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國內老牌中藥密集提價 中藥只能漲價生存?

國內老牌中藥密集提價 中藥只能漲價生存?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內老牌中藥密集提價 中藥只能漲價生存?

2011年伊始,新一輪傳統中藥品牌漲價迎面而來。

東阿阿膠在此前一週,片仔癀藥業和桂林三金在同一天宣佈調價——片仔癀從2011年1月1日起上調每粒片仔癀內銷價格20元,外銷價格上調3.5美元;桂林三金則上調三金片6%、桂林西瓜霜6%、西瓜霜潤喉片8%的供貨價。

在整體藥價存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面對西藥替代品的強勁競爭及消費者對藥價的高度敏感,部分中藥卻頻頻提價。

提價潮起

《醫藥經濟報》記者注意到,東阿阿膠去年就曾四次提價。去年1月16日,阿膠塊出廠價調高10%;相隔不到兩週的1月28日,阿膠塊出廠價再次上漲20%,從432元/公斤上漲至516元/公斤;5月25日,東阿阿膠又將阿膠塊出廠價上調5%;10月11日再次公告,阿膠塊產品出廠價上調10%。進入2011年的首次提價,更是超過此前四次累計漲幅。

而故事還不僅發生在阿膠領域

片仔癀藥業也採取了提高出廠價的策略。2009年初,片仔癀將出口價上調4美元/粒,由16.5美元/粒調高到20.5美元/粒,提價幅度達24.2%;2011年1月1日起,片仔癀提高其產品在國內的銷售價至爲220元/粒,漲幅爲10%,出口銷售20.5美元/粒,漲幅爲17%。

雲南白藥2009年2月5日產品提價,五片裝“白藥膏”零售價從9.89元上漲至24元,漲幅達143%,出廠價漲至15.6元,上漲高達84%。隨後,5種規格的雲南白藥酊平均漲價10%,膠囊和散劑也分別提價6%。

類似的案例還有不少。從桂林三金、片仔癀以及雲南白藥等上市公司對提價的解釋,不難看出原料上漲給中藥企業的壓力。

“去年全國市場上537種中藥材中有84%漲價,漲幅在5%~180%之間,漲價範圍和幅度都爲歷年罕有。東阿阿膠漲價也正是由於養殖成本大幅增加,國內毛驢的存欄量逐年下降而導致阿膠的主要原料驢皮資源日趨緊張。通過對價格傳導鏈條和國內主要中藥產品的分析,在原料走高的背景下,品牌企業調價已成爲趨勢。”長江證券醫藥分析師葉頌濤如是認爲。

理性迴歸?

“提價對企業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提價多少、什麼時候提價,直接關乎原有產品市場。但在原料瘋漲下,不提價就意味着有些品牌中藥要停產,所以部分中成藥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價,有些在醞釀提價。”浙江醫藥行業協會會長趙博文表示,獨家品種漲價無外乎是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問題不在於是誰在漲價,而是漲價是否合理。

對此,東阿阿膠總經理秦玉峯給出的解釋是,“阿膠的銷售對象從原來的經濟實力較弱的廣大農村中年婦女,轉移到具有較強消費能力的城市白領身上,由於資源有限,提價只是爲了適應消費者結構變化的無奈之舉。國內阿膠業面臨的難關並非價格,而是價值被低估的尷尬”。

另一方面,記者在片仔癀公佈2008年、2009年年度報告中發現,兩年的報告均提到營業成本增加系因“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等因素”以及銷售毛利率不理想。

“近兩年新醫改和新農合建設加速,擴大了重要產品的基本需求。這些老牌中藥產品的漲價實質上是一種市場價值理性迴歸的表現。”有專家認爲,提價只是一種轉嫁成本的方式,企業的持續力是綜合因素使然。產品若是缺乏競爭力或營銷乏術,即使提價也不一定能形成利好;如果產品不可替代,則有利於企業把上游成本壓力轉嫁到下游,並能保證銷量。

記者發現,在原料價格上漲的同一背景下,福膠集團、信立泰等一部分公司至今未顯露出漲價的跡象。

生存博弈

儘管如此,但提價並非獨家中藥企業度過成本上漲危機的法寶。衡量傳統中藥企業的競爭力,除了要看企業有效緩解成本壓力的能力外,還更應注重企業對未來競爭所握的“利劍”。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大部分中藥產品的毛利率深度受壓,藥品提價的預期明顯。

“對部分獨家中藥產品而言,原料緊張的矛盾凸顯,例如阿膠、天然麝香及牛黃都是片仔癀的主要原料。只不過,藥品提價之後,原材料供不應求的態勢並不能短期內得到緩解。而且獨家產品享有單獨定價權,在整體藥價下降的背景下,面對發改委對單獨定價的重壓,獨家中藥漲價很容易引來政府調控。”趙博文如是說。

“提價只是權宜之計,主動壓縮成本纔是長期發展之策。”趙博文表示,儘管獨家中藥品種在藥價上擁有相對靈活的定價機制和議價能力,但要重視的是,優質優價標準並不明確,如何完善定價機制也顯得非常緊迫。歸根到底,漲價解決不了持續發展的問題。企業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整合內部資源,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並且要加快步伐更新產品,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劑型來實現差異化,擴大市場份額。

葉頌濤則認爲,傳統的中藥企業要恆強,需要在其衍生產品多下功夫。傳統的片仔癀等中藥應採取直接針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體現的是傳統中藥文化的價值迴歸,企業應重點挖掘傳統中藥文化的價值。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