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名人 > 郭鬆齡爲什麼反奉少帥 郭鬆齡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郭鬆齡爲什麼反奉少帥 郭鬆齡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近代東北,曾經發生過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那就是少帥張學良亦師亦友的摯友郭鬆齡的反奉,成爲奉系軍閥史上的重大事件。張學良對郭鬆齡可以說十分的倚重和信賴,郭鬆齡爲何會這樣做?郭鬆齡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呢?關於郭鬆齡爲什麼反奉少帥,以及當時郭鬆齡帶多少人反奉,下面本站的小編就來跟大家講述一下吧!

郭鬆齡爲什麼反奉少帥 郭鬆齡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郭鬆齡

郭鬆齡反奉是奉系軍閥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由他引發的和延伸的對於奉軍後來以及同日本的關係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包括張作霖之死的起源。郭鬆齡爲人正直肯幹,是奉軍中難得的翹楚,張學良倚之爲萬里長城,有“我即茂宸,茂宸即我”之言,郭所統轄的部隊在奉軍兩次入關都立下汗馬功勞,惟其鋒芒太盛、銳意太足,加之思想左傾,以致於張作霖遲遲不予其獨立馳騁的地盤,曹吳垮臺後,奉系軍閥將領連晚到之張宗昌、李景林都有督軍相酬,而郭仍然一人向隅。

如果站在張家父子的角度來說,郭鬆齡發動反奉戰爭似有不妥,但如果站在民衆厭惡軍閥統治或者順應歷史潮流的角度來說,郭鬆齡反奉就是正義之舉。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事件,到底應該怎樣評價它,又應該怎樣評價郭鬆齡這個人?

沒有張學良就沒有郭鬆齡

郭鬆齡崛起於1919年2月,這一年,張作霖重開東三省講武堂,郭鬆齡被調入東三省講武堂任戰術教官。在這裏,他結識了張學良,命運從此改變。時年郭鬆齡36歲,張學良19歲,二人一見如故,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加上兄弟感情。張學良曾這樣評述他與郭鬆齡關係的開始:“學良有動於衷,又奇公學識,有羅爲己用之意”。從此,郭鬆齡扶搖直上,事業開始步入快車道。

張學良畢業後,出任張作霖衛隊旅旅長,他向張作霖力薦郭鬆齡出任自己的副手。此後,只要張學良升官,郭鬆齡也跟着升。從擔任東三省巡閱使署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起,郭鬆齡先後擔任調停直皖戰爭先鋒司令、陸軍第八混成旅旅長、第一次直奉戰爭奉軍東路軍第二梯隊副司令、第二次直奉戰爭奉軍主力之一第三軍副軍長、奉軍第三方面軍副司令,幾年之間就當上了奉軍主力的統帥。在張作霖眼中,郭鬆齡已等同於兒子張學良,提拔他,就是扶持張學良。

郭鬆齡爲什麼反奉少帥 郭鬆齡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第2張

  郭鬆齡劇照

對此,郭鬆齡心知肚明。 1925年11月28日,也就是反奉戰爭爆發後的第七天,郭鬆齡在河北灤州《晨報》上發表了《致張學良信》,信中關於這點說得很明白:“漢卿軍長均鑑:鬆齡自受知遇,以至今日,一身所有,皆公所賜。故夙夜策勵,欲有所建立,以報大德,況老而無嗣,獨夫終身,功名事業,悉無所用。凡所希之功名,皆爲公而求……”

沒有郭鬆齡也沒有張學良

這句話準確地表述,應該是郭鬆齡一手托起了張學良,張學良早期的所有功績都是在郭鬆齡的襄助下完成的。

郭鬆齡擔任衛隊旅參謀長後,專心致力於訓練、整頓軍紀,不到一年的時間,衛隊旅中的綠林積習一改殆盡,整個軍隊面貌煥然一新。不久,張學良率領部隊到吉黑剿匪,郭鬆齡以卓越的軍事才幹,指揮軍隊剿匪大獲成功。張學良初試便一鳴驚人,在奉軍中得到“老子英雄兒好漢”的美譽。

1921年5月,郭鬆齡被破格提拔爲擴編後的陸軍混成第八旅旅長,與張學良任旅長的第三旅合署辦公。張學良完全將軍隊的指揮權和人事權交給郭鬆齡。在郭的主導下,三、八旅開始創辦軍需獨立制度、提拔軍事院校畢業的學員出任官佐,戰鬥力大爲加強,遠遠地將仍有綠林習氣的其他各旅甩在後面。一段時間裏,張學良和郭鬆齡的軍隊成爲奉軍的模範軍隊。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由張學良任司令、郭鬆齡任副司令的奉軍東路軍第二梯隊在奉軍整體潰敗中,撤退有序,在臨榆、撫寧一線頑強地抵抗了幾倍於己的追兵,阻止了直軍突破山海關防線直取奉天的進攻,使得奉軍的主力得以安全撤回奉天。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將奉軍編爲三個軍,張學良和郭鬆齡爲第三軍正副軍長,是奉軍的主力。在山海關、九門口的主戰場上,郭鬆齡在關鍵的石門寨、黑山窯戰鬥中,率領部隊,身先士卒,英勇善戰,一舉突破直軍防線,爲奉軍立下了赫赫戰功,輿論和奉系集團內部也開始對張學良有了更多的期許。

1924年之前,張學良和郭鬆齡是一體的,張學良的事業就是郭鬆齡的事業,郭鬆齡的成就就是張學良的成就。張學良並不諱言自己的早期軍事生涯,郭有着巨大的功勞。

在長達七年的合作中,張學良和郭鬆齡的共事與合作始終爲奉系集團內部衆多人士羨慕不已,也爲外人津津樂道。據張學良1926年12月31日自責通電中說:“爰識郭某(指郭鬆齡)於寒微,遂竟傾心相屬七年,贊翊擎畫多方,昕夕無間,情同手足,方期危舟同濟,共渡狂瀾……”時人評價說:“張對郭推心置腹,而郭對張也鞠躬盡瘁。一般人都認爲郭是張學良的靈魂”。張學良自己就曾經公開地說:“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郭鬆齡爲什麼反奉少帥 郭鬆齡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第3張

  郭鬆齡劇照

張氏父子縱容郭鬆齡

張作霖一心一意希望張學良繼承他的衣鉢,成爲一名統領千軍萬馬的統帥,所以,對盡心盡力輔佐張學良的郭鬆齡就分外看重,使得郭鬆齡在不到七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軍校教官而成爲奉系集團的核心人物。當時,張作霖身邊有三個最爲倚重之人,其中,“經世治國”的人物是王永江,智囊人物是楊宇霆,而軍事指揮人物就是郭鬆齡。

張氏父子的充分信任和格外看重,使得郭鬆齡開始信心膨脹。在張學良的部隊中,張學良是主官,但說了算的卻是郭鬆齡。這固然與張學良的充分信任、充分放手有關,但也與郭鬆齡抓權有關。在軍中,郭鬆齡對屬下軍官的任免有着絕對的權力,當時奉軍中流傳,只要求到郭的一個紙條就可以升官。

郭鬆齡相貌冷峻,不苟言笑,他身材魁梧、高大,蓄有八字鬍子。無論寒暑,總是一身軍服在身,舉止做派刻意追求整肅、嚴謹,是個格外注重軍容的軍人。這在多出身綠林的奉系人物中顯得出類拔萃,卻也有些格格不入。

隨着職位的升遷,郭鬆齡性格中的弱點越加明顯,他孤傲、盛氣凌人、剛愎自用、意氣用事,並且心胸狹窄,攬權的企圖越來越明顯,但這一切,張氏父子都看到了,也聽到了,卻予以寬容和諒解。奉系集團內部本身隱藏着重重矛盾,有“士官派”和“陸大派”、“老派”和“新派”、“文官派”與“武將派”之爭。張作霖對於影響奉系發展的後兩個派系之爭看的較重,解決得也很好。但對於士官派和陸大派的紛爭過問的並不是太多,因此這兩個派系的矛盾愈演愈烈。尤其體現在郭鬆齡和楊宇霆身上,兩人幾乎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楊宇霆作爲“士官派”的領袖始終壓制以郭鬆齡爲首的“陸大派”。在這種長期的矛盾中,不僅張作霖沒有更多地關注,就是張學良也沒有去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加以勸導,反而對郭鬆齡表現出同情和支持。最讓人不可理解的是,當郭鬆齡已經表露出反意,張學良也沒有引起應有的警覺。 1924年11月12日,郭鬆齡對張學良說:“上將軍(指張作霖)腦筋太舊,受羣小包圍,恐已無可挽回,我要推你繼任東北首腦,改革三省局面。”年僅24歲的張學良聽了,驟然失色。但卻沒有批評郭鬆齡,更沒有勸導他,表現出一種可怕的漠然處之。

對此,張學良只是在郭被殺後纔有所感悟。張學良在1928年曾給第三、四方面軍團軍法處處長朱光沐等人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弟之放任職權乃弟之大錯誤,然未曾有一人諫我也……”

郭鬆齡實際想取張而代之

郭鬆齡早年是同盟會會員,有着很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東北講武堂時期,郭鬆齡與張學良就曾多次在一起暢談共創偉業、大展宏圖、造福桑梓的夢想,二人互相激勵,誓以造福天下爲己任。

  郭鬆齡反奉資料圖

郭鬆齡灤州起兵時,打的是“伐不義,興正義”的旗號,列舉了張作霖多年窮兵黷武、給東北老百姓帶來苦難的諸多罪行,明確提出“少帥代替老帥”的主張。

對此,張氏父子信以爲真。郭鬆齡發出討奉通電時,張作霖以爲張學良和郭一同密謀反對自己,逼自己下臺,大罵張學良學唐太宗李世民,逼老子下臺。眼看着郭的大軍勢不可擋地向奉天殺來,張作霖一邊準備火燒大帥府,退往日租界,一邊給張學良寫信,“恭請”張學良回奉主政,讓他和郭鬆齡一起上臺表演。張學良得信後,大放悲聲,氣得欲跳海。

郭鬆齡起兵反奉之初,是打着張學良的名義進行的,不僅郭的部隊被矇在鼓裏,就連張學良也是被矇騙。張學良在得知郭發佈通電是“清君側”,懲辦楊宇霆,請張學良主持東三省大政之時,想盡各種辦法企望能夠與郭鬆齡見上一面,然而郭卻決絕的不與張學良見面,甚至不接張學良打給他的電話。張通過寫信仍幻想可以勸說郭鬆齡幡然悔悟,甚至可以答應郭提出的任何停戰條件。

張學良在給郭的信中寫到:“承兄厚意,擁良上臺,隆誼足感。惟良對於朋友之義,尚不能背,安肯見利忘義,背叛乃父。故兄之所謂統馭三省,經營東北者,我兄自爲猶可耳。良雖萬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愛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舉兵之心,弟所洞亮。果能即此停止軍事,均可提出磋商,不能解決。至兄一切善後,弟當誓死負責,絕無危險……”在這封信裏,張學良明白無誤地向郭鬆齡表明自己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父親張作霖,同時表示,郭鬆齡起兵動機,“弟所洞亮”。向郭鬆齡提出只要息兵停戰,一切條件都可以商量,並保證事後郭鬆齡的安全。

張氏父子直到此時仍沒有洞察郭鬆齡起兵的真正用心。

其實,郭鬆齡的反意蓄謀已久。郭鬆齡屬於志大謀深、不甘居於人下之人。雖然張學良給了他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權利,他從心底感謝張學良,但對張學良僅憑父蔭、小小年紀就當上統兵主帥是很不服氣的,尤其是對張學良瞭解越多,這種不屑也就越深。1925年11月30日,也就是反奉的第九天,郭鬆齡在給張學良的信中,將多年來對張學良的不滿和怒氣一股腦地發泄出來:

郭鬆齡爲什麼反奉少帥 郭鬆齡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第4張

  郭鬆齡和張學良劇照

“我公(張學良)爲人多疑好殺……公明知齡(指郭)與韓(韓麟春)不能相容,而此次出兵,又復使伊(指韓)與齡並列,更委於珍爲副軍團長,使齡受其節制。公(張學良)乃諉爲主帥(指張作霖)意旨,事前不知,此語誰相信耶?……而齡所保薦部下之不信任,齡所陳述政見之不採納,猶其餘事耳,此應請公反省者一也……嗣與李景林榆關血戰,我公父子始得保持地位,至於今日。我公父子對李景林及鬆齡之信用,果何如耶?此應請公反省者二也。……去年榆關戰役子彈缺乏時,我公復欲支身後去,經婉勸始止。公乃自雲”不忍捨棄將士“,證以前事,齡實未敢深信。此願我公反省者三也。”

至於張作霖,郭鬆齡更是早有不滿。他看不上張作霖的治軍手段,看不上張作霖身邊的人。不滿於張作霖窮兵黷武,爲自己的慾望用兵關內,而不管百姓死活。更不滿於張作霖與日本人的狗扯羊皮。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鬆齡率奉軍的主力浴血奮戰,居功至偉。但在戰後論功行賞時,張作霖任命楊宇霆爲江蘇督軍,姜登選爲安徽督軍,郭鬆齡卻沒得到什麼實惠。此事引起郭鬆齡的極大不滿,多年的積怨都涌上心頭,開始瞞着張學良祕密籌劃起兵反奉。

郭鬆齡起兵究竟要達到什麼目的,真的像他自己所強調的那樣是“伐不義”,或者是推舉張學良主政嗎?他個人就沒有什麼想法或者說是野心嗎?

日本醫生守田帶着張學良的信來見郭鬆齡,郭向守田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此次舉兵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現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經42歲,這樣的病軀,也許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張上將軍(張作霖)痛改前非而下臺的話,請學良到日本去留學三四年,自己的經綸抱負實現一部分之後,就將位置讓給張學良君,自己願意下野,靜度閒雲野鶴的餘生,這不是假的,是真的。爲此,可請吉田總領事,白川司令官等做保人。”由此可見,郭是急於實現自己的抱負而採取的行動,目的是推翻張作霖的統治,自己掌權。至於三四年後“將位置讓給張學良君”的許諾,恐怕也只有小孩子能相信了。

張作霖爲什麼剁了郭鬆齡雙腳

多年來,郭鬆齡一直掌握着奉軍的精銳部隊。起兵前,郭鬆齡手中更是握有奉軍中的絕對主力。所以,郭鬆齡一反,張作霖猶聞晴天霹靂,驚得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如果不是後來得到日本人的支持,逆轉了形勢,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郭鬆齡爲什麼反奉少帥 郭鬆齡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第5張

  郭鬆齡反奉資料圖

郭鬆齡反奉,對張作霖和奉系集團是個沉重的打擊,在張作霖的個人生涯中也是一次巨大的挫敗。在奉系集團內部,雖然有過像湯玉麟、張景惠、楊宇霆那樣身居要職的人反對過他,但最後都有驚無險,平安地渡過危機,反而被他利用,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使奉系內部更多的人死心塌地地跟從他打天下。但郭鬆齡的反叛,事情就不這麼簡單了。因爲在奉系所有人的眼中,郭鬆齡就等同於張學良,誰都知道張作霖對郭鬆齡恩重如山,郭鬆齡唯老張家是從。現在最恩寵、最信任的人反了,等於在張作霖心中剜了狠狠的一刀,讓他在所在人面前都覺得擡不起頭。

在處理郭鬆齡反奉兵敗的善後會議上,張作霖仍恨恨不休地大罵張學良和郭鬆齡:“我姓張的用人,向來一秉大公,賞罰分明,並不是我自己養出來的都是好的。小六子(張學良)這個損種上了郭鬼子的賊船……我姓張的向來一秉大公,李景林、張效坤(張宗昌)、許蘭洲這些人都是外來的,和我素無瓜葛;還有於孝侯(于學忠)是吳子玉(吳佩孚)的外甥,誰不知道我和曹吳對頭多年,可是我對他外甥是重用的。郭鬼子這個鱉羔子,到瀋陽來,打個行李捲,只有兩個茶碗還有一個沒把的。小六子說他是個人才,能吃苦耐勞,我一次就給他兩千塊大洋,給他安家。那時候他感激的把他媽給我當老婆他都願意。他自以爲有功,在座的誰不比他資格老?湯二哥和我穿一條褲子,出生入死,現在和郭鬼子拉平輩。小六子上了賊船,郭鬼子教他學李世民……”

張作霖一生崇信關羽,講究忠義,對所謂的離經叛道、忘恩負義深惡痛絕。所以,事後不但將郭鬆齡處決,還把他剁去雙腳,在小河沿曝屍三日,並將其慘象拍成照片分發東三省全境。

張氏父子是頂天立地的風雲人物,郭鬆齡是一個治軍嚴謹、能征慣戰的帥才。郭鬆齡和張學良之間本可以造就歷史上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的人生傳奇,張作霖與郭鬆齡也同樣可以成爲人們津津樂道的伯樂和千里馬。可是這一切都因爲郭鬆齡的武裝反奉,變成了不可能,歷史到此也只能畫上一個模糊的刪節號,留待人們去回味,去猜想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