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朝代 > 男子被朋友拉進紅包羣聚賭 幾個月輸光50萬

男子被朋友拉進紅包羣聚賭 幾個月輸光50萬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分鐘一局,輸贏最高四五萬,在“微信紅包”聚賭羣中,錢就像一下子被蒸發一樣,都進了“莊家”的口袋。昨日,廣州荔灣警方通報,打掉一個分佈在廣州、福建、天津、蘭州等多省市,由父子、夫妻、兄弟等爲股東構成的網絡聚賭團伙,抓獲7名犯罪嫌疑人,繳獲涉案銀行卡50餘張,凍結涉案資金25萬元。

男子被朋友拉進紅包羣聚賭 幾個月輸光50萬

男子被拉進紅包羣聚

“微信紅包”在衆多人心目中,可以作爲微信“朋友圈”調節氣氛、分享快樂的重要方式。但隨着應用的普及,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不禁動起了歪腦筋,利用“微信紅包”的部分規律作爲攫取他人錢財的不法工具。

男子被朋友拉進紅包羣聚賭 幾個月輸光50萬 第2張

男子被拉進紅包羣聚

林先生與樑先生是要好的朋友,都在廣州的玉器市場經營玉石生意。樑先生檔口的生意還算不錯,今年1月,他被拉進了一個名爲“江南會牛牛羣”的微信羣,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他深陷其中,生意一蹶不振,最終把50多萬元的資金輸得分文不剩。

林先生爲了摸清來龍去脈,挽救朋友,於是加入該羣一探究竟。他共投入5000元資金,在該羣組織者的引導下,每次投注數十元不等,幾小時後,就被告知賬戶已經沒錢了。讓他費解的是,看似一種多人同時參與的網絡賭博,本該有輸有贏,爲什麼自己的錢消耗得那麼快速,一下子就被蒸發了呢?想到這裏,林先生決定帶着自己收集的線索,向公安機關舉報,相信警方一定會查個仔細,及時剷除社會毒瘤。

荔灣警方接到林先生的舉報後,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調查。隨着調查的不斷深入,一個可能潛伏在廣州市,輻射全國多個省市,利用“微信紅包”網絡聚賭團伙漸漸浮出水面。

警方掌握到,該團伙由多名兄弟、老鄉關係人員作爲主要股東構成,下設“財務”、“賭託”、“發包手”、“拉客手”等角色,併購買“機器人”計分軟件,高效統計盤面分數,計算輸贏。如有10個人參賭,“發包手”會發出一個20.88元的“隨機紅包”,由10個人來搶,每位賭客都可搶到一個三位數字的“紅包”,如搶到1.23元或3.21元這種“順子”的話,賠率會達到15倍,按照最高封頂押注3000元,最低30元,最高賠率可達17倍,一局下來,輸贏最高達四五萬元。

辦案民警介紹,一盤下來用時僅需三分鐘,比普通聚賭所耗時間節省數倍,速度之快驚人。賭博沒有永遠的贏家,作爲“莊家”,有時也會賠本倒貼。組織者們爲了賺取絕對的利潤,會想方設法刺激賭客押注,同時安排親戚、老鄉當“賭託”,增加“莊家”贏錢的機率。

如有時一家人兒子、父母、兒媳全家上陣當“託”,以增加人氣,“賭託”無需真實資金參賭並以搶得的“紅包”作爲酬勞,對贏家則按參賭金額的5%進行抽水,確保團伙的經營利潤。據悉,一般40個人參賭,羣裏的“賭託”就有七八個人。

據瞭解,該團伙的股東基本上都是以地緣和血緣關係聚集,不少是夫妻、父子、兄弟、堂兄弟以及老鄉關係,賭客一般通過親戚朋友拉進來,跟“莊家”大多相熟,如果是不熟悉的賭客,在羣裏待幾分鐘就會被踢走,“怕是暗探”。

抓捕搗毀團伙

從整個賭博流程來看,“江南會牛牛羣”具有較強的隱蔽性,且輻射人數多、範圍廣。警方分析,該團伙主要犯罪嫌疑人分佈在全國多個省市。專案組民警全方位偵查深挖,基本上確定,餘×偉等股東及參與組織人員分佈在廣州、福建、天津、蘭州等地。

6日,統一收網時機成熟。荔灣警方出動近百名警力,分頭奔赴福建、天津、蘭州等地,同時展開統一抓捕行動,抓獲餘×偉、餘×蓉、餘×輝、唐×鋒等7名犯罪嫌疑人,繳獲涉案銀行卡50多張,扣押涉案手機一批,凍結涉案賭資25萬元。

經審查,餘×偉等犯罪嫌疑人交代,今年春節期間,其多名老鄉、兄弟等11人共籌資金300萬元,通過聘請“拉客手”、“發包手”等角色,購買“機器人”軟件,幹起運營“微信紅包”網絡賭博的不法勾當。

該網絡賭博活動每天13時30分開始至凌晨零時結束,每次聚賭人員約40~70人,日投注額200萬元左右,單日抽水獲利30萬元。截至警方調查時,“江南會牛牛羣”微信羣已達300多人,涉案流水資金過億元。目前,該團伙中已有5名犯罪嫌疑人被荔灣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正加緊追捕其他涉案人員。

微信紅包賭博特點

1、網絡組團,參與人數多。隨着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潛在的網絡賭博羣體一觸即發,組團參與人數多,社會危害大。

2、範圍廣,隱蔽性強。由於參賭人員沒有地域、時間的限制,存在於虛擬的網絡世界,隱蔽性強。

3、耗時短,資金流動快。基於強大的網絡技術和“機器人”軟件嵌入技術,自動化程度高,耗時短,效率驚人,使得資金流動迅速,影響正常的金融秩序。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