損,隨後根據情況儘量鉗取出鋼叉。隨着胃鏡慢慢進入,一枚鋼叉赫然橫臥在胃體內。還好,食道和胃內都沒有明顯受損。

醫護人員決定先用異物鉗夾取前端,然後利用重力作用,使鋼叉懸垂後取出。在醫生和護士的嫺熟配合下,異物鉗成功鉗夾住了鋼叉前端,輕輕一拉,鋼叉懸垂起來,慢慢地,鋼叉隨胃鏡由胃體進入食道賁門,進入食道上段,但就在這一刻,由於鋼叉過長又沒有彎度,加之異物鉗夾力有限,異物卡在食道口,又掉了下去……爲使患兒避免承受一刀之苦,醫護人員決定改變鉗取方案,改用圈套器,計劃圈住鋼叉後取出。多次配合後,終於圈住鋼叉尾端,但由於重力作用鋼叉處於橫位,橫在食道下端無法拉出,強行操作只能對患兒造成損傷。醫生又改變策略,使圈套器逐漸移到鋼叉前端,緊緊圈住後拉起鋼叉使之懸垂,慢慢地拉出胃鏡和圈套器。這枚長達7釐米的“闖禍鋼叉”終於被取出來了!

1至2歲嬰幼兒最易誤吞異物

類似的意外事件在兒科醫院並不少見。 2008年暑期,一個名叫小宇(化名)的8歲男孩在家玩耍時,不慎將一枚長達3釐米的鐵釘吞到了肚裏。還曾有一名10月齡的男孩,竟然誤吞了一枚4釐米長、1釐米寬的7號電池。

據兒科醫院統計,該院自1998年起開展胃鏡下取異物以來,已陸續取出300多件食管或胃內異物,年齡最小的5個月,最大的9歲。一般而言,誤吞異物者多爲1至2歲的嬰幼兒,但也有稍大一些的孩子。其中70%是胃內異物,24%是食管異物,6%爲腸道異物。在異物中,最多的是5角或一元硬幣,佔80%之多,其次是鈕釦電池,還有金耳環、金戒指、棋子、玻璃球、玩具小零件、髮夾、護身符、鑰匙,甚至小釘子、大頭針等,五花八門。

據兒科醫院消化科主任黃瑛分析說,釘子、髮夾和大頭針等異物,胃鏡下取出難度大、風險大;光滑的玻璃球、普通電池等異物,胃鏡下鉗取也很困難,因爲普通異物鉗無法鉗住異物,必須藉助特別工具才能取出。對於較小的消化道異物,如果已進入十二指腸,且是無毒鈍器,不一定馬上取出,可讓它自然排出。

誤吞大頭針不能刻意催吐

針對兒童誤吞異物事件屢屢發生,黃瑛主任提醒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照看,連一些大孩子都可能在玩耍時無意將硬幣等異物吞入,因此有必要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兒童意外傷害。

當家長髮現小孩誤吞異物後,只要當時沒有嗆咳、呼吸困難、口脣發紫等缺氧表現,不必過分緊張,不必刻意催吐,以防異物誤吸入氣管,尤其是小年齡兒童。如果誤吞釘子、大頭針等異物,不能刻意導瀉,因爲導瀉刺激腸蠕動後,尖銳的異物很可能鉤到腸壁,甚至誘發腸穿孔。如果發生這些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