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名句 > 佳句美文 >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94條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94條

來源:美型男    閱讀: 8.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好的心境,是靜心和沉穩。水面靜,才能映出完整的月亮,心靜才能接受宇宙良好的信息和能量。接受良好的信息,纔有良好的心態,心態決定成敗和苦樂;接受良好的能量,是養生的最佳途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佛語的語錄94條,大家快來看看吧。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94條

1、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豐子愷《豁然開朗》

2、能夠檢討反思,就等於有了重新開始的基礎,這就是人的成熟的過程。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須先腳踏現實;如果你希望輝煌,那麼你須腳不停步。

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關鍵是悔悟。可悲的是,在人生之途上誤入迷途而執迷不悟,或將錯就錯,或一意孤行,結果欲蓋彌彰,走向更深的罪惡。吾日三省乎吾身,是人生完善的哲學,省而悟。

4、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纔是真正英雄。____菜根譚

5、生活經過那些故事,歷練內心的浮躁,成爲一種平靜。所有的傷痛都不是一生,這白駒過隙的流年只是經過,不必要擔憂還有多少艱難,學會內心的安穩,看書的時候認真看書,喝茶的時候好好喝茶。

6、締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7、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8、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9、健健康康時,就做來"囤(積)",不要做來"抵(消)"。

10、阿彌陀佛有時在外叩我們的心門,讓我們放他進去;有時在內,打開光明殿,請我們人他的寶殿。可憐我們要麼如防盜賊一樣,將彌陀拒之門外;要麼如遊魂遊蕩在黑暗荒野,不肯進佛的殿,也是自己把自心流放在心靈殿堂之外。心人不了自己的殿,如人回不到自己的家,如何不痛苦、不孤獨、不流浪?

11、吝嗇鬼不會成爲富翁,施捨者不會成爲窮人。(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12、性起者,謂法界性全體起爲一切諸法也。法相宗說真如一向凝然不變,故無性起義。此宗所說真性,湛然靈明,全體即用,故法爾常爲萬法,法爾常自寂然。……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全是性起,性外更無別法。所以諸佛與衆生交徹,淨土與穢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塵塵悉包含世界。相即相入,無礙熔融,具十玄門,重重無盡,良由全是陸起也。…—依體起用,名爲陛起。

13、比如愛好音樂的人、喜歡美的人、舞文弄墨的文人,甚至是鄉野種田的普通人都會有法喜。只要是從本心生出來的、是清淨的、是真誠的都是法喜。人生若是到了"心態向陽,法喜滿懷"的境界,這世間日日都將是好時節。

14、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15、一個人懶惰,虛度時光,最終一事無成,都是自己原諒自己 的惡、安慰自己的失、欺騙自己的心造成的。

16、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生境界中,我們的選擇標準會隨之發生變化。一旦選擇的標準發生了變化,視野就會隨之發生變化。以前可能只看得到自己身邊的一人一草一木,當眼光變得長遠、遼闊後,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的寬廣無限。

17、如家犬不畏於人,山林野鹿見人怖走,瞋恚難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

18、生,還是死?這不僅是個宗教問題,還是一個哲學問題;從哪裏來,到 哪裏去,這也不單單是一個選擇。人的一輩子就像夢一般縹緲易逝,抓不 住。在一輩子中開心的事情有多少?在哀時光之須臾、感外物之行林中,不 如把周遭的俗事拋開,將眼前的爭逐看淡。

19、以真誠之心待人,以責任之心做事,以無愧之心律己,乃是 處世正道。道正,行則不歪,心則不邪,天必助之,神必佑之,人必 敬之。久而久之,人亦會以誠待我,事亦會因我而功。

20、夫飲食男女,聲色貨利,未始爲障道,而所以障道者,特自身自心耳。故昔人有言,功勞莫先於有智,大患莫若於有身。

21、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

22、其實,有人的地方總會有矛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產生摩 擦、誤會,甚至是怨恨。這時,我們應該淡化矛盾,消除芥蒂,握手言 和,而不是讓仇恨的袋子不停地膨脹,最後難以清除。俗話說:"冤仇宜 解不宜結",不妨用發自內心的慈悲,以德報怨,徹底解除冤結,人人都 可以毫無隔閡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23、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若知法無實,是心亦復空。(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

24、心中光明還是黑暗,非眼所知,唯心能知。心的光明纔是真正的光明。外面的光再大,內心黑暗,整個世界便黑暗。即使外面烈日炎暑,心若是冷的,整個世界就都陷入西伯利亞寒流。腳前有路,心中無路,必定還是絕路人。

25、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戒想,由着此三輪受持戒故,名世間淨戒波羅蜜多。何緣此淨戒名爲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世間淨戒波羅蜜多。云何出世間淨戒波羅蜜多?……受持戒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持戒,二者不執所護有情,三者不着戒及戒果,是爲菩薩摩訶薩受持戒時三輪清淨。

26、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樂於索取,一種人樂於付出。吝於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將死氣沉沉,被幸福疏遠。懂得分享、給予和付出的人,纔會感受到捨己爲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和滿足。這樣的幸福猶如香水,給予別人的時候自己手中也留有餘香。

27、而這佈施就猶如溝渠河道一般,能將心靈世界貪毒的洪流疏導至仁愛慈悲 的大海。而這份佈施亦如同一粒粒種子,種下去的時候是種子,但是在四 方開花散葉之後,收穫到的卻是累累的碩果。

28、若隨順空,不減諸見,於彼空性亦無增益,如是忍者,是名菩薩畢竟之忍。……如是乃至若隨順空,不減生死,於涅槃性亦無增益。舍利子,如是等相而生忍者,則名菩薩摩訶薩畢竟之忍。…一切諸法,非是有爲,亦非無爲,無有增益,無損無增,亦無長養,無盛無衰,無有作者,無有起者,由無起故,亦無有盡。如是忍者,則名爲菩薩摩訶薩無生之忍。

29、前世,我是那漢水邊迎風而立的女人,在蒼蒼蒹葭的搖曳間輕揚筆墨,依香而吟,靜書着一份澄澈若水的禪心。

30、無住無心。禪是何物,不知其形。禪是空門,全顯真實。

31、我不是住持,不是方丈,不是大德。小人物用不着大名詞。鞋要合腳,帽要合頭。頭小卻頂着大帽,不舒服可以忍一忍,不美觀反正自己看不見;但帽檐下垂,遮住雙眼,看不見前面的路,才真正要命。過譽如小頭戴大帽,一定會遮蔽雙眼。

32、身口及意皆悉柔軟,無有輕躁,心常歡喜。《華嚴經》卷四十二,離世間品

33、信與不信,因果就在那裏,或善或惡,與你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34、如今通過視頻和媒體可以看到"活熊取膽"的殘忍行爲,令我非常悲傷和流淚。黑熊就像我們人類,同樣具備生命的尊嚴,也有苦樂的感受,更擁有生存的權力。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傷害它們的生命來利益我們自己呢?請大家對黑熊起憐憫之心,並盡我們的微薄之力,去拯救可憐的黑熊吧!我堅決反對活熊取膽!

35、若不能消信施之食,寧可一日百數歸俗,不應破戒受人信施!

36、簡單就是美。

37、生命只在一呼一吸間。珍惜生命的人,明白自強不息中的雲淡風清;拋棄生活的人,在荼毒自己的生命。無論如何,走好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步,纔有可能邁向我們幸福生活的彼岸。

38、有人說,人只有在初戀的時候愛的是別人,後來,愛的都是自己。然後爲了忘記那個愛過的人,一開始刪除記憶,把所有習慣都格式化。不再去那個地方,不再吃那個果凍,不再喝那種飲料,不再聽那首的歌,不再看那場電影,不再穿那個顏色的衣服,不再說那句口頭禪。

39、花半開最美,情留白最濃,懂得給生命留白,亦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40、終日吃飯,未曾咬着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唐)希運《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41、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只要學會靜水無痕,露散風靜,便會蓮開心中,四季嫣然。所謂物隨心轉,境由心生,若心中時刻有禪,時刻喜禪,眼眸中的萬物便時刻飽蘸着素雅的底色,便能清逸而不染塵煙,便能安詳而不擾心境,也只有一心向禪,才能遇見流雲出岫的風景,才能徹見本心,菩提見性。

42、佛法從緣起論的觀點來看,認爲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實際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愛人者,人愛之;損人者,人損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們應該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損人利己。

43、中國大學功利化、媚俗化傾向越來越嚴重,這既是社會的市 場化大潮衝擊使然,也是大學獨立精神逐漸喪失造成的。爲什麼這 一普遍現象出現在清華身上會引發熱議?行者以爲,主要是因爲國 人對清華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他們將中國首個世界一流大學的希望 寄託在清華身上。

44、天上太陽再燦爛,陽光再普照,如果土壤裏缺乏種子,也不可能發芽,更不可能開花結果一般。我們應當從孝順父母、提升道德修養、保護環境和關愛生命做起,纔會得到佛菩薩的庇護,才能獲得十相自在的神聖力量。

45、拘於一事易顧此失彼,專於一思常深陷泥淖。事和事相連, 思與思貫通,事則必成,思則宏遠,人生亦左右逢源。

46、問:"如何是諸佛本源?"師日:"千峯寒色。"

47、固然,見到利益,人人都想得到,而且得到的越多越好,這是人們共 同的心理。看到別人賺錢,自己也想發財,這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君子 愛財,取之有道,又不能貪心不足。人過於貪婪會喪失道德,又會被他人 利用,所以,忍貪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48、修行的人要有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恭敬修善法。與一切境界絕 無分別執著,這是心真得到清淨平等了,自他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所以行 願完全相同,就成佛了。

49、人生,由盼、累和淡組合而成。年輕時:盼。盼長大,盼成熟,盼實現所有的宏願,盼擁有更多更好。中年時:累。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非已願,看他人得到得容易,輪到自己卻收穫寥稀,經常身心俱疲。年老時:淡。再好的東西,終要失去;經歷的滄桑,只能幫自己修煉一顆淡泊而無恙的心。

50、彷彿最美好的風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對沿途的風景常常忽視。其實,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都是在途中,活着是爲了經歷,經歷就是修行,也許它是平凡的、瑣碎的、漫長的,要學會安於途中!

51、看的清你也不要說清,天下事,人間事,不妨讓他一場隨緣。雲來雲去,霧來霧去,讓一切當一場雲煙,有來處,有去處,不要當命運的奴隸。看的清,看不清,我們活的清。看的清,說不清,我們讓心包容世界,包容煩惱,把看的清看不清都都在心底積澱。

52、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經》中說,柔弱乃尊貴之相,長久之相。中國古人對水的.讚美,源遠流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海地勢低,故能海納百川。

53、如果內心不夠堅強,沒有堅定的毅力,那麼再小的違緣也會阻礙你,再小的困境也傷害你。所以大家要增長自己的信心,強化自己的毅力,自信起來,堅定起來。

54、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不管是低頭的人,還是昂首的人,我們統統接納,不做分別,如海,納百川;如山,容土石;如大地,承載萬物;如天空,包含所有。一切都在心裏,一切都是心中幻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還有什麼不自在?

55、也許,花開並非唯一的嚮往,花落並非所有的感傷。墜入塵世,閱讀滄桑,多少個夢,似月光的飄渺,飛出心靈的圍欄。於朦朧間流浪,多少個夢,棲落水草間,滾落成露珠,粲然一笑。

56、很多時候,跟自己過不去的,是我們自己。旅途中,揹着一個沉重的包袱的人很難有心情觀看沿途的風景,更會落後於別人的步伐。包袱沉重必將心情沉重,雙重重壓下怎能去感受到一路上的鳥語花香?又怎能讓自己自由自在,盡情揮灑?何不主動放下,拋棄你心中的一切沉重,讓自己輕裝上陣。

57、經歷過曲折、磨難後的生命會變得更加的豐盈和厚重,在未來的日子裏即使煩惱來勢洶涌,用豁達的心胸輕描淡寫地讓它像浮雲一樣來去匆匆。不再斤斤計較誰對誰錯,不再兜兜轉轉尋求因與果。讓那些風風雨雨的往事成爲斜掛在天空的彩虹,讓那七彩的虹光映照着我們靜靜的心海。

58、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對物質的追逐、擁有、享受上,那我們的生命是非常膚淺的;如果我們能夠摒棄外在的一切羈絆,深入地去思考人生,去感知天地萬物,去探究生命的真實意義,我們也許會收穫一筆豐厚的生命禮物。

59、在這樣美麗的季節,放下心靈的羈絆,放下所有的不愉快,放下生活的勞碌奔波,別讓煩惱遮蔽了雙眼,別讓鬱悶鎖住了心房,別把這美麗的季節錯過,別把這美麗的世界忽略,學會欣賞生活,學會享受生活,去郊外踏青,去桃林賞春,敞開胸懷去擁抱春風柔柔的溫婉和繁花朵朵的絢爛。只有美麗的心情才能感受這美麗的風景,只有美麗心靈才能擁有這美麗的世界。

60、受人財物後,回報人家,是不淨佈施。

61、爲諸衆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衆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衆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捨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涅盤經·梵行品》

62、凜冽的清風和溫暖的陽光同在!願慈悲的法流滋潤您的未來,原智慧的光明照耀您的身心!願六時吉祥!

63、嗓子落滿了紅塵,江河在琴絃上走調。

64、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的人是愚者。

65、雖然我們的很多煩惱不是惡的心,但如果不控制它們卻會引起衆多的病苦等過患。

66、常常做好事幫助別人能積累獲得世間福報的功德,而修好自心的功德不但能爲今生帶來安樂,也是今生生命結束後的最好資糧。

67、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修行的機緣,就看我們是不是能好好運用,把握住每個機會。

68、總有一些經歷考驗着我們的修行,你可以選擇訴說,也可以自我消化,但你的心不能不強大。作繭自縛的人生就是地獄,與智慧相映的人生便是天堂。誰沒經歷過得失離合?誰又沒感受過喜怒哀樂?重要的是,學會整理心情,一定要留,就留下溫暖的記憶。

69、佛教也從來不曾因爲弘法或勸人信佛而流過一滴血。

70、人這一生,只要保持一種"不較勁"的心態就足夠了。

71、天地廣闊,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佔有一席之地而自尋煩惱。

72、心胸豁達開朗的人,凡事看得高遠,不會被眼前的得失所矇蔽;心中狹隘的人,則處處與人比較、計較,徒增煩惱,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73、有的時候,潔淨的心,需要一些清醒的自閉和與世隔絕,隔絕繁華似錦,隔絕熱鬧,隔絕綢緞的華麗,人間的修行,潔淨大概最難。所以,低頭前行,步步爲營,潔淨與恩慈,是一種難得意境。

74、佛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75、修道如栽田,穀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衆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爲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種子放在田裏,等它發芽變秧,這時間又怕焦芽敗種,錯過時光,就是說修行要學大乘,勿誤入小乘耽誤前途。插了秧以後要鋤草,等於修道要除習氣毛病,把七情六慾,十纏十使,三毒十惡,一切無明煩惱都除淨,智種靈苗,就順利長成,以至結果。

76、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77、這世上,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別人笑笑自己。

78、道由悟達,立志爲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聖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7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80、禪修不能流於形式,而是要回到最根本的點上,首先必須有一種觀照,同時,把這種觀照化成一種實際的生活。 什麼交關照?就是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81、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釋迦牟尼佛《金剛經》

82、若要利益一切有情,觀修菩提心;若要讓自己成爲一切有情的親友,有更多的好朋友,觀修菩提心;若要有更多的善知識,觀修菩提心要成辦自利的話,觀修菩提心;要圓滿他利的話,觀修菩提心;要使教法法久住的話,觀修菩提心;要證得涅槃功德的話,觀修菩提心。

83、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麼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84、凡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爲他人着想,學習自己。這個就是慈悲。

85、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爲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一蟲一蟻不傷殘,半絲半縷勿貪著,可爲民物立命。

86、禪是靜謐、安詳的,但又是充滿生意的,忽略了後一點,也就不能參透禪的底蘊。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春來草自青。——《五燈會元》

87、云何一法應多所作?謂:於諸善法中不放逸,此一法是應多所作。云何一法是應當修?謂:可意俱行之身念,此一法是應當修。——《阿含經》

88、禪宗四祖道信見三祖僧璨:願老師慈悲,賜給我解脫法門。僧璨:哪個捆綁了你?道信:沒人捆綁我。僧璨:既然沒人捆綁你,還求何解脫?

89、禪詩·《憨山德清》:底事分明在己弓,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角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

90、不誹與不害,嚴持於戒律,飲食知節量,遠處而獨居,勤修增上定,是爲諸佛教。即使雨金錢,欲心不滿足。智者知淫慾,樂少而苦多!

91、每個人要努力自求解脫,如來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從禪定開始着手,真切地去做。最後終將解脫一切外在的束縛,心便得到了自由。

92、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93、心善自然美麗,心真自然誠摯,心慈自然柔和,心淨自然莊嚴;澹泊寡欲可以養神,寧靜致遠可以養志,怡情適性可以養和,觀空自在可以養心。種下一個善念,收穫一種良知;種下一種良知,收穫一種道德;種下一種道德,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個人生。

94、息念忘慮,佛自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