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印巴交火70餘年是歷史問題

印巴交火70餘年是歷史問題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印巴交火已經司空見慣,當然也各執一詞。2015年,印度聲稱,據他們統計,2003年印巴達成停火協議後的12年間,巴方破壞該協議超過500次;與之對應,巴方則指責印方無端開火紀錄達到近200次。

上一次印巴雙方較大規模的跨境炮擊,發生在2016年底。巴基斯坦官方稱,印軍的炮火導致包括平民在內的17名巴基斯坦人喪生。

實際上,從去年9月起,印巴克什米爾實控線上空一直炮聲隆隆,幾乎每個月都有人員在“打炮”這種相對原始的戰爭手段中傷亡。相較之下,倒是去年印方以報復爲由、對巴方展開的“外科手術般”的特種部隊奇襲更爲顯眼。不過,這次印度引以爲傲的越境精確打擊,卻並未得到對手的認可,巴軍方認爲那是印軍放肆的“臆想”。

翻開你手邊能找得到的世界地圖,你會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用彩色在地圖上標註;唯獨有一塊,是白色的——此次印巴發生衝突的克什米爾。

印巴交火70餘年是歷史問題

這當然需要從歷史上講起。

“克什米爾”的原意,只是喜馬拉雅山西端的峽谷地帶。近現代時期內,也泛指包括克什米爾谷地、查謨、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和拉達克等在內的、約17.3萬平方公里土地。這裏自古是東西方貿易及交通要道,也是多種民族和文化彙集之所,更是歷代王朝更迭之際的必爭之地。

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兩國之間,已經歷了3次大的戰爭,小的戰役更是不計其數。向克什米爾己方實控線的另一頭炮擊,更好似抱拳行禮般具有儀式感。

畢竟,在大部海拔超過4000米的克什米爾地區,敵對雙方多數時候靠扔石頭或罵髒字泄憤,得到的,也多數是空谷迴音。

從這個意義上講,“向敵方開炮”成了印巴雙方在爭議克什米爾地區宣誓存在的最慣常手段,而克什米爾也在“人間仙境”、“世外桃園”等美麗外衣下,散發着揮之不去的硝煙味道。

1947年,最後一任英印總督蒙巴頓提出,將印度一分爲三:印度教徒的印度,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再有就是各自爲政的王公土邦。而當時英印全境約500個王公土邦中,克什米爾是最大的,卻也是最“擰巴”的,其總人口中的近80%是穆斯林,但土邦王公卻是印度教徒。

猶豫不決之際,第一次印巴戰爭已經開打,爲的就是克什米爾的所有權。結果,原本有獨立希望的克什米爾,被新生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分爲二,停火線成了克什米爾的分裂線。停火後,克什米爾北部和西部的約1/3土地和1/4人口歸巴基斯坦;包括原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在內的其餘土地和人口,則被印度佔領。

此後,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克什米爾均成爲爭奪焦點和制勝關鍵。以致於上世紀90年代末,克什米爾實控線印方一側的卡吉爾地區還爆發了“準第四次印巴戰爭”的激烈武裝衝突——那一次衝突,讓世人再次關注到,在海拔超過5000米、平均氣溫低於零下30度的錫亞琴冰川戰場,印巴兩國的交鋒仍如此火熱。

大打傷身,小吵怡情。印巴這對冤家已年近70,回望過去,或許最應記起的是那份實屬難得的“2003年停火協議”——

2003年11月23日,時任巴基斯坦總理賈邁利宣佈,巴軍隊將從穆斯林的重要節日開齋節(26日)開始,在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制線的巴方一側實現單方面停火。24日,印度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並於25日做出積極迴應。25日,兩國軍方經磋商決定,自當天午夜起,在克什米爾多處爭議前線實現停火。雙方同時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續下去。

事實證明,停火協議更多隻是雙方交火後聲討對手的說詞,但畢竟有這一張紙在,印巴間就多了一份偃旗息鼓的理由。炮聲依舊,別說外人,恐怕印巴自己都不知道那條永久和平的客船何時到來。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