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朝代 > 四川漢代石棺遇“粉碎性骨折” 文物醫生妙手回春

四川漢代石棺遇“粉碎性骨折” 文物醫生妙手回春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57年,這件在地底下躺了近兩千年的東漢房形蓋石棺從新都天回鎮天回山的3號墓被考古人員發現,石棺長約2米,寬77釐米,高約1米,保存比較完好。

四川漢代石棺遇“粉碎性骨折” 文物醫生妙手回春

2010年,由於石棺底部枕木年久腐爛,難以承受石棺本體的重量,石棺出現了結構性斷裂,並且伴有局部缺失、表面泛鹽、表面層狀剝落和污漬等多種“症狀”。

琪琪女性網小編推薦:

村民拆豬圈發現明代文物 這個寶貝究竟是個啥

捐獻19件文物的周口農民離世故宮要爲他開追思會

南京文物保護建築遭電影劇組破壞已被叫停立案

山西明代雙塔被刻字迴應稱已對文物進行監控覆蓋

重慶發現東漢古墓1800年前古墓出土衆多文物

2014年四川博物院獲國家文物局批覆立項,2015年開始石棺修復工程,今年年初石棺修復完成,耗時19個月。

穿越千年,終究還是敵不過時間,即使是存放在博物館的石棺,也不可避免地面對了“分崩離析”的一天。不過,在文物醫生的手中,這些石頭材質的文物,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然而,那些外形“強悍”的石器,修復起來一點也不輕鬆,燒腦的 “拼圖遊戲”之後,還要脫鹽清洗美容一番。

近日,四川博物院館藏珍貴文物(古籍碑帖、漢代畫像石棺)保護修復項目順利通過結項驗收,該項目於2014年5月獲國家文物局批覆立項,涉及館藏的青銅器、古籍碑帖和漢代畫像石棺。其中一座漢代畫像石棺的修復,僅僅材料篩選使用的試驗塊就有上千塊,四五名文物醫生一齊上陣,修復這件2米多長的東漢房形蓋石棺,共花了19個月的時間。

扛不住了

熬了兩千年的石棺開裂

在地底下躺了近兩千年,一直到1957年,這件東漢房形蓋石棺才從新都天回鎮天回山的3號墓被考古人員發現。這座長約2米,寬77釐米,高約1米的石棺,保存比較完好。石棺的蓋子設計得和房頂一樣,兩側紋飾清晰可見,石棺右側還刻畫着屋廊、人物,懸掛在枋上的魚,被繩索套住的看門狗,再現了一幅東漢風情畫。而石棺的左側刻畫着伏羲、女媧、朱雀等圖像。

這件被鑑定爲三級文物的石棺,雖看上去“外形彪悍”,但2010年,這件造型精美的石棺終於還是沒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一條裂紋貫穿整個底部,兩側石塊也跟碎玻璃一樣,出現了粉碎性“骨折”。

“石棺底部枕木年久腐爛,難以承受石棺本體的重量,最終導致石棺本體的裂紋加深。”據四川博物院文物修復人員介紹,石棺最終出現了結構性斷裂,並且伴有局部缺失、表面泛鹽、表面層狀剝落和污漬等多種“症狀”。根據博物院展示的一張修復前的照片,石棺斷裂之後,還有一部分石塊碎裂成碎片,而因爲砂岩材質,文物表面泛鹽,覆蓋着厚厚一層白色結晶。

拆解拼接

定製吊車完成“拼圖遊戲”

要修復這個大塊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由於石棺本身“分崩離析”之後,就一直靠着繩索“續命”,修復人員乾脆給石棺鬆綁,將石棺大卸八塊,用硅膠軟墊將構件包裹,減少拆分過程的磨損。

拆分過程中,修復人員不得不動用承重3噸的定製吊車先將石棺側面吊起,放到木板上後,又用大型叉車將這些文物構件轉移到指定位置。在石棺斷面塗抹上Remmers 300 原液“補鈣”之後,就要開始拼接工序了。

“對斷裂的大型石棺復原需從下至上進行,先粘接較小的碎塊,再進行較大構件的粘接。”參與修復的工作人員表示,由於石棺斷裂時,底部與棺身四壁完全斷開,從中斷爲兩截,拼接時就要先將底座兩塊完全粘接牢固後再粘接棺身和底部石材。使用定製吊車在G型鉗輔助下將石棺構件逐一吊起進行預拼接,多次反覆調整構件相對位置,努力找到斷裂面原始吻合狀態。

關鍵部位進行拼接時,還要通過錨杆加固,“復原粘接時選用的粘接劑的粘接強度應與被粘接物的強度相近,黏度適宜。”修復人員介紹,粘接劑顏色須與文物本體相近,不能改變文物原貌,耐老化性能好,具有可再處理性,還要確保材料使用後不會因性能差異而造成文物產生化學或機械損傷。

石棺美容

“蒸汽洗臉”之後還要敷“面膜”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