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評論 >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來源:美型男    閱讀: 4.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洪三宇

編者按:這裏是一個懷舊劇場。

二十多年前,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甲方乙方》海報

拯救票房的賀歲片

與如今一到節假日,電影院的生意就會特別紅火不同,二十多年前國產電影尚在泥潭中苦苦掙扎。隨着大衆娛樂方式的多元化,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國產電影陷入頹勢,1988年有45%的影片發行不足60個拷貝,1992年觀衆人次尚有105億人次,1998年減少爲20億人次,入不敷出的電影院紛紛轉業倒閉……甚至在1995年之前,大陸的電影院在春節期間基本停業,當時的觀衆也沒有過年時去看電影的習慣,更無“賀歲檔”的概念。

在一片悽風苦雨之中,好萊塢大片與香港電影卻是這邊風景獨好,以至於1996年的內地電影票房前十名中,竟然只剩下《孔繁森》這一部內地電影。此前一年的香港“賀歲電影”《紅番區》在全球華人居住區同步上映,更是創造出了令人羨慕的票房佳績(9500多萬元)。

這種“冰火兩重天”一般的反差讓國內影人開始大膽嘗試創新。馮小剛的作品,劇本階段歷經過8次討論和11次修改的《甲方乙方》在1997年12月24日開始上映。對於當時國內的電影界而言,賀歲片仍然是個新鮮事物。於是當年的評論中,不乏對於演員演技的詬病之聲,“葛優失去了耐人尋味的幽默感,表演水準明顯不如他的成名作《頑主》;劉蓓等人的表演似乎是電影表演又和舞臺劇復了婚,程式化,表演痕跡太濃,要用藝術的眼光去評判,是毫無價值的……”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第2張

《甲方乙方》劇照

但是市場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回答。橫空出世的國產“賀歲片”絕不是毫無價值的——它同樣能夠贏得觀衆的廣泛認可。《甲方乙方》幾乎一炮走紅,引發瞭如火的觀映熱潮。當然,囿於影片濃烈的“京味”,《甲方乙方》在全國票房分佈上有明顯的南北差異,在北方更受歡迎——光是北京一地,其票房就高達1150萬元。對於這部總投資不過400多萬元的電影來說,按照38%到40%的分賬比例,僅北京一地就宣告全部回收投資成本。最終盤點,《甲方乙方》取得了3600萬的票房,堪稱一個“奇蹟”。一度冷清的中國電影市場因此似乎曙光乍現,暗香浮動。以此而言,國產的“賀歲片”從一開始,就成功扮演了“救市”的角色。

喜劇的基調

馮小剛導演後來曾經對“賀歲片”有過這樣的鑑定:“把它放在不是賀歲片的檔期仍是很有意思的一部電影,放在賀歲片的檔期它就如虎添翼,這樣才行。”毫無疑問,在歲末迎新的時候,無論國人在這一年是得意還是失意,是快樂還是痛苦,都希望能有一個愉快的心情,給新年一個好的預示、好的開始。正是大衆的心理需求就奠定了內地“賀歲片”的最初基調——能夠帶給人們笑聲的喜劇。

這就不難理解,《甲方乙方》這部電影,從劇作結構層面來說本身就是一個遊戲化的狂歡,甚至串聯並推進情節發展的“好夢一日遊”服務公司的服務方式就是“做遊戲”。由葛優扮演的姚遠和由劉蓓扮演的周北雁等四位年輕的自由職業者在這家公司經營荒誕的“圓夢”業務,滿足人們各種離奇古怪的願望。而其中每一個“圓夢”故事都有着遊戲的表象。

電影中接連打造了將軍夢(書攤老闆想當巴頓將軍)、英雄夢(川菜廚子想成爲寧死不屈的革命英雄)、愛情夢(使失戀的人恢復生活的自信)、受氣夢(教育大男子主義顧客)、受苦夢(富翁想體驗貧困生活)、迴歸普通人的夢(明星想做回普通人)以及團圓夢(幫助身患絕症的人團圓)七個“夢想”。每一個“夢想”都是獨立的,各故事之間也沒有必然的因果性。整部電影如同一部“戲中戲”,在戲中主人公的願望用拼貼的方式被遊戲化滿足的同時,銀幕前的觀衆也樂得一笑。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第3張

廚師的“英雄夢”

《甲方乙方》有一個看似現實的時代“背景”(1997年),觀衆在影片中可以得知香港迴歸,養路費改革、泰森與霍利菲爾德的拳擊賽乃至當年甲A足球聯賽的真實信息。但影片中的“笑點”,集中在對經典影視劇的戲仿上。在“將軍夢”中的“巴頓將軍”作戰指揮室裏,展開的卻是“南京”的軍事地圖(實際上是上海內環地圖)。下屬彙報相關戰事進展不利情況,又可以看到《戰上海》的影子。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第4張

“巴頓將軍”作戰室裏的南京(上海)地圖

圓 “受苦夢”的橋段,也非常接近電影《白毛女》的場景。葛優扮演的地主與劉蓓裝扮的地主婆坐在八仙桌旁,一臉嚴肅認真的樣子,葛優一本正經地打扮成地主老財,再加上其裝腔後說出的那句經典臺詞:“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這句話,原本是在十分悲苦的情景當中,由橫行霸道的地主老財說出的話語,經過影片的遊戲化處理,再由葛優這一喜劇演員說出,就顯得十分詼諧,取得了極好的搞笑效果。同時,也令這句臺詞,成爲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相互調侃的流行語。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第5張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實際上,影片中葛優的精彩表演,的確也是《甲方乙方》贏得票房成功的重要原因。在影片中,葛優在現實情境(一個富有愛心卻沒戲演的演員)與多種差別較大的遊戲身份所確立的情境(巴頓手下無能的軍官,惡毒好色的地主,明星的膽怯發言代理人,公主的多嘴的侍從等)中轉換自如,這些角色的性格特徵彷彿爲他量身定做的一樣使其表演起來得心應手。

《甲方乙方》的成功,也確立了葛優在馮小剛之後導演的幾部“賀歲片”(《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中的地位。這些“賀歲片”的男主角均由葛優來扮演,葛優本身的氣質以及在馮小剛的塑造下建構出了生動的人物形象——出身卑微、長相普通、本事不大而又善於助人的北京大院的小人物,狡詐而不失善良。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第6張

葛優扮演的無能軍官(即將被“巴頓”槍斃)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同樣是在《甲方乙方》中,馮小剛也確立了自己“賀歲片”的招牌式特點:葛優的明星招牌、京味的幽默調侃、平民化的視角以及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普通老百姓的傳統審美心理有一個特點,希望看到故事有明確交待的結局,不喜歡朦朧。與此同時,這種結局往往是以壞人受到懲罰、好人終有好報的方式得以了結。出於迎合這一心態的考慮,《甲方乙方》中既有對富人、名人的嘲笑譏諷,但更多的是對中下層百姓的溫情關懷。

在影片中,當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大款尤老闆“死乞白賴”地要圓“吃苦夢”的時候,觀衆肯定都忍不住在猜想,這個物質上以二十多年後標準衡量依然相當富有的大款會怎樣在窮山溝裏度日呢?他就真的能夠過慣粗茶淡飯的生活?結果,當在山溝裏經歷了兩個月的“受苦夢”後,外形已經很像窮鄉僻壤村民的尤老闆,居然成了一個連老鼠都要去吃的“肉食者”。面對來接他的奔馳車,甚至顧不得自己的衣衫檻樓、蓬頭垢面,就一頭鑽進大奔,狼吞虎嚥地吃起了燒雞,把那些叫嚷“生猛海鮮吃膩了,就想吃棒茬粥”的暴發戶們的真實嘴臉暴露無遺。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第7張

經歷“吃苦夢”的暴發戶

至於影片中的那位大明星唐麗君平日裏被人前呼後擁、追捧不已。她在飄飄然的境遇中,想要做一個“普通人的夢”……可是,當她真的在“好夢一日遊”服務公司的策劃下宣佈從娛樂圈引退之後,她幾乎在頃刻之間成爲一個孤家寡人……沒有了前呼後擁的影迷追逐,也沒有了媒體炒作,卻又變得失魂落魄。這時候再要找回往日“大明星”的風采,已是覆水難收。電視臺和導演都拒絕了她,連經紀人最後也棄之而去。“大明星”一旦沒有了平臺與粉絲,那就真的變成了“普通人”。時過境遷,這樣的警示仍然顯得如此現實。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第8張

受不了“普通人”生活的唐麗君

在此同時,那位“大男子主義者”張富貴經過“受氣夢”的教化後回到家裏,一改以往習氣,主動幫助妻子洗衣服。同樣心靈受到觸動的還有那羣開始似乎只想賺錢而創辦“好夢一日遊公司”的人們。在想盡怪招爲人圓夢的過程中,他們漸漸感悟到較之金錢,情義無價。正如葛優說出的那句臺詞那樣,“成全了別人,陶冶了自己”,影片氛圍逐漸在搞笑中又帶上了溫情。

姚遠把父母留給自己結婚用的房子不計報酬地讓給身患絕症的一對夫婦居住,讓他們得以一圓“團圓夢”。這時候的觀衆不免猜測,如果病重的妻子好起來那房子又該怎麼收回來?後來,借用姚遠住房的中年人來還房子鑰匙,告訴姚遠,他的妻子已經不在了,但是她的團圓心願已了……在影片的最後,一個逐漸遠去的背影說出了那句令人影響深刻的平凡臺詞,“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想當年丨《甲方乙方》:開啓了中國“賀歲片”的大門 第9張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多年以後,不知道當代的電影觀衆,還能否記得這一年的《甲方乙方》爲人們帶來“賀歲片”的最初感動。無論如何,當時的人們難以察覺的是,以《甲方乙方》爲契機,持續低迷多年的中國電影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賀歲片”時代。

本期編輯 常琛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