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婦科 > 歐弟老婆即將臨盆 入盆是什麼感覺

歐弟老婆即將臨盆 入盆是什麼感覺

來源:美型男    閱讀: 8.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弟老婆即將臨盆 入盆是什麼感覺

入盆是分娩的前奏,孕末期,胎兒會在羊水和胎膜的包圍中,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等待時機。每個胎寶寶在子宮內發育情況不同,因此入盆的時間也就有早有晚。在36周左右,孕婦務必要進行產檢,以此來確定胎寶寶是否入盆。那麼胎兒一般何時入盆?胎兒入盆是什麼感覺?

什麼是胎兒入盆

在孕36周左右,胎寶寶的頭部將進入到媽媽的骨盆中,也就是胎頭的雙頂徑進入到母體盆腔入口的下端,並與骨盆相對稱,這種現象被稱爲“胎兒入盆”,是胎寶寶準備好降臨所發出的信號,也是順產過程中的第一步。

胎兒入盆的時間

據統計,80—90%的初產婦在孕37-38週會出現入盆跡象,即寶寶的頭部順利進入到準媽媽的骨盆腔中。

入盆時間有早有晚,有少部分人要待到分娩前纔會入盆,而有的人則早在孕33、34周就出現入盆跡象,還有的人直到生產前都不會入盆。對於懷二胎的準媽媽來說,大多要等到分娩前夕纔會出現入盆跡象。

寶寶的頭部能否順利進入到骨盆是醫生判斷能否順產的重要指標,但據統計在孕38周還未有入盆跡象的產婦,絕大多數都可以順利分娩,只有少部分人需要剖腹產,因此準媽媽無需爲入盆時間的早晚太過糾結。

胎兒入盆是什麼感覺

1.尿頻

入盆後,龐大的子宮進一步壓迫膀胱,膀胱難以正常貯存尿液,便會讓準媽媽感到尿意連連,不斷想上廁所。準媽媽需要注意的是,若此時發現有尿血、尿痛的現象,要警惕尿路感染。

2.墜痛感

準媽媽會時不時地感到下身有墜痛感,肚皮發緊,私密處有少許疼痛,胎兒好似逐漸往下降。

3.肚子靠下

準媽媽會感到腹部好似有東西猛然間掉下來,肚子靠下。

4.宮高下降

孕9月左右,子宮底處於孕期最高點,而入盆後,子宮底便會迴歸到孕8月的高度,出現宮高下降的現象。

5.痛經的感覺

準媽媽還會感到一陣陣類似痛經的感覺,其實這是明顯的宮縮現象。胎寶寶不斷向下,準媽媽的痛感就會愈發明顯。需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如果寶寶入盆後出現了規律性的痛感,就需要立即去醫院,準備生產。

6.腹部形狀發生變化

準媽媽的腹部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如看起來更像柚子,摸上去硬硬的,胸部也不會碰到肚子了。有意思的是,雖然肚子在變大,但是準媽媽卻不會感到很累,甚至會輕鬆一些。

7.呼吸輕鬆,胃口變好

當胎寶寶入盆後,胎位下移,子宮對臟器的壓迫會明顯減輕,尤其是心臟、肺部、胃部等位置較上的器官會逐漸恢復正常功能,準媽媽會感到愈發輕鬆,呼吸通暢,胃口變好,吃得也多了。

胎兒入盆後多久會生

需要明確的是,入盆並不代表馬上就會分娩,這只是生產的前兆。對於首次懷孕的女性來說,入盆後2-3個禮拜寶寶纔會降臨,而對於懷二胎的準媽媽來說,入盆後就會直接進入到分娩階段。入盆只是胎寶寶即將要降臨的信號,不是分娩信號,準媽媽應該淡定應對。

不過,胎寶寶入盆後會對宮頸有所壓迫,也許會引起宮縮,準媽媽需適當縮短日常活動時間,但此時的宮縮多半不規律,發作時間也短,不必過於緊張。

胎兒入盆的注意事項

1.做好產檢

到了本階段,準媽媽要務必重視每週一次的產檢,可以通過檢查來確定胎寶寶是否順利入盆以及入盆的時間,胎位是否正常等等。一旦發現寶寶出現頭位的狀況,就要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必要時做好剖腹產的準備。

2.飲食均衡

到了入盆時期,準媽媽在飲食上一定住要注意均衡,對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熱量食物要有所控制,以免胎寶寶過大,阻撓正常分娩。同時,對魚肝油和鈣劑的補充也應該暫停,因爲寶寶已經發育成熟,無需再進行添加,以免增加代謝負擔。除此之外,準媽媽應該多吃能量類食物,如高蛋白、糖類等等,爲日後的分娩存貯必要的能量。

3.注意個人衛生

入盆後,準媽媽務要對私密處好好呵護一番,要做到常換內褲,每天用溫水清洗私密處、大腿內側和下腹部。到了分娩前,要再做一次細緻清洗,保證外陰部位的衛生。

4.做好產前準備

“胎兒入盆”打響了分娩第一槍,準媽媽應該積極做好產前準備。

首先要了解分娩。學習生育知識,對生產有正確的認識,學會調節自我,戰勝恐懼和害怕,冷靜迎接寶寶的到來。

其次要確定好生產醫院。最好是離家較近的大型醫院,既方便送產又能確保產婦和胎兒的安全。如果有妊娠併發症、貧血、胎位不正、骨盆異常、懷有多胞胎等情況,最好提前住院待產。

最後要準備好待產包。將個人和寶寶所需的物品和衣物都一一準備好,並放在顯眼處,一旦出現分娩跡象,立即攜帶前往醫院。

雖然胎兒入盆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並非是分娩來臨的信號,但是它卻告訴準媽媽一個重要的情報,那就是臨近待產期了,要做好分娩的準備哦!分娩是個瓜熟蒂落的自然過程,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應對之策,在入盆後,準媽媽們都要密切注意身體的各種信號,一旦出現徵兆要及時去醫院。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