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評論 > 專訪丨《跨過鴨綠江》總製片人王雁:年輕人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專訪丨《跨過鴨綠江》總製片人王雁:年輕人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來源:美型男    閱讀: 9.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澎湃新聞記者 楊偲婷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央視一套播出後高開高走,不但收視率表現亮眼,在豆瓣上更獲得8.6分的超高評價。

專訪丨《跨過鴨綠江》總製片人王雁:年輕人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跨過鴨綠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製。

該劇由董亞春任總導演,餘飛任總編劇,唐國強、丁勇岱領銜主演,展現了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和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總製片人王雁接受了澎湃新聞的採訪,回憶起《跨過鴨綠江》創作過程中的種種,感慨道,該劇取得如此好的播出成績,與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的支持、主創的努力以及2500人的辛苦付出,是分不開的。

找最專業的人,幹最專業的事

王雁回憶,自己是在2019年6月底接到《跨過鴨綠江》這個項目的製作任務,8月項目正式啓動。王雁表示:“這個項目交到我的手裏,很幸運,要知道在我們國家有電視劇以來,沒有一部是全景史詩式來表現抗美援朝的,今天由我來負責製作,很榮幸。我不把它看成一個電視劇,它是70年以後,對那些爲了祖國把熱血灑在異國他鄉戰士們的一個交代,它是英雄的讚歌。我希望呈現給廣大電視觀衆的,一定是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在電視劇的歷史上能留下一筆的作品。我經常說,要找最專業的人幹最專業的事兒。”

專訪丨《跨過鴨綠江》總製片人王雁:年輕人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第2張

《跨過鴨綠江》劇照

爲了拍好《跨過鴨綠江》,主創團隊籌備期間整理了130萬字的資料,大家認真研讀史料、仔細對待每一個拍攝細節,大到一場戰鬥設計,小到一封電報,都力求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比如毛澤東的菊香書屋是劇組參考大量歷史圖片和文字資料,按比例還原製作。書架上的書都是線裝書,書裏的每一張書籤都由道具組人員仿毛主席字體手寫而成。劇中海量的作戰地圖,美軍所用地圖與志願軍所用地圖各有不同,每次戰役地圖的圖標也有區別,即使這樣每一張地圖都請軍事顧問校對過。

《跨過鴨綠江》本來計劃2020年1月開機,先拍冬天雪地裏的戲,由於新冠疫情的突然襲來,延緩了開機。直到2020年6月底項目重啓,按照被告知的播出時間,“我們瞭解到,牡丹江往年11月纔有雪,按拍攝期100天算,必須8月15日開機, 11月25日關機,幸運的話可以在拍攝末期把雪裏的戲拍了。這樣籌備期50天,整個後期時間只有15天。”因此將《跨過鴨綠江》的後期流程前置,與劇集的拍攝同步進行,並主持召開了30多人的後期流程協調會,會上要求“不但要邊拍邊剪,調色配音特效都要同步進行。保證拍完的時候,差不多完成定剪”。據王雁說:現在項目做完了,所有後期的人員都覺得後期前置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決定,它不僅可以使拍攝週期簡短,還最大程度調動了各後期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增加了他們的參與感。

專訪丨《跨過鴨綠江》總製片人王雁:年輕人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第3張

《跨過鴨綠江》劇照

重裝設備的提前製造也是保障了劇組順利開機的重要環節。4架道具飛機,9輛坦克裝甲車,1000餘支各類道具槍械,400多個場景,375個有名字角色,4萬多羣演,500多人美術置景團隊,子彈打了8萬餘發,重新搭建了中南海、克里姆林宮、白宮……如此驚人的投入,都是爲了成就《跨過鴨綠江》全景史詩式的呈現方式。對此,王雁表示,以這樣的宏觀視角來呈現,是要站在尊重歷史的角度上,全方位地來讓觀衆,瞭解這段歷史。

“我們在《跨國鴨綠江》裏表達得很清楚,中國人民一直都愛好和平,不想打仗,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我們只想要建設新中國。美國當時好像年鋼鐵產量是8700萬噸,中國的鋼鐵生產量只有60萬噸,相當於中國4億多同胞,每家打一把菜刀的鋼都沒有。我們在千瘡百孔的情況下,打還是不打?尤其是美國的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在這樣的前提下,以毛澤東爲首的黨中央,當時在反覆思考,艱難的抉擇,最後就是一句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才決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要抗美援朝。我們這個劇的前7集就是圍繞這個問題在展開。”

真正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王雁回憶《跨過鴨綠江》的拍攝過程,其中所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在牡丹江拍攝遇到了颱風和連日的陰雨,道具坦克在泥濘的山路上走得特別困難,只能是每天拍攝前用數米長的卡車運到現場,再用吊車給吊到拍攝的位置,光是運輸,在那種泥濘的路況,道路很窄的情況下,就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東北緯度高,冬天天亮得早黑得也早,天一黑,冷得手都伸不出來,拍攝時間很短,劇組經常半夜一兩點、兩三點就要出發,天一亮就拍。就這樣一天只能拍攝不到10個小時。

專訪丨《跨過鴨綠江》總製片人王雁:年輕人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第4張

《跨過鴨綠江》劇照

後來,牡丹江的溫度降到零下十幾度,拍攝就更不容易了。“包括我們挖戰壕都很難的,土都凍上了。”王雁回憶,拍冰雕連的時候,演冰雕連戰士的演員們,拍每一條都要屏住呼吸30秒到一分鐘,因爲一呼吸,在極端嚴寒的環境下會呵出霧氣。“雖然演員們是穿着棉襖棉褲,但趴在雪地上一會兒,就還是會凍得站不起來。想想我們的演員還是穿着棉衣棉褲,有的裏面還有羽絨服,當年的志願軍戰士們呢?零下幾十度,穿得那麼單薄。”

王雁表示,拍這部劇,主創們都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禮。“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覺得先輩們太不容易了。拍之前,他們都說我們《跨過鴨綠江》的拍攝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說,我們就能把它完成,70年前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用步槍、刺刀、手榴彈敢於與敵人的飛機、坦克、大炮抗衡,敢跟16個國家拼刺刀,今天我們只是拍一部電視劇,有什麼完不成的?”

據悉,《跨過鴨綠江》整部劇有近50000個炸點,大量驚險萬分的爆炸戲,是劇中壯烈戰爭場景最關鍵的視覺元素。王雁表示,對於劇中的戰爭場面,他和導演董亞春達成一致觀點,就是要突出一個“炸”字。“敵人有飛機、坦克、大炮,炸的是什麼?炸的是我們年輕志願軍堅守的陣地。”這是全劇非常讓人震撼和心痛的場面。

專訪丨《跨過鴨綠江》總製片人王雁:年輕人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第5張

《跨過鴨綠江》劇照

王雁介紹,《跨過鴨綠江》組織了一個專門的特技拍攝組,單這個組就有100多人,7臺攝像機,“我們整個劇組總共20多臺攝像機,5個組,每個組平均四五臺,但這個組就7臺。”大量的戰爭和爆炸場面,如果用後期特效去做,一是難度高,二是非常耗時。還是實拍能比較高效便利的解決,特技組專門拍戰爭中的特技素材,“白天炸晚上炸,冬天炸夏天炸雪天炸,炸車隊,炸坦克,炸火車,炸大橋,大炮打,飛機轟。整個特技組,任務量非常龐大艱鉅。但是這個特技組替我們整個劇組解決了很多危險性問題,也提高了拍攝效率,7臺攝影機,一次爆炸拍下來,近景、遠景、中景、全景鏡頭都有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朝鮮戰爭的結果奠定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也是朝鮮戰爭的結果,保障了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平穩度過了它的襁褓期。這場戰爭的殘酷和激烈程度令人不堪回首。也恰恰如此,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才更應該銘記這場戰爭。今天的和平與發展來之不易,拍攝這部影片不僅是給全中國人民看,也是給世界上熱愛和平的人們來看。”王雁這樣說道。

專訪丨《跨過鴨綠江》總製片人王雁:年輕人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第6張

《跨過鴨綠江》劇照

被問到最想通過這部劇傳遞給觀衆什麼,王雁表示,想通過這個片子表現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不畏強權的愛國主義精神,包括他們的鋼鐵意志和堅定信念。同時,他認爲,抗美援朝先輩們的精神,並沒有與時代脫節,並沒有被當代年輕人遺忘。“每一個時代,年輕人都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中流砥柱。”

王雁說:“我們回顧歷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崇尚英雄,歌頌英雄。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很優秀,比如說90後00後,這次抗擊疫情,這些年輕人快速地成長起來,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承擔了既危險又艱難的工作。每一個時代,從兩彈一星,到抗美援朝,到中國製造,到北斗導航,這些了不起的歷史背後,都有年輕人的身影。雖然時代在變,時代的主旋律在變,但每一個時代的年輕人和每一個時代年輕人向上的、奮進的決心,其實是不會改變的。”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劉威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